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兵在1917-第2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冲压空气经过导弹头部进入进气道后,经进气道多次激波减速扩压后到达燃烧室,此时的流速已经下降到可以保证与燃料正常混合燃烧,得以形成稳定的高温燃气,最后经过喷管高速喷出,产生推力。

V350起飞时需要助推器,其两翼下各挂了一台S2。1100火箭发动机。这是伊萨耶夫设计局为后来大名鼎鼎的飞毛腿也就是R11导弹研制的发动机。该发动机有四个并联喷管,采用煤油/硝酸双组元推进剂。

V350的战斗部在激波锥内,重量暂时保密(有惊喜),不过威力是相当的惊人。

米亚舍夫设计局的T2导弹项目代号是RSS40,也是助推器环绕弹体的集束捆绑结构。稍有不同的是,RSS40有四个助推器,也是采用硝酸—煤油双组元推进剂。发动机由前面提到的格鲁什科设计,其实就是R12导弹的RD211发动机。只不过当年的RD211发动机问题多多,一直到1950年都没有完全搞定。折腾到1952年时,米亚舍夫实在是受不了了,换用了格鲁什科设计的另一款RD213发动机。

至于RSS40导弹的冲压发动机,也是邦达尔尤科设计局的产品,即RD018A冲压发动机。

说到这里,可能有同志就有疑问了,现在是1944年,搞了八年T2项目都没有结果吗?你还别说,李晓峰对此也是相当烦恼,因为原本按照他的想法,想要获得的就是一款射程300公里的战术导弹。可是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不管是拉沃契金也好还是米亚舍夫也罢,都没有领会他的好意,给T2项目搞成了战略打击武器。

这么说吧,拉沃契金的V350导弹全长19米,总重量为96吨,可以携带一枚2。9吨重的弹头以三马赫的速度飞行8500公里。而米亚舍夫的RSS40就更夸张了,总长度是24米,总重量为125吨,同样能够携带一枚三吨重弹头以三马赫的速度飞行一万公里。

现在大家知道惊喜是什么了吧?反正李晓峰是被惊着了,搞了半天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这是准备跟科罗廖夫叫板,你丫不是搞了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R7导弹吗?那我们也要搞一个不逊于你的巡航导弹项目,咱们就比一比看看究竟谁的导弹更牛逼!

当李晓峰发现了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的搞法时,已经是1945年了,而此时他已经没有办法阻止这两个大而无当的项目了。因为斯维尔德洛夫对T2项目非常有兴趣,是大力的支持。李晓峰总不能冲上去直接抽小斯的脸吧。

不过李晓峰也知道,这回T2项目恐怕是要被折腾黄了,因为就算V350和RSS40能够实现,其性能相对于R7来说也没有太多的意义。这种冲压式巡航导弹飞行速度比弹道导弹慢,飞行高度又正好在战后第一代防空导弹(比如S25)的打击范围内,而且技术复杂造价高昂,与其造他们还真不如造R7。

反正,李晓峰已经是下定了决心,一旦小斯退休了,他立刻就要砍掉这两个项目。以当时的技术能力搞这种高超音速战略巡航导弹实在是有点太超前。而且对于当时的苏联红军来说,这种武器也没有必要也用不起。

所以,因为不能停止T2项目,而李晓峰又想获得一款战术巡航导弹,不得不在1945年给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下达了一个补充项目。后来这个项目被称之为T21,或者叫亚音速战术巡航导弹项目。

这一回李晓峰可是给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规定死了指标,最大射程五百公里、弹头重量500公斤、最大速度不超过0。8马赫,总重量不超过两吨,并要能够命中圆周半径100米内的目标。

对于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来说,前面几条指标都是毛毛雨啦,最要命的就是最后这一条,这个命中精度的要求是在是太高了。要知道他们设计的RSS40和V350命中精度是10公里,这尼玛简直是要老命了。

反正最后这条指标是死死的难住了两位设计师,一直到1947年当苏联的激光器件有了突破,搞出了精度更高的激光陀螺之后,这个精度指标才实现。而在此之前,拉沃契金的V360和米亚舍夫的RSS41精度都只有300米,说实话,真心是不好看。

当然,这种导弹实际上在1945年6月就进入了实战。有四枚刚刚出场的试验型号被送往了德国,实弹攻击了位于英美盟军前进路上的一座关键性桥梁。至于结果,用苏联官方的说法是,导弹圆满的飞行了三百千米,将一吨重(减少燃料可以换装更大的弹头)的高爆弹头比较准确的投向了目标,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当然,实际上四枚弹头都偏离了目标,离目标最近的那一枚也足有90米远,基本上桥梁只受了轻伤。最后摧毁这座桥梁的还是空军的Kh3电视制导导弹。五枚Kh3准确的命中了桥面,将这座桥梁拦腰打断。

至于V350和RSS41,直到1950年才获得Kh4A和Kh4B的正式编号,一般装备在陆军方面军一级,作为陆军的远程打击手段存在,也算是跟飞毛腿抢了饭碗。

不过这里之所以要提V350和RSS41,更重要的原因是在1945年6月份,其肩负了一项特殊使命。当时按照军委的要求,拉沃切金和米亚舍夫分别制造了特殊试验型号。加粗和加长的导弹弹体,并且捆绑了两个助推器。一举将特殊试验型号的最大载弹量提高到了两吨。

不要小看了这个两吨的数据,因为就在1945年5月份,米亚舍夫的特殊试验型号携带一枚苏联第一代实战型原子弹攻击了新地岛的目标并取得圆满成功。而一个月后,拉沃契金的试验型号也搭载了同一种原子弹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试验。

“英国人和美国人对巴黎起义怎么看?”

忙完了技术问题之后,李晓峰总算是有时间来关注政治问题了,巴黎起义成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英国人和美国人也该做出反应了。

雅科夫回答道:“丘吉尔很生气,指责戴高乐没有顾全大局,英国政府和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的关系一度十分紧张……吉拉德也乘机攻击戴高乐,两人几乎是水火不容了。”

李晓峰很满意这个结果,因为这就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丘吉尔终于明明白白的同戴高乐撕破了脸,想必此时戴高乐已经看穿了丘胖子的真面目,这个胖子再也不能装笑面虎了。至于吉拉德,历史证明他确实不如戴高乐,如果是他上台,估计未来的法国真心就成了英美的小弟弟,会被耍得团团转。

雅科夫问道:“要不要通过舆论渠道给戴高乐一定的支持,最近他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李晓峰立刻就拒绝了这个建议:“我们现在什么都不能做,尤其不能通过舆论去给戴高乐撑腰,这只会坏事!”

道理很简单,戴高乐的压力来自于英美,如果苏联帮着他说好话,只会让英美认为戴高乐彻底地倒向了苏联。以英美的腹黑,那是百分之百不能容忍的,他们恐怕就会真的如罗斯福所言搞掉戴高乐给其打法到马达加斯加去。

所以,苏联什么都不能做,最好就是假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然,私下里还是可以给戴高乐一些安慰的,不过那只能做不能说。

“英国人和美国人有提到怎么解决巴黎的问题吗?”李晓峰继续问道。

雅科夫嘲笑道:“他们倒是想学我们在华沙的做法,不过又实在拉不下脸,现在陷入了僵持,看样子是准备走一步看一步了。”

李晓峰可不认为英美还有其他的选择,按照雅科夫的汇报,整个巴黎已经完全处于起义军的控制之中。就算盟军想在巴黎拐个弯躲过去,巴黎的起义军也会主动找上门,那时候英美能装作没看见吗?

在李晓峰看来此时的英美就是死鸭子嘴硬而已,这帮货估计就是想装聋作哑直到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才接受巴黎的现实。不过这对李晓峰来说是无所谓的,反正这个便宜已经占定了,就没必要在英美的伤口上撒盐恶心人了。

但是让李晓峰没有想到的是,在苏联还真不缺这种猪队友,李晓峰对巴黎起义定下的基调的冷处理,也就是明面上不闻不问实际上偷着乐。但是某些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在巴黎起义胜利的第三天,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忽然发表了一个声明:“热烈欢迎巴黎人民取得起义胜利,向英勇伟大的巴黎人民致敬!”

这个声明虽然跟喊口号差不多,但是影响确实极坏的。虽然英美嘴上并没有说什么,但实际上却是怀恨在心。加拉罕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行为让李晓峰是暴跳如雷。

在******扩大会议上,李晓峰激烈的批评了加拉罕的行为:“列夫。米哈伊洛维奇同志,是谁授权你发布这样一个声明的。巴黎问题关系到盟军内部的团结问题和法国复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