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远问道:“那你们会造船吗?”
工匠又答道:“我们都是在跟着师父学,师父把图样给我们,我们照着做。”
林远连忙问道:“那图样你们有吗?”
工匠点点头,林远这才放下心,说道:“那就好,你去把图样子拿来我看看,要大体图,不要各个部分的。”
一个工匠转身回去,拿出几张纸来,双手捧到林远面前,林远一看,默默地摇了摇头,原来图样上的船实在是太小了,长度都不到十米,不可能用这样的船去攻打三岔口,俄国人的内河炮舰还是很强大的。
林远问道:“怎么只有这一种图样?别的没有吗?”工匠答道:“别的图样,船造好了师父就把它烧掉了,怕被别人看见。”
林远问道:“你们会造新船吗?”
工匠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林远说道:“你们先把造船用的东西准备妥当,别的事情我来做。”
林远联系了北京舰,很快,船舶专家万凌就赶到了吉林机器局。
第264章内河舰队
万凌是国内船舶设计方面的鼻祖级专家,可是见到他的人,没有一个能把他和老专家联系起来,他更像是一个快乐的老头,平时总是背着一个学生似的双肩包,包里面总是装着几本书,从专业书籍到网络小说,包罗万象,按他的话说:“学科之间是相同的,从这一门学科中往往能看见另一门的影子。”
晚上的时候,林远去接乘坐直升机赶来的万凌,只见万凌穿着长袍,背着一个双肩的布包,不紧不慢地从直升机上下来,向林远走来。
由于北京舰上的人员和当地人的接触越来越多,所以林远规定:当需要携带现代物品时,必须用这个时代的物品把它包装起来,所以北京舰订制了一批布包,不过这种包都是单肩背的,林远知道万凌一定是自己又在包上缝了一个带子,把它变成了双肩包。
万凌哼着歌走到林远跟前,把耳机从耳朵里取了出来,说道:“小林啊,你叫我来,是让我帮忙设计船吗?”
林远点点头,说道:“时间紧迫,我也来不及给您写设计技术任务书了,我就把我的要求给您简单说一下吧。”设计技术任务书是由船舶使用部门提出的,是船舶设计的起点,上面规定了船舶的航区,船舶的用途等等内容,设计部门依照这份任务书完成船体的设计。
林远接着说:“我原本是想建立一支内河舰队,向三岔口和三姓发起攻击,可是现在看到吉林机器局的情况,我就想先造出一两艘小船,以偷袭的法子,先把三岔口打下来再说。所以我希望船能尽量大一些,装上尽可能多士兵,再把格林快炮装上去,加强火力!”
万凌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林远,惊讶道:“这是不可能的!”
林远心想:“这个要求很简单啊,怎么会不可能呢!”林远连忙发问。
万凌说道:“设计船的第一步是计算重量,以此确定排水量,有了这个才能选择下面的设计参数,重量里面人员的重量是重要组成部分,我得知道船要装多少人才能知道重量,你给我提一个装载尽可能多的士兵,这让我怎么办!”林远歉然一笑,说道:“那就装载五十个士兵,两门格林快炮吧,但是要有东西能把他们藏起来,我们的情况只能用偷袭了。”
万凌点点头,笑道:“你的这个要求很简单,想要实现并不复杂,不过,设计之前,我得先做一件事。”林远问道:“您要做什么?”
万凌说道:“你给我找一个工匠来,要最熟悉船舶的。”
等到了船厂,林远找来一个工匠,便是白天和他答话的那个,万凌看着这个年轻的工匠,笑道:“请坐。”
任何人在万凌这个慈祥和蔼的老头面前都不会感到一丝一毫的压迫感,这个工匠也不例外,万凌低下了头,拿出纸笔,开始在上面画着什么,一边画一边问:“你叫什么名字?”
工匠答道:“我叫张大河。”
万凌又问道:“为什么学造船啊?”张大河说道:“我爹和造船的师父认识,就让我来跟着他学,说是学了造船,就会做木匠活了,有门手艺,到哪都饿不死。”
万凌就这样一句一句地聊着家常,就好像是在挑女婿一样,林远在一边心想:“您老别聊这些了,赶快和他说造船的事情啊。”
就在这时,万凌拿起了那张纸,摆在张大河面前,笑道:“认识这是什么吗?”林远也凑过去看,可是屋子里用的是油灯,万凌的手恰好在纸上投下了一大片阴影,林远根本看不清上面画的是什么。
张大河看了半晌,说道:“我认识,那是光杆船。”林远心想:“光杆船是什么?”
万凌点点头,在纸上写上了什么,然后指着其中的一个地方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张大河坚定地回答:“龙骨。”
万凌把笔尖往边上一指,问道:“那这个呢?”张大河答道:“也是龙骨。”
万凌问道:“确定吗?”林远心中大声地说:“不确定啊!您老这是在干什么呢?”
张大河犹豫起来,说道:“师父就是这么教我们的,不对吗?”
万凌点点头,笑道:“对,就叫这个。”就这样,万凌问了半个小时,然后问道:“你们用什么种类的木料造船?”
张大河说:“都是松木,树龄五十年开外。”
万凌说道:“好了,你回去休息吧。”
张大河一走,林远就问:“您老刚才是在做什么呢?”
万凌把手中的纸放在林远面前,林远一见,便明白为什么他称它为‘光杆船’了,‘光杆’就是只有一个的意思,万凌画的是一个船体结构示意图,是船体的骨架,至于甲板以上的建筑,发动机,推进器之类的,都是舾装的内容,在这幅图中并不涉及。
万凌说道:“我之所以这么问他,是因为我要确定他们这个时代里船体结构的名称,就像那个龙骨,就是贯穿船首尾的梁,在现代船舶设计当中,中间的叫中内龙骨,边上的叫旁内龙骨,他们这个时代都叫龙骨,最后我又问了一下他们用的材料,根据松木的强度和刚度可以确定船能做多长。”
林远又问道:“那您想好要怎么设计了吗?”
万凌无奈地笑道:“从来就没有你这样的船舶订购者,船舶的很多设计参数不是一次就能选好的,一般船舶设计都得花费相当的一段时间,不过按你的意思,我们就是造两艘船来应急,这样还有可能造出来。”
林远嘿嘿一笑,问道:“你要画图纸吗?”
万凌摇摇头,说道:“总体图,零件图,装配图,一张张画不得把我累死,那些工匠都很聪明,我直接和他们说就行了。”说完,万凌指指自己的脑袋,说道:“船长,船宽,吃水深度,船型系数那些参数,结构布置方案,都在我的脑袋里,三天之后,保证你组建一支满意的内河舰队。”
林远相信万凌和工匠的实力,而且这些船造起来也很简单,没有蒸汽机,不装螺旋桨,不设水密舱,仓库里还有很多已经成型的材料,林远就放心地去安排人员,新一师二旅的战士都是渔民出身,对于划船操舵都不陌生,林远很快就挑选了二百名战士。
三天之后,四艘船就造好了,林远一方面让战士上船进行适应性训练,一方面命令新一师一旅,向三岔口发起攻击。
有了大黑山惨败的教训,三岔口的俄军再也不敢大意,军官们玩了命地命令手下挖战壕,修工事,双方战局一度胶着。
林远的内河舰队,就在这时,悄悄地驶向了三岔口的后方!
第265章接舷战
这四艘船有三十米长,身上披着渔网,上面装着几大娄鱼,十几个战士扮作渔民,站在甲板上,高声唱着渔歌,他们就这样,出现在了俄国巡逻炮艇的面前。
一艘巡逻的俄国炮艇见到这四艘渔船就是一愣,他们原本以为,从水路撤退的时候已经把所有的船只都带走了,他们见到四艘渔船径直向着码头驶来,连忙开了过去,拦住了四艘船。
炮艇的大小是四艘小船的一倍,上面架着一门47毫米快炮,炮弹的爆炸威力不弱,四艘船的舷侧甲板又薄,所以上面的战士明白,一发炮弹就足以让小船受到极大的伤害。
俄军的快炮指向了小船,一个俄国军官用生硬的汉语说道:“停船,接受检查!”
小船里面装着足够五十个人使用的步枪和子弹,哪里能让他们检查!第一艘船的甲板上站着整个行动的指挥官,海军陆战队队员——于明,他也是海军陆战队里的一名老兵。
于明挥手制止了手下,对着那个俄国军官喊道:“我们是良民,大大的良民。”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就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