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游龙戏唐-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羌于三面牵制,或可遏制该国俯瞰西域之野心,此微臣之浅见耳,还请陛下圣裁。”

有着前世的记忆在,陈子明自是清楚吐蕃将来注定要成为大唐最为强劲的对手,故而,哪怕明知以他的身份,不该去回答太宗这等事关国策的问题,可到底还是没能忍住。

“荒谬之论,区区小寇而已,一荡即平,尔自怯战,却言攻不得,是谓欺君罔上!”

陈子明这等言语一出,侯君集显然是再也憋不住了,大步从旁闪了出来,一派义愤填膺状地便呵斥了陈子明一通。

这狗东西果然跳出来了,还真不是个省心的主儿!

这一见侯君集在那儿慷慨激昂不已,陈子明心中立马滚过了一阵不爽,无他,要是真能灭了吐蕃,陈子明自是乐意领军出征一回,问题是压根儿就没那个可能性,姑且不说高原反应会令大唐军队战斗力锐减,就说后勤上的难度便有若登天一般,一旦松赞干布跟唐军玩起了高原游击战的话,没个百来万精兵以拉网的方式扫荡整个高原,压根儿就不可能真灭了吐蕃国,万一战事不顺,想撤都难了,此一条,陈子明可是早就推演过无数回了的,心中自是有数得很,不过么,他却并不打算在此际跟侯君集争辩个不休,就这么风轻云淡地站着不动,就宛若不曾听到侯君集的指控一般。

“陛下,臣以为吐蕃小犬猖獗无礼,竟敢犯我大唐,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当得严惩,以震撼宵小,若不战而与之和,却恐周边蛮夷皆有样学样,此等先例断开不得,还请陛下三思。”

勋国公殷元(今春刚晋升为户部尚书)素来与侯君集交好,自是清楚侯君集强自要战的理由何在——侯君集都已任兵部尚书好几年了,可真说到拿得出手的战功么,却是罕有,没少因此事被瓦岗寨一系的将领奚落,此番吐蕃犯边,本来议定的就是由侯君集挂帅出征,却不曾想他才刚在京师点齐了兵马,都还没来得及出征呢,吐蕃大军便已被陈子明三下五除二地逼退了,毫无疑问,侯君集的挂帅也就成了笑话一个,有这么个心结在,侯君集强硬要主战也就不足为奇了的,作为至交好友,殷元自是须得力挺侯君集无疑。

这一见侯、殷二人又跟陈子明对上了,群臣们当即便全都缄默了起来,哪怕是魏征,也不曾在此时力挺陈子明,无他,魏征对军略并不甚精熟,自是不肯在战与和一事上轻易表态,至于房玄龄等原本主张议和的群臣么,却又不愿平白得罪了侯、殷二人,也就不会急着站出来为陈子明辩解上一番。

“陛下,臣以为徒争无益,究竟该战该和,不妨等吐蕃使者到了京,看其诚意如何,再行定夺也不为迟。”

太宗本心就是想战的,这一听侯、殷二人这般说法,议和之心当即又淡了不老少,只是念及陈子明先前之所言似乎也不无道理,自不免便有些犯起了踌躇,正自犹豫不决间,却见长孙无忌从旁闪了出来,语气淡然地和了把稀泥。

“嗯,爱卿所言甚是,此事姑且再议也罢。”

太宗对长孙无忌相当之**信,此际听得其如此说了,也自不疑有它,和煦地便准了长孙无忌之所请。

嗯?这老东西想作甚来着?

长孙无忌虽是和稀泥的态度,可陈子明却是敏锐地察觉到了其在此际出头有着明显的示好之意味,心下里自不免便犯起了猜疑,只是一时间也没能想明白长孙无忌示好的目的何在,可不管怎么说,这等好意,陈子明却是心领了,毕竟此际他陈子明还算是朝廷新人,确实不宜与侯、殷这等重臣当庭起冲突的。

第156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三)

头一回参与两仪殿朝议,虽没能取得甚大的成绩,可不管怎么说,却是好生表现了一把,算是在朝廷上有了个立足之地,终归是好事一桩来着,陈子明的心情自是不错,散了朝之后,便即去了后宫,陪着杨淑妃叙了回话,直到用过了晚膳,方才将汝南公主母子都接回了自家府上,这才刚安顿下来呢,李恪就找上了门来。

“消息下来了,小王不日将赴安州(府治今湖北安陆),或许就在这几天罢。”

李恪的精神状态不是太好,卜一在书房里落了座,便即闷闷不乐地吭哧了一声,眉宇间满是不甘之情绪。

“无妨,且去便是了,安州之地广沃,最是农耕之好所在,多兴水利,劝农桑,而后兴学以教化百姓,选贤任能,三数年内必可大治。”

对于李恪所言,陈子明一点都不觉得意外,没旁的,他陈子明既已回朝,那李恪就必须紧着送走,此乃防患于未然之必然耳,实无甚可稀罕处,不过么,陈子明却是并未点破个中之蹊跷,而是就事论事地安抚了李恪一番。

“嗯,只是父皇却是派了权万纪为小王长史,这……”

尽管明知陈子明所言乃是正理,可李恪的精神却依旧萎靡得很,满脸不爽地又吭哧了一句道。

“那也无妨,尊而重之便是了,此老御史出身,素以刚直敢谏著称,殿下只管顺之便好,搏一尊师重道之名,岂不是好的?”

一听太宗将权万纪派去给李恪当长史,陈子明立马便领悟到了个中之蹊跷——与其说让权万纪去规谏李恪之言行,倒不如说是让权万纪去监视李恪,无他,李恪在益州三年可是干了不少的大实事,朝野间好评如潮,早非陈子明前世那个时空里的懵懂少年郎,似其这等早有贤名之亲王,又何须用到严苛无比的权万纪去规谏,真需要规谏的怕该是李愔或是李佑这等纨绔之辈才是,对此,陈子明虽是心中有数,却并不急着为李恪分解上一番,而是笑着便给出了个建议。

“嗯……”

对陈子明这等隔靴搔痒的安抚,李恪显然是有些不满了,可又不好将这等不满宣之于口,也就只能是闷闷地吭了一声了事。

“殿下请倒茶!”

与李恪相交这么多年下来,陈子明如何不知其看似个性随和,可实际上么,骨子里却是高傲得很,正面指出其的不是处,未见得便真能令其心服口服,不过么,这却难不倒陈子明,这不,但见陈子明端起了摆在面前的茶碗,一气饮了个干净,然后往李恪面前一搁,一派随意状地提请了一句道。

“嗯?”

一听此言蹊跷无比,李恪不由地便是一愣,细细地看了看陈子明的脸色,见陈子明已然闭紧了嘴,显然是不打算再多言解释,这等样子一出,李恪心里头可就不免有些犯嘀咕了,不过么,到底还是没去刨根问底,而是伸手从一旁的火炉上拿起了铜茶壶,满脸狐疑地将茶碗斟满了。

“继续倒!”

茶碗既满,李恪立马一抬手,要将壶嘴抬高,然则不等其行动,却听陈子明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喝令了一嗓子。

“呃……”

陈子明此言一出,李恪的手不由地便是一抖,嘴角抽搐了几下,似有欲言状,可最终还是没急着发问,仅仅只是发出了一声含糊的吭哧声,再次一压手,将茶壶里的水往已然满得不能再满的茶碗里倒了去,瞬息间,茶水便从茶碗里溢了出来,流淌得满几子都是,偏偏陈子明却视而不见,也没叫停,直到茶壶了的水尽了,李恪这才将空茶壶放了下来,而后方才满眼疑惑之色地望向了陈子明。

“殿下都看见了甚?”

尽管瞧见了李恪眼神里那浓浓的探问之意,然则陈子明却并未出言解释,而是不动声色地发问了一句道。

“唔……,子明可是要说水满则溢么?”

这一见陈子明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李恪也就认真了起来,皱着眉头想了想之后,这才不甚确定地给出了个解释。

“也是,也不是。”

听得李恪这般说法,陈子明的嘴角立马便是一挑,莞尔地给出了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请指教!”

李恪是彻底被陈子明给绕糊涂了,眉头狂皱地想了片刻,还是不得其要,不得不拱了下手,虚心求教道。

“殿下满腹的思绪,恰如这已满的茶碗,陈某纵使有言,殿下能装得进么?”

陈子明瞥了李恪一眼,慢条斯理地反问了一句道。

“小王汗颜,还请子明为小王指点迷津则个。”

被陈子明这么一说,李恪这才醒过了神来,敢情先前无论陈子明说了甚,他都不曾真往心里去,这不就跟茶碗已满,却硬要往里倒水是一回事么?

“水满则溢?何也,是水多了么,差矣,不过是杯小了罢,譬如大海,虽万流汇入,何时见其溢也,所谓有容乃大,不外如此,殿下既有大志,当知虚心纳谏之要,今,权万纪既是好谏言,殿下姑且听之又何妨,合用且能大利于百姓者,用之;不合时宜者,听而置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