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这个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既生仪,何生施。在张仪的连横策略之后,惠子的计谋被彻底打败,魏国也被秦国攻灭。
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张仪的连横策略,更是被魏王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宋国灭亡后,他逃到齐国认识了孟子,齐国灭亡后,惠子看见孟子、庄子在洛阳城混得风生水起,也来到大秦帝国新潮学院担任老师。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惠子来到大秦帝国的京城洛阳城的时候,洛阳城牡丹正在盛开。惠子注定是跟牡丹之城有缘的。
百花严冬开放,百花低首,唯有牡丹傲骨铮铮,不畏强权。这不是惠子一生的写照吗?于是,惠子决定答应云鹤留在洛阳城新潮学院任教。
惠施的学问很渊博,魏王经常听惠施讲学,十分赞赏惠施的博学,而且,惠施对魏王也很忠诚。有一年,魏国的宰相死了,魏王急召惠施。
惠施接到诏令,立即起身,日夜兼程直奔魏国都城大梁,准备接替宰相的职务。惠施一个随从也不曾带上,他走了一程又一程。
途中,一条大河挡住去路。惠施心里记挂着魏王和魏国的事情,心急如焚。结果,过河时,他一失脚跌落水中。由于惠施水性不好,他一个劲地在水里扑腾着,眼看就要沉入水底,情况十分危急。
正在这时,幸亏有个船家赶来,将惠施从水中救起,才保住了惠施的性命。船家请惠施上了船,问道:“既然你不会水,为什么不等船来呢?”
惠施回答说:“时间紧迫,我等不及。”
船家又问:“什么事这么急,让你连安全也来不及考虑呀?”
惠施说:“我要去做魏国的宰相。”
船家一听,觉得十分好笑,再瞧瞧惠施落汤鸡似的失魂落魄的样子,脸上露出了鄙视的神情。
他嘲笑惠施说:“看你刚才落水的样子,可怜巴巴的只会喊救命,如果不是我赶来,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像你这样连凫水都不会的人,还能去做宰相吗?真是太可笑了。”
惠施听了船家这番话,不仅仅没有生气,反而对船家解释道:“要说划船、凫水,我当然比不上你;可是要论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你也是一窍不通。凫水能与治国相提并论吗?所谓术业有专攻嘛。”
一席话,说得船家目瞪口呆。
船家哪里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这世间万事万物各有各的规律,寸有长,尺有所短。每个人各有各的办法与学问,这凫水与治国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怎么可以用不会凫水就判断人家不会治国呢?
惠施是名家“合同异”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历物十事”虽然主要是对自然界的分析,却贯穿着“合同异”的思想,含有辩证的因素。这和墨家墨子一派一样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粒子所构成。
惠子等人的辩证发展的思想,使得大秦帝国的哲学遥遥领先凡人界,甚至超过了马其顿帝国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等人也是很有学识,但是面对大秦帝国层出不穷的人才,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局面,则相对逊色。
后世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记载:东周时代,诸侯争霸,群雄并举,礼崩乐坏,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为中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土豆、玉米的广泛种植,人族有了更多精力去研究。
在科技上,天,医学、军事制造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在文化上,公学兴起,新潮学院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大秦帝国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凡人界大陆的人们纷纷称之为百家争鸣。
后世知名学者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出自这里。大秦民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春秋战国以及大秦帝国的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映生辉,以孔子、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为代表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方技家等百家并举,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第70章 百家争鸣 中
这是一个各种文化交流碰撞,各种学说层出不穷的时代,宽容的政治环境和秦文帝对教育的支持与尊重,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景。其中儒家的代表人物乃是孔子、孟子,道家则以庄子、老莱子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讨论失败的,却总是惠子,别看惠子说船家说得头头是道,跟庄子讨论可是十辩九输。
随着云秋纸的问世,庄子开始著书立说,其中在庄子的代表文章《逍遥游》里可以看出,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在另外一篇代表文章《齐物论》上,批评惠子:“并不是别人非明白不可的,而要强加于人,所以惠子就终身偏蔽于‘坚白论’。”即所谓“非所以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
庄子写的《德充符》上也这样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总之,惠子往往是被捉弄的对象,可能是因为书是庄子写的缘故吧,如果惠子写的估计又是另外一个角度。
惠子在宋国时候,经常嘲笑庄子,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大概意思是说,庄子是一个狂放不羁的家伙。原来,战国时的庄周(即庄子),做过宋国的漆园吏。楚国的楚威王派人送给他许多财物,请他到楚国为相。他说他不肯当政治的牺牲品,庄子要送礼物的人赶快走开,免得弄脏他的地方。这些逸事经过惠子的记录,后来被后世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面。
惠子在魏国做宰相的时候,庄子从宋国去看他。有人谣传说庄子是来代替惠子的相位的。惠子听了那个是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食不知味,夜不能寐,赶紧派手下在国都大梁城内搜索了庄子三天三夜,庄子知道了偏偏故意躲起来,结果惠子什么也找不到。后来还是庄子自己出来跑去来见惠子。
这件事在《庄子》的《秋水篇》有记载:惠子相梁(梁国即魏国,以魏国的国都是大梁也得名),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秋水篇》里庄子见了惠子说的话,翻译成为白话文大概意思跟场景应该是这样。庄子板着脸对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看你如此孤陋寡闻也是不懂。告诉你吧?鹓鶵鸟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鸟,发出‘吓吓吓’的怒斥声,岂知人家根本就是不屑一顾的。你的相国之位就是好比是那只腐臭的老鼠,现在你也想因为你的魏国的相位来恐吓我吗?”然后惠子想起庄子连强大的楚国的相国都不屑于当,不禁羞愧难当,与庄子握手言和。
《庄子·天下篇》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足见惠子著书、藏书之多。惠子是有中原有文献记载以来最早的思想家之一。这也是后人的成语“学富五车”的典故出处。惠子的轶事都被庄子也记录起来了。
别看惠子跟庄子两个人经常言语上相互攻击,但是对于惠施的学问,庄子虽有微言,却也崇敬有加,在地球华夏的惠施死后,庄子慨叹道:“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地球的惠子后来是去世了,所幸这里是不同的时空,这里是凡人界大陆,修真已经开始流传,蝴蝶效应之下,惠子也因缘际会成为了一名修真者。
兵家是春秋战国以及大秦帝国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