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头疼。技术困难以及生产线初建的磨合期还有制造工装夹具和纠正图纸错误的各种原因,导致了SB2的难产。
当年是莫斯科第22国家飞机制造厂的工程师米哈伊诺夫改进了工艺,用淬火钢部件飞机骨架流水作业联合焊接法取代了传统工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1936年6月,应用了米哈伊诺夫的技术之后,SB2的产量立刻就提升到了每月25架。
这个时空,在李晓峰的亲自监督下,米哈伊诺夫提前攻关了相关技术,所以从1936年3月开始,SB2的产量就达到了每月20架,而且还在不断提高中。到了6月份,SB2M100就已经累计生产了110架。
不过产能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飞机并不是生产出来就拥有战斗力的。为什么第一批苏联只支援给了西班牙12架SB2?原因就在于没有那么多合格的飞行员。大量从工厂下线的SB2只能停在机场上当跑道看管员。
同样的,新式的伊15和伊16也存在这个问题,红色空军缺乏飞行员,尤其是缺乏熟练的飞行员!!
“通过突击强化和选拔的方式应急是可以的,但是必须看到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必须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飞行员选拔制度,比如广泛新建飞行俱乐部,比如生产更多的初级和中级教练机等等!”
李晓峰的建议自然被通过了,仅仅是发生在直布罗陀海峡上的一场局部冲突就让苏联的飞行员储备捉襟见肘,让大量先进的战机只能停在机场上晒太阳,这样的状态是政治局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普及飞行相当的有必要,否则再来一场一战那样的世界大战,俄国飞行员岂不是分分钟就会被消耗完?
当然不光是要普及飞行,更重要的是李晓峰认为教练机非常重要,三十年代以后苏联研发的新武器,客观上说有不少性能是不错的,但是这些高性能的装备却没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发挥出应该有的威力,原因是什么?
就拿伊16和T34说吧,伊16那么让飞行员谈虎色变,重要的原因就是伊16一开始没有教练型号,导致不少新手难以上手。不仅是伊16,后来的SB2、Pe2等等最开始都没有教练型,设计师们只顾着研发和改进战机,却没有想过怎么让飞行员接受和熟悉它。这导致卫国战争爆发时,俄国新手飞行员只能驾驶不熟悉的战机跟敌人玩命,损失大也就很正常了。
不光是缺乏教练型号,更要命的还是那个保密制度。为了对最先进的武器保密,这些武器被严密地锁在了仓库里,比如说T34,在卫国战争爆发时,配属给西部国境五个军区的T34一共有832辆,但是正常出勤的只有多少呢?38辆!
其余的坦克都被严密的保护了起来,连看都不让坦克兵看一眼。自然的一旦战争爆发,让基本没有接触过T34的坦克兵开着这种先进的坦克作战,能发挥出武器的效能吗?
这么说吧,在卫国战争爆发时,西部国境的五个军区,能够熟练操纵KV系列和T34的车组只有300个(每种坦克150个车组)。
可以说在战争爆发时,苏联最先进的坦克,基本上都不是被德国人摧毁的,而是因为车组人员操作失误、机械故障和缺乏备件被自己人遗弃和销毁的。
这就是惨痛的教训,武器这东西就是拿出来用的,藏着掖着固然能忽悠敌人一时,可一旦开战,当自己的军人都不熟悉自己的武器时,还打什么仗!
“应该给部队下发通知,保密工作要注意,但不能一味的上纲上线,更不能极端化。要开展大练兵活动,要让我们的红军战士尽快的熟悉新武器,尽快地发挥出新武器的效能,这样才能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李晓峰的建议下,一股练兵风潮开始在红军中兴起,每一个军官、每一个士兵都卯足了劲的开展训练,这股风潮一直坚持了下去,当卫国战争爆发时,纳粹将要面对的是一只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红军。
当然,暂时说这些还有些遥远,回到西班牙,直布罗陀海峡上空爆发的激烈空战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双方投入了数百架战机,上千名飞行员,可以说在直布罗陀海峡的海底,随处都能看到被击毁的战机残骸。
这场空战是二战的预演,不管是对德国还是随苏联而言,经过这场空战,摸清了现代空战的部分细节,也为国内更先进战机的研发方向做出了指引。
在短暂的休整之后,随着BF109和Ju87加入战场,战斗将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未完待续。)
77调整期
这个时空的西班牙内战从1936年3月爆发,激战了半年,也就是说到9月份,局势依然焦灼。人民阵线已经站住了阵脚,稳定了以马德里为中心的核心区域。而国民军在北方以费罗尔为据点,在南方以加的斯为核心,至于海外则依然属于弗朗哥。
经过这半年的鏖战,不管是人民阵线,还是国民军的法西斯匪徒,都开始明白,这场战争不是之前想象中那么容易取得胜利,这将是一场意志与耐力的比拼,只有更坚强的一方才能赢得胜利。
所以不约而同的,两方都开始做进一步的调整。比如人民阵线在夺回希洪之后,并没有继续向费罗尔进攻,而是在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苏联“志愿者”帮助下训练部队。在之前的战斗中,空有革命热情的人民军表现得一塌糊涂,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至于国民军,不管是弗朗哥还是莫拉也开始明白,有苏联撑腰的人民阵线不是土鸡瓦狗,不是他们可以随便欺负的。要想获得胜利他们必须获得更多的援助。
9月份,北方的莫拉和南方的弗朗哥进行了一番磋商之后,弗朗哥被推举为国民军的总司令,开始统筹规划进行全盘布局。首先是扩充军队,在德国和意大利的武装下,这一工作并不是特别为难。甚至比人民阵线的效率更高,毕竟国民军获得了绝大多数军官的支持,有专业的军官帮助,不管是扩充还是训练部队,都要容易得多。
而人民阵线就缺乏合格的军官,士兵委员会在履行着指挥职能,而这个机构,说实话真心是废物,虽然它能极大的反应士兵的诉求,但是因为过于关照士兵的利益,导致扩军和训练工作困难重重。
比如,军队的训练问题,按道理说应该严格训练尽快形成战斗力,可是人民阵线的部队中充斥着许许多多的无政府主义者,这些人拒绝服从命令,又好逸恶劳,总是自行其是,导致部队当中弥漫着一股子游击习气。
再比如命令的执行问题,你想想这些无政府主义者对军事训练都是三心二意,对打仗那就是更加马虎了。相当多的时候,想让这些大爷服从命令,得说破嘴皮,甚至明明这帮货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命令执行过程中稍微遇到点困难,这帮货立刻就选择了放弃。而当你质问他们的时候,这帮货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自由赋予他们的权力。
总而言之,人民阵线的军队充斥着自由散漫的风气,当革命浪漫主义情绪占上风的时候,他们会充满激情,而一旦遭遇挫折,士气就会瞬间垮掉,转而向悲观主义论调发展。
还记得那些北上打击费罗尔的共和国舰队吗?这帮人兴致勃勃地开到了费罗尔外海,胡乱围攻了费罗尔一阵,但是当费罗尔的炮台开始发威之后,他们立刻就选择了撤退。
在希洪、在桑坦德、在毕尔巴鄂,共和国的水兵们忘记了出征前的誓言,一个个抱着酒瓶子醉生梦死。说实话,当图哈切夫斯基看到这一幕之后,是相当的气愤。
因为在直布罗陀海峡,苏联空军的志愿者为了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拼死作战,付出了大量的流血和牺牲。这些牺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还不是第二共和国的舰队北上打酱油了。既然北上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就应该马上将舰队撤回来,继续封锁直布罗陀海峡才是。
当图哈切夫斯基想第二共和国海军部提出这个要求时,获得的答复竟然是:“舰队急需休整,水兵们极度疲劳,等一等再说吧!”
图哈切夫斯基真想当场破口骂娘,这就是传说中的崽卖爷田不心疼是吧!对于懒惰的西班牙人他相当的愤怒,直接在托洛茨基那里告了一状。
“对于图哈切夫斯基提出的意见,大家有什么看法?”托洛茨基问道。
李晓峰心里暗自发笑,他早就知道西班牙人就是这个鬼德行,现在真成了皇帝不急太监急。当然,最让他好笑的是,之前在决定援助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时,他曾经提出:“无偿援助?没有这个道理吧?我们愿意支持西班牙人民的革命斗争,但是西班牙人民总不能一毛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