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人只以军力自豪,却忽视内涵底蕴,人心之扭曲,可见一斑。”
感叹完后,杨林向众位学生举了一个例子,如若曹操兵败,他回去休养,多则半年,少则三个月,就能够卷土重来,但是如果换做是别的势力,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这就好比出拳打人,出去的七分力气,自身要留个三分,若是将全身的力气都用去了,只怕身子就会站不稳。但凡强大的国家,都会在后方稳定之后,才出兵去攻打别国,举国皆兵实在不可取,战争胜了还好,倘若败了,那么就只有灭国的这一个结果了。”
杨林用手指着自己在宣纸上画的图形。
“一个国家的强与弱,是各种方面的综合比对,如若只看重军力一条,是不会持久的,就好比这个的图形,如若只是一条边比较长,其余的边很短,那么这个图形的面积就会很小。看看匈奴就知道了,昔日冒顿单于统领的匈奴骑兵何等的强大,连高祖也拿他们没有办法,汉初,匈奴与大汉对垒,胜多负少,可是匈奴却只靠掠夺起家,并不注重自身的生产,因此百十年后,汉武帝将匈奴打败,在此之后,匈奴便一蹶不振了。”
吴洋、吴浩二人,虽然对于国力一说是第一次听说,不过好在这两人领悟能力颇强,于是也就听懂了杨林的意思。
吴洋道:“杨先生,如此说来,当今天下,真正强大的只有曹操一方而已,其余诸侯,全是外强中干,而曹操必定会一统天下的?”
杨林点点头,说道:“你这么说也无不道理。当今天下,群雄们招兵买马,以积攒兵力为唯一称雄门道,在短期看,这条道的确可行,但若长远打算,却并非如此。想西凉马腾,拥兵自重,在兵力上,甚至连曹操都惧怕于他,可他手底下全是只会杀敌的战士,不事生产,这些士兵在地方上除了扰民,什么也做不到。”
杨林分析了一方诸侯,吴洋吴浩就举一反三!
吴浩道:“如此看来,刘表也不过如此,他守着荆州的基业,只求收成能够养兵,这样的人,不配拥有天下。”
吴洋也道:“刘璋也难成大器,蜀中虽是天府之国,刘璋却只图享乐,听说他还可以加重了蜀中的赋税,像这样的人,怎能和曹操相比?”
两位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分析了天下诸侯,最后说话的重心终于落在了东吴上。
吴洋问道:“杨先生,依你所见,我东吴如何?主公是否堪称明君?”
杨林想了一想,说道:“吴地土地肥美,粮食多产,此正是建立基业不可或缺的条件,而由于北方战乱,无数商人和能工巧匠举家迁徙,也使得东吴的国力增强,现东吴的实力,实不亚于曹操,不过……”
杨林刻意顿了一顿,吴阳立即追问道:“不过什么?”
杨林又道:“不过,东吴还欠缺一位有能力的君主,只要有一位有能力的君主,别说是与曹操分庭抗礼,就算是取曹操而代之,也不无可能!”
吴洋、吴浩连连感叹,竟连孙权,在杨先生的眼中都不是有能力的君主,要知道,孙权自从成为了东吴的主公之后,励精图治、任贤用能,东吴的实力扶摇直上。
如果连孙权都算不得是明君,那么在杨林看来,究竟什么样的君主,才能够算得上明君呢?
杨林不顾两位学生的疑惑,便转移了话题,道:“吴洋、吴浩,作为老师,我希望你们能够在日后的东吴担当大任,使我东吴的国势如日中天,当然,我这么说,并非是要让你们做官,而是要做另一件事情。”
吴浩奇道:“杨先生,你想让我们做的,究竟是什么事情?”
杨林说道:“很简单,我想让你们成为出类拔萃的商人!”
“商人!?”
吴阳、吴浩异口同声的叹道,当今世事,士农工商,商人从来都被人瞧不起,杨林竟还要自己成为商人。
不过杨林的观点,却与其他人大不一样!
“你们可别小瞧了商人,柴桑城外住在帐篷里的那些商人,正是东吴的国之根本!虽说当下的形势,还不是商人立足的时候,不过当局势更加稳定之后,商人自然会发挥出无法言表的作用的!嫣儿!”
杨林叫了嫣儿一声,从刚才开始,嫣儿就一直没有说话,她一直笑眯眯的看着自己的两位兄长一惊一乍的表情。
不过这并不是因为嫣儿听不懂杨林所说,正好相反,嫣儿对于杨林今天所讲已经了如指掌!
“我给你的书,你看了吗?”
杨林询问嫣儿,嫣儿点头说道:“杨大人,嫣儿已经看过了,不过里面的一些道理,嫣儿也不甚了解,正想向杨大人请教。”
杨林道:“不甚了解也没什么关系,那本书只是入门而已,只需看懂其中的一成便行了,嫣儿,从今天开始,你来教吴洋和吴浩,让他们对于商人的概念更加的清晰。”
杨林毫不客气的下了命令,嫣儿冰雪聪明,定能够完成这项任务的。
第二十五章故事
诸葛瑾自诩聪慧,但对于此次的事件,却也一筹莫展。
偏殿被烧毁一事,诸葛瑾受孙权的命令调查,但半个月过去了,却一点收获也没有。
起火的原因,诸葛瑾已然查明,是人为纵火,可是这纵火人是谁,却怎么查也查不到。
偏殿守卫森严,要想在守卫们的眼皮子底下溜进偏殿,实在是非常困难!
在一干守卫被处斩之前,诸葛瑾也找了几人来询问,被询问的守卫都说,当时并没有见到有人闯入。
诸葛瑾感到非常的奇怪,莫不是贼人是从天上飞来的不成?
诸葛瑾反复研究了守卫们的巡逻路线,又比对了守卫们换班的时间,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纵火者是趁着守卫们换班的时候潜入进来的,此人溜到了偏殿的后面,随后用绳索上了屋顶,再由屋顶进入,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所花的时间不过半柱香。
可是,这也实在是太巧合了一点,虽说趁着守卫们的疏忽潜入进来的确说得过去,但那也需要相当的脚力才能够实现,当今天下,又有谁的轻功如此卓绝?
诸葛瑾越往下面分析,就越是显得困难,总而言之,有些问题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利用巧合来行事,这样讲真的说得通吗?难道说贼人是碰巧带着火油、火折,又碰巧穿着夜行衣来到偏殿外,在意识到守卫们松懈的时候一口气潜入的?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就是贼人早就意识到守卫们会松懈,并以此为契机加倍的操练,最终利用了守卫们的松懈成事——可是,世上真有人能见巧合的事件当做是必然而加以利用吗?
诸葛瑾的推断自相矛盾,陷入了死胡同,基于此种原因,他的调查停滞不前。
当然,还有一个突破口,那就是从偏殿失火事件的既得利益者入手,也就是说,从仁公主入手。
诸葛瑾知道,最希望偏殿中的嫁妆被付之一炬的人,正是仁公主本人,所以仁公主参与此事的嫌疑重大。
以仁公主的身手,是不可能亲自完成此事的,而且据仁公主的贴身婢女禀报,仁公主当晚都在寝宫里睡觉。
既然不是仁公主本人,那么就可能是仁公主所雇来的人,不过,要查到那人是谁,却非常的困难。
早些时日,仁公主的确喜好外出,不过当偏殿失火之后,仁公主则收敛了许多,孙权也派了人监视仁公主的一举一动,却也一无所获。
仁公主整日待在木下宫中,门也不出,使得诸葛瑾根本就找不到破绽,唯一令诸葛瑾起疑的,是一名丫鬟,会隔三差五的来到仁公主所住的木下宫中,与仁公主攀谈数句之后离开。
这名丫鬟似乎有些眼熟,诸葛瑾虽不想干涉仁公主的私交,但偏殿失火一事干系重大,于是诸葛瑾只得叫住了那名丫鬟。
“嫣儿见过诸葛大人!”
丫鬟非常识大体,见到了诸葛瑾之后,立即行礼,诸葛瑾也想起了这位丫鬟的来历。
“你莫不是杨先生的婢女?”
诸葛瑾在杨林的府中见过嫣儿,不过由于当时的注意力全在和杨林的交谈上,因此对于嫣儿的印象并不深刻。
见到了嫣儿,就立即想到了杨林,诸葛瑾问道:“嫣儿姑娘,杨先生近日可好?”
嫣儿说道:“承蒙大人挂念,杨大人一切安好,这不,特命嫣儿到行宫里来,为公主殿下送故事来!”
嫣儿不慌不忙,为诸葛瑾解释。
仁公主与杨林私交颇深,为了给公主排遣寂寞,杨林便会时不时的为仁公主讲故事,原本都是仁公主出宫来听杨林讲的,但是由于偏殿失火,仁公主为了避脱嫌疑,因此深居简出,杨林颇为关心,虽说自己不方便自己去为仁公主讲故事,但却派丫鬟来为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