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前线的集结地;为了防止被发现;我们还专门在前线构筑了掩体和遮蔽所。但是即使这样;我们的每一次攻击依然不会持久;在前期推演中出现的在短时间内穿透对方数层防线的计划并不现实;不仅仅是战车的行程和补给不够;步兵也很难跟上这些铁脚板的家伙。”一名军官说道。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战车的联络问题;在演习场上我们可以通过驾驶员露在外面然后用旗语进行联络。但是实战中这种方式的可靠性就会大打折扣;先不说人露在外面被打死的情况;即使我们在车顶机枪位置上加装钢板为乘员提供掩护;在浓烟密布的战场上也很难保证信息的传递。至于步兵和坦克之间的联系;不少部队甚至用步枪敲击战车外壳的方式进行沟通。这要是攻击一个浅纵深的阵地还算可以;时间一长了;恐怕各个战车分队自己都能跑丢了。”另一名负责技术的军官有些无奈的说道。
“部队不是给每个装甲连都配属了一辆专门的指挥坦克了吗?每个装甲连下辖3个战斗排和一个连部;一共包括14辆战车。其中1辆没有装备武器专门负责指挥和通讯。”蔡锷想了想说道。
“这个只能保证战役指挥官和连级之间的联系;战车连内部之间的联系和与步兵之间的联系依然很困难;战车部队只能保证在交战后较短的时间内可以有组织的突破对方的防线;一旦向纵深发展必然会出现放羊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装甲部队需要步兵掩护;但是我们又没有足够的运力去运送大量步兵伴随进攻。即使有;估计也么人敢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乘坐普通卡车吧?”一名参谋有懈难的说道。毕竟这楔车可不像后世电影中汽车那样是“防弹的”。
针对这些问题;蔡锷和一干参谋也没啥好方便;技术的问题和资金问题是横在装甲突击群面前的两座大山;小小的战车装不下复杂昂贵外加笨重的联络系统。而步兵和坦克之间的联系更是难上加难。目前依然是旗语外加敲钢板。既然在硬件方面无法改变;那么蔡锷等人只能在战术方面进行突破了。
装甲部队必须需要步兵掩护;这是一定的。当时的坦克速度并不快;在越野情况下让步兵跟上一点问题都没有。按理说步兵和坦克之间应该不至于脱节;毕竟根据分析;华夏共和国陆军都不知道坦克战怎么打;俄国人就更不知道反坦克战怎么打了!毕竟从没见过的攻击方式永远是效果最好的。
但是实际和理论总是有差别的。一个轻装步兵小队和一支带着全套行囊和重武器的步兵连的运动速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前者只用带上自己的轻武器就可以。而后者吃喝用度都要带上;还要扛着沉重的重机枪和迫击炮。所以说最后实战的结果极有可能是拖家带口的步兵被坦克部队甩开!
针对以上问题;蔡锷专门为装甲矛头配属了精锐的轻装步兵;他们将在进入对放步兵火力网之前搭乘在坦克上。在进入对方阵地400米前下车伴随步兵作战;这支部队装备了大量的掷弹筒和冲锋枪这类近战武器;他们的任务很简单那就是用密集的近战火力压制俄国人可能的决死冲锋以及在坦克掩护下迅速肃清战壕中的敌军。当然了要是有一写坦克小炮的话;这些精锐轻步兵也可以用手中的掷弹筒迅速清理掉。
而在这些装甲矛头的后面;则是大量的主力步兵部队;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装甲部队撕开缺口之后迅速向两翼开进扩大战果;分割和包围更多的敌人;剩下战斗和普通部队的战斗就差不多了;这就不是蔡锷等人关心的了。
至于说联络问题。除了旗语和更不靠谱的敲击联络法之外;蔡锷等人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灯光和事先通过约定某些战术动作而进行的简单战术配合了。前者蔡锷等人不知道能不能用;至于后者嘛;则是通过譬如在攻破放先前保持队形;各排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等方式来尽可能的让战车处于旗语可交流的范围而实现的。当然了。具体情况如何要到战场上检验了。
至于所谓的机械化炮兵;蔡锷倒是没啥担心的;这说白了就是一支跑的贼快可以及时伴随支援的炮兵而已;除了机动性之外和其它炮兵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械辆的使用和联络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在解决了坦克突击问题后;蔡锷认为战术指挥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随后;当听到俄国人也有专门的装甲车部队后;蔡锷才发现反击对方装甲部队的问题也必须关注。
根据情报显示;这支装甲车部队最为强大的战车就是一种轮式机动;并且装备有75mm短炮的装甲车;而且这种奇葩的装甲车要想设计必须把车屁股调过来;这就说明了在遭遇战情况下他们将很难发挥作用;毕竟开着车把屁股调过来;然后再用射角并不大的火炮进行攻击显然不是很现实的事情。但是如果是打伏击的话;这种装甲车还是有相当威胁的;而如果有比较坚固的掩体的话;那么单纯凭借小坦克上的37mm炮显然不够用;这就需要一支装备有75短炮的坦克歼击车与装甲部队配合;适合来对付随时出现的敌方装甲车辆。
而另一种引起华夏陆军广泛关注的则是一种装备了57mm炮的敞篷式小型装甲车;这种车除了正面有可以抵御弹片的钢板之外;就没有任何可以称道的防护了;但是外形低矮;而57mm炮发射的穿甲弹也可以在一定距离上打穿坦克。这些小家伙在遭遇战中也是难缠的对手。而为了对付这些战车;华夏陆军将坦克的备用履带放在了车体整天来提高防护;并且在车体侧面一些位置安装了裙带板用来防御弹片。
剩下的任务就是对付各种地雷壕沟和火炮;在后世地雷绝对是导致坦克抛锚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在这个位面;绝大多数地雷都是反步兵雷;装药量小的可以;再加上绵长的战线;俄国人布雷区域和布雷密度实际上非常有限。壕沟也是这样;用来阻挡步兵前进的窄壕沟很多;但是能挡住坦克的太少了。所以在经过多次递进侦察后;这个威胁也被认定为低级威胁。至于战防炮吗;俄国人有大量的47mm、57mm炮;这些炮身低矮便于隐藏的火炮对于进攻部队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对于能够远距离摧毁坦克的75mm快炮。华夏陆军一直没有什么好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由掩护的步兵发射烟雾弹;或者尽快摧毁对手。
最后的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坦克部队的后勤保障和维修;可以想象;在旷野上狂奔对于这些只有初级水平的坦克会有多大的损耗;还有各种战损和意外;以至于蔡锷认为坦克损失最大来源不会是对方的武器伤害而是各种故障和地形。所以专门的抢修部队是必须要随时跟进的。弹药补充也是个问题;虽然一辆坦克可以带上百发炮弹;但是呯呯炮的射速也足够快;还有突击炮的炮弹;受到车体狭小的困扰;这些突击炮的炮弹存量也不多;在蔡锷看来;一辆突击炮30多发炮弹估计是用不了两场战斗了;尤其是后面的火炮没有跟进的情况下。敲掉前方碉堡和火力点的重任就落在了这些装备有短管火炮的战车身上了。所以弹药消耗也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防止弹药消耗过大无法补充的问题;除了尽可能多的安排弹药输送车之外;蔡锷还要求后面跟进的步兵部队帮忙携带一部分弹药;总之就是仅可能的保持装甲部队的需求;尽可能的保持战斗力。
虽然为了这场战斗;蔡锷这个装甲兵的直接指挥者已经考虑了太多的情况下;但是谁也不敢保证装甲部队这一战真的能打好。所以开始的时候;华夏陆军也并没有投入太多的装甲部队;最多也就一个旅;各种坦克和装甲车辆100出头的情况;如果这次进攻成功的话;其它的装甲部队才会投入战场。考虑到行程有限的问题;如果这次突击成功的话;其它装甲部队将在事先选择的区域展开多点向心突击。在浅纵深包住对手然后一口口吃掉。
最近三天订阅极其悲催。3天订阅量还不如1天的。快过元旦了。作者也要过年啊……9没有推荐;~~~。
第六百八十七章 攻击开始
“头;我们就这样等到战争结束吗?我们的骑兵都被华夏的装甲列车和骑兵干掉了;但是他们也没有发动进攻。”一名俄国士兵在战壕中对他的班长说的。
“小子;别瞎说。”俄国班长小声说道。不过心中他却多少有些认同这名俄国士兵所说的话;华夏陆军善于防守;他们取得的战役胜利一半以上都是在防御状态下取得的。遭遇战也很不错;毕竟他们的武器十分先进;但是到了大军团阵地战的话;俄国人对自己还是很有自信的;面对绵长的防线;华夏陆军火力密度会下降。而且俄国有大量的骑兵可以用于机动支援;华夏却不行;所以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