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良久。
裴寂叹息一声合上了两道奏章,思考了一下对着李渊恭敬的道:“陛下如今楚霸王大势已成,坐拥南方之地,犹如当时南陈一般割据一方。凭借长江天险,一时半会也奈何不了楚霸王!”
裴寂看着李渊,顿了一下继续道:“所以臣建议陛下,不应该过分的逼迫楚霸王!特别是在这一统天下国策实行的关键时刻,大唐绝对不容有失!”
“恩,裴卿说的不错!”李渊听到裴寂的分析,点了点头之后对着裴寂道:“裴卿,那依你看,朕该如何处理!”
听到李渊的问话,裴寂淡淡的笑了笑,对着李渊拱了拱手道:“陛下,如今虽然京畿之地只有十五万兵马,但是长安是大唐的根本,相比之下楚霸王也不会冲动。而且就算楚霸王真的有心天下,那么也只是等陛下百年之后,才会于太子等人发生争锋!”
“所以此刻的楚霸王是安全的,依照臣对楚霸王的了解,他不会看不懂这个时候大唐由谁来执掌更加的符合李唐的利益!”裴寂目光闪烁了一下道:“但是楚霸王是一头暴虎,为了以防万一,我们绝对不能让楚霸王真的提兵十万前来长安!”
“裴卿是说压制军队人数?”李渊听到这番分析,目光一动便是朝着裴寂问道。
“陛下明鉴,臣正有此意!”
李渊听完裴寂的话,心里清楚这是此刻最好的办法了。将人数限制到一个大家都觉得安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尽快解决这件事情,免得传闻出去,造成一系列不好的影响。
“裴卿,拟旨!”
“年关将近,朕与万贵妃都甚是想念楚霸王,令其率领精兵三万,即刻赶往长安,以解思念之苦!”李渊沉默了一会儿便是有了决定,他打算利用万贵妃的名义让李承训北上长安,给彼此双方一个体面的台阶了一下。
“同时,楚霸王在南方之地灭李子通,诛刘元兴,战林士弘为我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朕决定加封皇孙李承训为一字并肩王!上朝可不拜,朝堂之上可坐而上朝!”
“额……臣遵旨!”
裴寂听到李渊的话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沫,双眸之内直到此刻还满是惊骇。这倒不是裴寂没有见过世面,而是他为李渊的疯狂感到咋舌。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从始皇一统六国以来,历朝历代就没有那个皇子可以加封一人双王,这种破天荒的赏赐。
一字并肩王,可与皇帝等同,见之而不拜!这里面的含义当真是太多了,一字并肩王,实在是王中之王,而让裴寂真正变色的是李承训的楚霸王,也是伯王之王。
如今李承训坐拥王中之王与伯王之王,其尊崇已经比肩太子。不,甚至于远远的超越了太子这位国之储君了。要知道昔日秦末十八诸侯逐鹿天下之时,楚霸王与霸上分封天下诸侯,楚霸王便是当时的诸侯伯王。
就像司马迁在史记里面说的一样,大政皆由羽出;号称西楚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楚霸王再加上一个一字并肩王,这种王上加王,无疑会导致李承训的势力在大唐之内更加的庞大。
到最后必然会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哎!”李渊看着裴寂离去,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之后并没有过多的解释,因为李渊清楚有些事情只能自己去背,说出了别人也未必真的懂。
裴寂能够想到的他李渊难道想不到,不,绝对不!由于站的位置不一样,眼界更加开阔的李渊比裴寂更加的明白这种一人双王带来的危害。一旦李承训的势力彻底成熟,那个时候不仅仅是太子地位危在旦夕,就连自己这个大唐皇帝也要看脸色行事。
但是李渊在这一刻,真的没有半点办法。形势比人强,就是这个样子。如今计划到了关键时刻,待到明年春暖花开时,自己一旦拿下巴蜀之地。就可以腾出手来收拾李承训这个不肖子孙了。
这便是李渊的想法与打算,春秋之时,勾践能够卧薪尝胆,甚至于连吴王夫差的泄物都去尝。正是如此的隐忍,才有了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事迹出现。更何况此刻的李渊并没有受到那种耻辱。
作为一名帝王,就必须要能折能弯,只有一个懂得变通的王者,才能在这场逐鹿战争中笑到最后。李渊相信自己就是真命天子,自己一定可以笑到最后的。
要知道在当初大兴城流传着桃子李,洪水绕杨山这首童谣之时,李宽被杀,九族都被杨广杀了个干净。也就逃出去了一个李密而已。但是自己也姓李,却好死不死的逃过了杀劫。
在李渊看来,这便是上天对于真命天子的守护。李渊相信自己可以斗败天下反王一统八荒六合,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处理李承训等一系列不听话的人了。自己之所以将李承训抬的如此高,就是为了到时候好找理由。
第205章 长安
一人双王!
圣旨还没有离开长安城,李渊加封李承训为一字并肩王的消息就已经不胫而走,让众人所知了。
不清楚的人都认为李渊对于李承训太过于亲厚了,清楚的人心里都是叹了一口气,神色有些凝重。他们知道这一字并肩王并不是李渊愿意加封的,甚至于李渊骨子里根本就没有想过。
一人双王,王中之王。这样的滔天权势基于一个人的手上,是会出大问题的。特别是这个王爷还拥有着足够强大的兵力,毫无疑问,这个加封一出,李承训就可以与李渊比肩了。
超越储君,半步天子!
国不可一日无君,但是天无二日,一个国家也不能有两个君主。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李渊的这一纸加封,等于是将李唐内部最关键的问题,直面了出来,等于是将李承训与李建成同时列为了继承人。
只是,让众人担忧的是。李渊的几个儿子可都没有弱者,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如今有了李承训陈兵潼关的前例,等于是给于其余二人指了一条明路。毫无疑问,这一次李渊的这一手棋太臭了,这样做,无疑是等于在李唐内部埋下了祸根。
李承训的权势再一瞬间大涨,无疑会给已有的平衡带来很大的压力。无论是李渊还是他的儿子们,都不可能放任李承训一人尊大。秦王府,东宫,齐王府,接到这个消息。内心深处的愤怒越发的大了。
同时通过这件事情,他们也发现了自己等人劣势。更是从楚霸王李承训走的这条路看到了属于他们的希望。只是他们确实忘记了,如今天下空闲的地方太少了。南方有李承训把持,北方李渊,王世充,窦建德三雄并立。
他们根本就没有重复李承训道路的机会和地方,了解到李渊加封李承训为一字并肩王之后,李世民等兄弟三人,放下了成见,开始联络了起来。他们三个人的手底下都有着眼光卓绝的人物担任参谋。
自然而然的清楚面对李承训咄咄逼人的压迫,自己三人唯有抱团一起才能对抗李承训的逼人气势。他们清楚。李渊的这一纸圣旨一旦发布,楚霸王顶着一人双王的名号,必将引起天下势力的侧目,有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投效。
这必然会让原本就势力大增的李承训更加强大起来,这个时候坐在长安这个牢笼里面的三头狮子选择了联合,矛头一致对外。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渊的加封圣旨随之传遍天下。再一次因为李承训而引起了天下哗然,可以说武德三年,李承训就是当之无愧的话题帝。没有之一!身处的潼关的李承训也是接到了李渊恩加封圣旨。
“恭喜王侄,加封一字并肩王啊,哈哈……”赵郡王李孝恭接到李渊从长安传来的圣旨之后,立即出关前来了党卫军的大营。李承训对于李孝恭的话。不置可否,他知道李渊平白无故加封自己为一字并肩王,肯定是有着别的图谋或者交易。
通过前世今生。可以说没有任何人比李承训更加的了解李渊,如今安然坐在大唐御座上的皇爷爷。李承训知道李渊虽然文治武功都不怎么样。但是在这乱世开国几百年,这就说明了李渊的不凡。更加让李承训忌惮的是李渊的隐忍。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朝历代开国之主里面,李渊绝对不是文治武功灿烂的一个,比之他的前一位隋文帝杨坚来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是李承训知道李渊有这些别人都没有的优点,那便是隐忍。
隋朝国力强大之时,甘于受到隋炀帝的打压,蛰伏太原,等待时机。隋末大乱,悍然起兵,便是李渊的果决,之后天下一统,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之时,却甘于蛰伏,才终于保全了性命。
那个时候全国军权皆归于李世民,李渊心里清楚,大势已去。当时只要是在长安,李渊手中有可以对抗李世民的兵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