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潼关之外十万党卫军驻扎,兵连着兵,营接着营。抬头望去一片森然。兵戈之气冲霄而上,空气之中弥漫着迫人的铁锈味道。潼关之内。城墙上李孝恭与家将李家福等人看着底下的党卫军,神色惨然。
“楚霸王不愧是少年成名的英雄。手下之兵马当真是天下精锐!”李家福看着党卫军的举动也是微微一愣,思考了一下便是对着李孝恭说道。
“恩!”
听到家将的话,李孝恭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这段的正确性。李孝恭的目光直直的打量着李承训的党卫军,良久之外才打算叹息道:“这十万党卫军是跟随楚霸王最早的军队,他们都是经历过铁与血的军队,战斗力自然不言而喻,甚是强悍!”
相对于李承训的兵威之盛李孝恭虽然吃惊,但是并不意外。这样的百战精锐,虽然少。但是就李唐也有不少。只是真正让李孝恭震惊的发展也是李家福的那句少年英雄,站的位置高低不同的两个人自然眼界不一样了。
李家福只看到了李承训的风光无限,却没有深思这一切是为了什么。代表了什么。有此精兵强将,就代表着李承训的势力与野心不甘心于一个小小的楚霸王而已,这些东西到时候必然会导致李承训为了取得天下最高权力而动用武力。
李孝恭虽然是外放的武将,但是他依然还是李唐的皇室中人,对于李唐内部的问题与矛盾自然是观察的极其透彻的,可谓是洞若观火。目前李唐内部的矛盾主要就聚集在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楚霸王李承训这四个人身上。
其余的皇子皇孙要么就是没有资格,要么就是没有实力。原本李唐内部的争斗乃是由李渊的三个儿子,组成的三足鼎立之势。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之内皇孙李承训逆天崛起。加入了这一场争斗之中,开始由三足鼎立变成了四国争霸。
太子李建成以其嫡长之名,坐拥天下大义名分收拢天下儒家士子为己用。壮大自己。秦王李世民凭借无上军事才华,收拢军中猛士。礼贤下士聚天下贤士相助,秦王府的势力一时之间大增。至于齐王李元吉也是文不及太子李建成。武不及秦王李世民,跟在李建成后面打着酱油。
至于底下的那个少年并没有像太子等人一样将目标定在长安,他在最关键的时刻选择南下江都。这一切让原本的平衡被一次性打破,短短三年之内李承训已经聚集起了,近乎百万大军,三州之地。有了彻底直面诸王与李渊的勇气。
原本有着太子名分的李建成无疑是四方里面势力最大,最有机会问鼎江山的那个人,但是如今一切都变了。坐拥南方富饶之地,拥有京杭大运河之利发展经济,更是有着长江天险为自然的屏障,如今的李承训势力已经不是单靠太子或者秦王一个人能够匹敌的了。
李孝恭的目光闪烁了几下,看向了长安的方向。他知道李承训绝对不会真的听从李渊的圣旨孤身前去长安,如果李承训真的那般天真,到了这个时候还相信着血脉亲情的话,李承训早就死了,根本就没有可能发展壮大。
而且这个时候李承训必定是想到了让李渊妥协的手段,故而李承训才会在潼关之外,光明正大的驻扎等候消息。摄十万精锐于关在,这不仅仅是等待,还是一种无形的压迫。
逼的李渊不得不妥协,作为一名军人自然知道乱世有军队就是草头王的道理。拥有百万大军的李承训就是此刻李唐内部最大的藩镇,完成了蓄势的李承训必然会变得更加强势起来。
此刻这一切的变化,主动权的拥有者不再是李渊这位大唐皇帝,还是城下的那个少年王爷。绝对的实力带来的压迫,是没有任何计谋可以破解。李孝恭知道此刻的长安必定也是乱了套,因为李承训一人北上,需要长安城内的四股力量恩联合才能匹敌。
这是一场较量!
属于李唐皇室内部的较量,至于这件事情最终会如何解决这都不是李孝恭能够猜测的。唯一可以预知的就是,十有八九这一次打不起来。不是这位少年霸王妥协,就是长安城内的九五至尊妥协。
此刻除了妥协,再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作为帅才,李孝恭的战略眼光依然很独到,他自然是明白这个时候,正是到了争霸天下最关键的时候了,一旦李渊不妥协就会代表着一统天下的机会,就此流逝。
这种情况自然不会是李渊能够接受的,作为一名开国之主,谁不一样自己可以一统寰宇,八荒六合之内皆皇土。所以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李渊必定会先妥协。为了一统天下,而做出妥协。
想通这一点李孝恭看着底下的少年王爷,目光之中闪过一抹惊讶。内心深处倒吸一口凉气,这李承训对于人心,局势把握之精妙绝伦,简直让人觉得可怕。
第204章 一人双王
年关越来越近了,李承训还是在潼关之外盘横。潼关乃是长安的门户,两者之间的距离,快马一日就可以到达了。所以说李承训的时间还很多,驻扎在潼关之外的李承训一点也没有感觉到着急。
因为应该着急的不是他而是自己的皇爷爷李渊,今日不仅是李孝恭送走奏章的第三天,也是帝洲送上奏章的第二天了。李承训相信李渊接到奏章绝对不会还龟缩不出,肯定会想办法让自己去长安的。
知子莫若父,知爷莫若孙!
李承训对于李渊的了解是很深的,此刻在长安太极殿内,李渊拿着两份奏章在仔细的观察,目光闪烁着精芒,才让李渊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慈祥。
“张淑德,去找裴寂前来太极殿!”拿着两份奏章始终是下不定主意的李渊,无奈之下转头对着门外道。
“奴才遵旨!”
张淑德接到李渊的口谕匆匆忙忙的走了,因为他知道作为一名太监只有紧靠皇帝才会有无上的权力,不然的话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张淑德也是一个读书人,他舒服史记,心里清楚东汉末年的张让之事。
“哎!”
李渊将手中的奏章放下去,无奈的叹息了一声,目光里面满是复杂。李承训已经成长到了,他不能制的地步了。特别是接下来的武德四年正是自己规划下来的用武的一年,在李渊的计划计划里,这一年他西收巴蜀。就可以开始最后的统一战争了。
所以这个时候要想自己的计划得以实施,李唐内部就不能乱。但是此刻李承训紧紧相逼。要想李唐内部不乱就需要一个人妥协。李渊叹气是因为李承训是不会妥协的,那么妥协的只能是自己这位皇帝了。
试问天下。有哪一个皇帝当的像自己一般窝囊。李渊也是熟读百家之人,内心深处的打击可想而知。李渊知道这一刻,自己还什么都不能做,只得忍!
因为楚霸王李承训的势力太大了,一旦出手整顿就会在李唐内部掀起一抹狂风暴雨。一个不小心就会动荡李唐根基,天下霸业都付笑谈中,李家一脉也会为新的帝国,当做脚踏石。
李渊不仅是李唐的皇帝,还是陇西李家的家主。所以李承训可以任性妄为。和李渊不可以。就在李渊思索的瞬间,裴寂到了。
“微臣裴寂,见过陛下!”裴寂与李渊是发小,两人的交情不浅。自从李渊开国大唐以来,裴寂也就一直再为李渊出谋划策。可以说两人的关系不限于君臣,绝对的是不同别人。
李渊收回心神对着下拜的裴寂道:“裴卿,起来吧!以后只要你跟朕的时候无须多礼!”裴寂是自己的宠臣,因为他们的有着最铁关系的存在。俗话有云: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同过窗。
李渊与裴寂就是一起抢过女人,一起嫖、过、娼的过命交情。哪怕李渊明知道裴寂有着手脚不干不净,甚至于结党营私,李渊对于这一切都视而不见。如此就可以说明裴寂在李渊心目中的地位了。
“陛下召臣前来是为了……”裴寂在官场打磨十几年。很是懂得说话技巧。就如同这一次一样,他能够将一句话说的既将自己的意思清楚的表达出来了,还能够顾及李渊的心底感受。不得不说。每一个在政坛屹立不倒的常青树,都有着他们独特的法宝。
听到裴寂的话。李渊苦笑一声,将御案上的两道奏章拿起来递给了裴寂道:“朕召裴卿过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朕犹豫再三还是下不定决心,裴卿先看看吧!”
还没有打开奏章,就仅仅是听李渊说话的语气裴寂已经将李渊的纠结之事猜的七七八八了。现阶段,能够让李渊如此下不定主意的也就只有楚霸王这头皱凤了。目光隐晦的闪烁了几下,裴寂便是翻来了奏章,开始静静的观看了起来。
良久。
裴寂叹息一声合上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