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排组成;其中突击排有5个班;每个班以步枪手枪武装;个别的有轻机枪。掩护排有3个班;主要是提桂力支援;配属有重机枪和掷弹筒。而炮兵班则是配属60mm迫击炮。一个连共有183人;炮兵连下辖3到4个炮排。每个排根据情况配属82mm迫击炮或者60mm迫击炮。再加上各种侦查;工兵;参谋等人员;一个营总计有880多人。骑兵营人数稍少;编制类似;总人数在500到600人左右。而旅属炮兵营;则一共下辖3个炮连和一个直卫连一个辎重连。分别是75mm克虏伯行营炮营迫击炮营;和野炮营。每个营配属火炮12门。这样一来;每个旅将有战斗部队8000人左右。3个旅将近2万4千多人;而要塞守备旅主要是重炮部队;配属短管榴弹炮和长管加农炮。其中榴弹炮有36门长管加农炮有24门。此外还有若干个机关炮营;配属方便拆卸的马克辛式1磅炮;3磅炮等速射火炮;用于机动支援各个分战瞅者直接配属给各个参战部队。这样一来;我北洋新军总共有3万余人。马大人的要塞守备部队和末将的新军2旅自然是在旅顺驻扎。而一旅则是在聂士成大人麾下;三旅在卫汝贵大人麾下。”作为一直参与新军建设的张文宣来说;对着寄托了北洋希望的3万新军自然是了如指掌。
“嗯不错;那省三和彭总兵的新军又如何?”李鸿章微微一笑问道。
“台湾一地自然不可能像北洋那样养7万新旧军;但是整出2个旅的参战部队还是没问题的。”台湾提督杨泗洪起身说道。“基本编制与北洋新军类似;但是构成略有不同;除了一个旅是和北洋新军一样的野战旅外;另一个旅则多是由台湾当地少数民族和猎人构成的山地旅;他们正面战场上可能不如北洋新军;但是精通敌后骚扰和偷袭;台湾多山;这些原住民在山间作战如履平地;虽说台湾气候与东北差距甚大;但是在淮军兄弟的安排下;已经连续2年派驻部分山地旅官兵在长白山一带驻训。多少适应了一下环境。这是台湾两个旅的具体编制兵员和武器清单;请中堂大人过目。”说完杨泗洪起身将清单呈上。
“彭总兵;南洋华人和两广能整出多少新军啊?”李鸿章扫了一眼杨泗洪的名册;随后问道。
“我南洋华人和李总督一共整出2旅外加3个独立营的兵力;总计1万8千余人;其中华人旅一个;其它的是李总督的两广新军。两广新军和北洋野战旅编制类似。我南洋华人旅则在编制上略大一些。装备稍微强了一些;除了普通步兵营可以保证两个班一挺机枪;突击营是一个班一挺机枪。迫击炮和掷弹筒的配置完全是按照徐先生的风暴突击营的编制配属。炮兵中有专门的机动炮兵排;装备1磅速射炮;用于偷袭和压制。还有一个加农炮排用于远程压制。整体火力比北洋野战旅要强;但是对后勤的要求会比较高。介于清国的交通情况;华人旅更适合坚守要塞。”彭毅说道。
“嗯;既然大家都已经把家底亮了一下;那下面就说说这仗怎么打吧。”李鸿章边说边盘算;自己手里的各种新军加在一起不下7万;再加上旧军;总算可以一战了。
大家支持一下啊~~甲午战争快开始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陆军战略
“末将以为;虽然新旧军一起北洋可以调集的一线机动兵力不下10万;但是在野战中;与日本交手依然不容乐观。”一看大家都不说话了;叶志超这个直隶提督自然要开个头。
“那你的意思是据城坚守了?在哪?平壤吗?”叶志超的一句话;让本来意气风发的老李十分不悦;日军虽说可以调集20万之众;但是跨海而来;开始登陆的部队不是很多;如果能凭一战之威让日本知难而退;那自然再好不过。
“日本人准备好之前不会开战的。”彭毅说道。
“是吗?那我北洋就看着日本人增兵?”马玉昆十分不悦的说道。
“马大人;在条约中;日本和大清都有驻军朝鲜的权利;日本增兵;我们自然可以增兵;但是增到最后呢?北洋最多能调过去的部队不会超过6万;日本呢?15万以上;怎么打?”彭毅问道。
“不知道是不是老朽听错了;整整十万之众的机动兵力;为何能排到朝鲜的不足6万?”李鸿章冷冷的说道。
“我想问一句;北洋能否找到足够多的征夫和牲畜为北洋大军远征提供后勤援助呢?日军一个2万人的师团能分到2万多的征夫。我想知道北洋是否有足够的金钱和能力去配属10万挑夫?而且现在是10万人;是北洋3大军团集结完成后才到10万;这10万人的损耗补给可都不是一个小数啊。”彭毅说道。
“到时候朝廷自然会拨款。”李鸿章有邪的说道。
“清国一年岁入才8000万两白银;旗务抛去一半;就算4000万两白银全给北洋;够北洋水陆二师打上几天?就拿1磅速射炮来说吧;一分钟400发炮弹;一发炮弹6先令6便是;这要是射击一分钟的话;可就是90英镑的弹药钱;换算成白银可是近600两白银。还有机枪;一分钟500到600发的射速。这打的就是银子。没钱;怎么出去?还有这运输;一门加农炮至少要6匹健马才能拉动。就清国这道路状况;没有2万匹马;你如何支持的了这10万大军的后勤?“彭毅毫不客气的说道;他与刘铭传和北洋诸将不同;他与老李并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华人和北洋也只是平等的合作;所以;他敢说;大不了不干了;你李鸿章能怎样?要知道北洋半数以上的税收可都是华商提供的。
“这数万大军前出朝鲜确实困难;而其中军战斗力低下不免要拖后腿;新军战斗力虽强;但是极其依赖后勤保障;而且我北洋存储的弹药也不并不是十分充足。在外国与占有绝对优势的日本陆军打恐怕结果很难预料。“聂士成字斟句酌的说道。
“那诸位以为;我北洋难道只能守在鸭绿防线而置藩国安危与不顾?”李鸿章勃然大怒道。他实在没想到;有了新军;有了新装备;自己部下的胆子反而小了!!“当年没有扩军之前;诸位还叫嚣着和倭人决战;现在有人有枪了为何反而胆小了呢?”李鸿章涨红了脸指着眼前的诸位说道。
“所谓无知者无畏;当年大家不知道倭人虚实;而现在知己知彼后;才发现这大清与日本差的不仅仅是军力;国力体制才是最大的问题;倭人区区4000万即可整出20万陆军;20万征夫参与战争;而我大清;人口是日本的数倍;而税赋仅仅与日本持平;军力则区区10万可战之军。还是我北洋节衣缩食和南洋同胞支持从牙缝中挤出来的!运输弹药的人力物力居然还要我北洋自筹。如此之势;我北洋岂敢与倭人决战境外?我北洋大军后面只有您李中堂和南洋同胞;而日本大军后面则是日本全国和4000万国民啊。”聂士成悲愤的说道。徐杰的到来给北洋高层打开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而聂士成等人除了翻阅外力之余;还在制度体制教育上进行了研读;不看不知道;着看了后才明白;大清积弱绝对不是几个工厂几支新军几艘军舰就可以改变的;双方差的太多了。民智未开;制度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在国力层次上;大清与日本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既然在朝鲜不行;在鸭绿江也不行;那在哪?旅顺吗?亦或者在山海关或者天津?”李鸿章语气中充满了嘲讽。
“这出兵朝鲜是可以的;防守鸭绿江防线也是可以的;但是坚守的时间不会太长;我北没有那么强大的后勤可以从直隶把军需品运输到前线。而从海军上看;我北洋舰队总体实力不及日军;怕是海运会很不安全。所以;最后的决战地点只能在威海;我北洋可以集中5万能战之军;在金州;大连;威海一线凭借多年来所修筑的工事掩体在弹药补给充足的情况下与日本一部展开决战。吃掉其中一部分后;方可徐徐图之。”杨泗洪低声说道。
“水师之事;大伙尽管放心。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李鸿章对陆师不太放心;但是作为潜龙计划的知情者;他可是对海军相当的有自信啊。当然这详细情况还不能跟自己的部将说;一来是保密;二来是加里波第型战舰还没有最终完工。
“即使北洋舰队可以保证海路的安全;那军的补给也需要大量的商船;别的不说就这南方5万大军运往战场就是一个异常繁重的任务。不知道北洋是否有足够的商船保证兵力和弹药运输无忧?是否有足够的舰艇保证南方航线和朝鲜航线的通畅?”彭毅追问道。虽然依照他对徐杰的了解;看到日本如此大规模的冷海军;徐杰不可能坐以待毙。可是他并不了解情况;姑且暂时相信李鸿章海军无忧的论断。
“呃。”李鸿章咽了一口口水;他现在是彻底郁闷了;当年统领淮军征战四方的时候也有感觉多费事啊;怎么现在一旦要和日本人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