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提到曹操想娶仁公主,杨林忿然作色,不顾自己有些失态,道:“现刘表掌控江东,曹操哪能起兵攻吴,难道不怕腹背受敌?从一开始,他就只是打算威逼利诱,让孙将军将仁公主嫁给他,好让东吴永远臣服!”
诸葛瑾诧异不已,杨林虽怒,但所说句句在理,有些甚至连自己也没有想到,思索再三,才道:“如此说来,联姻与否,并非娶一人而已,而是代表我东吴的态度?”
杨林干脆说道:“曹操狼子野心,哪会与我江东共分一杯羹?他让我江东服软,等平定天下之后,再来对付我们,昔日齐国也和秦国联盟,可是结果如何?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和曹操之间,我们除了一战,别无他法!”
诸葛瑾道:“杨先生所言,令瑾茅舍顿开,瑾这就去向主公言明其中的利害关系。”
诸葛瑾告辞离开,仁公主埋怨道:“杨林,你说话太不知轻重,曹操与我江东之事,你身为小小郎官,哪能妄加议论?若诸葛瑾到兄长面前说你妖言惑众怎么办?”
杨林道:“不才为公主之事,万死不辞,若主公真怪罪下来,就让不才一人承担吧。”
杨林恭谦之极,仁公主哪能对杨林再有怨言?心想一切的祸首,便是因为自己身为女子,若自己是男儿身,那么只消上阵杀敌,便能救国于为难,可是女子却对此无能为力,只能作为交好曹操的筹码!
翌日,孙权在书房单独召见诸葛瑾和张昭两人,密议应对曹操之法。
诸葛瑾将昨日从杨林那儿听到的看法当做是自己的意见说了出来,道:“主公,当今之势,郭嘉之死已然并不重要,无论他是否死在东吴境地,曹操与我方之间,必有一战,郭嘉之死只是被曹操借用的理由罢了!而曹操要侵我东吴,必先平定荆州,若刘表投降曹操或是战败,曹操就将把矛头转向我方,虽敌强我弱,但对我方来说,可有一至两年的准备时间,可以以逸待劳,双方胜负,犹未可知。”
孙权沉默不语,诸葛瑾之言句句在理,而是否与曹操开战,正是孙权心中矛盾之处。
张昭道:“子瑜所言甚有道理,但曹操势大,就算真有一两年的准备时间,我方的胜算也微乎其微,而江东百姓,必将深陷战火之中,东吴之繁荣,必将荡然无存。看北方诸侯,但凡与曹操顽抗者,袁绍、袁术、吕布、公孙瓒,哪一位不是落得凄惨下场,倒不如顺从于曹操,还可保全身家性命,坐享荣华。”
诸葛瑾毅然道:“投降曹操,对于我等臣子来说未尝不可,我等若降,还能够混个一官半职,但若主公投降,只会被发配至偏远之地,虽保有身家和富贵,但却要一辈子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
诸葛瑾的话如同针一般刺进了孙权的耳中,的而且确,张昭、诸葛瑾等人颇有才干,若降说不定还能得到曹操的重用,但自己这位称霸一方的诸侯却万万不能降的,若降,只怕会被曹操秘密的杀害!
思索再三,孙权问道:“或战或降,真无第三条路可走?”
张昭瞧了诸葛瑾一眼,上前一步,慎重道:“还有一招缓兵之计可行。”
孙权问:“何为缓兵之计?”
张昭道:“昔日大汉兵力不及匈奴,至高祖白登之围以来,近百年一直势弱,不得不和亲于匈奴,但匈奴狮子大开口,说和亲之公主皆是赐封,却未有真正的金枝玉叶下嫁匈奴,面对挑衅,汉景帝忍痛割爱,将自己最亲爱的南宫公主远嫁匈奴,这才换来了大汉十数年的喘息之机,到了武帝登基,兵力日盛,这才打败了匈奴,将匈奴驱赶至漠北!”
孙权不满道:“说来说去,尔等还是想让孤将仁嫁给曹操。”
张昭又道:“将仁公主嫁给曹操,是无奈之举,只有这样,方能让我东吴有喘息之机,曹操灭了刘表之后,就不会对我方动武,便会直指西川,如此一来,少则五年,多则十数年,曹操不会为难我们,我们才能够休养生息,增强实力,到时候在与曹操为敌,就有胜算了。”
孙权问诸葛瑾道:“子瑜,你怎么看?”
诸葛瑾道:“若真将公主嫁与曹操,倒是一个安抚曹操的办法,届时孙曹联盟结成,曹操一时是不会对我方动手的,而曹操东征西讨,向我方借兵,我们也可只借些老弱残兵给他,当曹操平定了荆州,又进兵西川、东川,只怕会耗上许多年,如此一来,我方便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孙权想了想,道:“如此说来,将仁嫁给曹操,只是在表面上承认孤顺从于曹操,而背地里,孤却能够捅曹操的刀子?”
诸葛瑾道:“诚然,乱世之中的生存之道,或是心狠手辣,又或是厚颜无耻,两者兼有,才能够保全自己。”
孙权冥神苦想,表情甚为复杂,良久,才道:“两位虽说得极是,但孤只有这么一个妹妹,怎么忍心将她送到龙潭虎穴?为了保护她,孤情愿与曹操一战,纵然战败,也不落得个软弱无能的骂名。”
见主公心意已决,诸葛瑾不再相劝,只有张昭开口道:“主公,既然你已有决断,老臣原不该再说,只求主公随老臣微服上街去看看。”
孙权推不过,便只好随张昭上街。
上次微服上街,孙权碰巧在“经略”茶馆中听到一些对自己不好的言论,因此不大想出去,这次张昭带着孙权,来到了柴桑城外。
城外依然搭着不少的帐篷,都是商人们的临时居所,但这些帐篷中,却有不少人正在收拾行装。
张昭道:“国之本在民,民有所养,则国坚不可摧。多亏了天下大乱,将商人和匠人都驱赶至我东吴,柴桑城运输发达,正是建功立业之地,商人为我东吴带来了繁荣,若照这样下去,不出五年,我东吴的国力必可超越曹操,国强则兵强,兵强则可称王称霸!
可惜的是,近日来战争的阴影笼罩于东吴,商人们听说曹操的特使客死柴桑之后,都认为曹操有心攻吴,他们便没有心思做生意了,纷纷收拾行装,准备离开,他们这一走,让他们再来柴桑,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了。”
正如张昭所说,曹操的大军随时可能攻来,这些商人们只能求保命,哪里还有心思买卖商品。
张昭带着孙权在城外走了一圈,又进入城内,在闹市中穿梭,人挤着人,民众们并不知道他们身边的就是东吴之主孙权,兀自言语着。
一人道:“听说要打仗了!”
又一人道:“是和曹操吗?我们打得过吗?为什么不求和?”
先一人又道:“使者死在江东,单单言语上的求和哪有什么用?孙将军是不会将妹妹嫁给曹操的,和仁公主比起来,我们江东子民的性命又算得了什么?”
后一人道:“那么,我们还是快逃命吧,听说曹操手下的兵马杀人不眨眼的。”
孙权一路走着,类似的谈话听到了不少,这些就是江东之地的民情,在上街之前,孙权就猜到会是如此情况。
走到稍稍僻静一点的地方,孙权对张昭说道:“子布,你带孤上街来,就是让孤看这些的吗?”
张昭道:“主公,民乃国之根本,让民众安居乐业,是国君的义务,民情与亲情,孰轻孰重,还望主公三思。”
孙权拂袖而走,走得甚急,从拐角处突然窜出来一位老妇人,正撞在孙权的身上,孙权身材魁梧,孔武有力,一位老妇人哪能撞得过他,被硬生生的弹开,摔在地上。
如此变故,张昭连忙赶上,孙权见自己撞倒了人,忙将摔在地上的老妇扶了起来,道:“大婶,你没事吧。”
所幸老妇摔得不重,踉踉跄跄的站了起来,手中抱着的东西却掉在了地上,连忙捡了起来,孙权一瞧,却是一块没有刻上名字的牌位。
孙权问道:“大婶,这是何物?”
老妇人道:“这是买来给老身自己用的,老身老了,走不动了,曹操的大军就快要来了,老身到哪里逃去?倒不如买好了棺材和牌位,以求有个收尸的地方,老身祖祖辈辈,都在江东居住,就算死,也要死在江东。”
孙权听罢,心中抑郁,一句话不说,径直返回行宫,张昭一路追,却追孙权不上。
回到行宫之后,孙权将自己关在寝宫中,一关就是一天一夜,到了第二天傍晚之时,孙权终于露面,当众宣布道:“孤已决定,将妹妹孙仁嫁与曹操,以结两家秦晋之好,免江东百姓受战乱之苦!”
此言一出,对于仁公主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第十二章绝望
摘星楼,是东吴大财主吴湘的产业,除了正常的营业之外,还定期举行诗会,吸引长江一带的文人雅士参与。
不过近日摘星楼有了别的用处,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