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拔2300米以上:暗针叶林带,代表树种有秦岭冷杉(2300…2600米),巴山冷杉(2600米以上)
国家级保护植物
一级保护植物:种,珙桐,又名鸽子树,是第三世纪遗留下来的世界著名稀有孑遗植物,869年发现,以其苞独特闻名。花开如鸽子展翅,喜欢在群山环抱、湿度较大的谷地林中和山地黄壤及黄棕壤中生长,与之相伴的有连香树、水青树、亮叶桦等。除珍贵及观赏价值外,林质较轻、软硬适中,纹理细致,是建筑制作家具和各种工艺品的优良用材。
二级保护植物:6种,如连香树、香果树、鹅掌揪
三级保护植物:23种,如秦岭冷杉、天麻、青檀
动物
神农架的原始森林里,既有南方的苏门羚、毛冠鹿、灵猫、云豹、太阳鸟,又有北方的狍子、青鼬、狐、貉和树鹨。至于在南北方都能生活的野猪、獐、青羊、黑熊等,就更多了。据调查,神农架的野生动物,一共有五百七十多种。
神农架有鸟类285种,兽类77种,两栖动物34种,爬行动物27种,鱼类35种,蝴蝶235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67种,在这一过渡地带形成的绿色宝库中,生活着如此丰富的野生动物类群,不愧为“东方天然动物园”。
在神农架还发现大量的白熊、白松鼠、白金丝猴等白色动物。过去世界上认为除了北冰洋周围的北极白熊以外,其他地方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白熊。而今神农架连续捉到四只白熊。
国家级保护动物
一级保护动物:8种,金丝猴,即仰鼻猴、蓝面猴。500…3000米高山密林中,夜晚栖息于树上,白天在树上活动,主要以野果、蘑菇、嫩叶、树皮为食,是珍稀濒危物种。华南虎,独自栖息于山林及野草中,无固定巢穴,善泳,不会爬树,习夜间活动,尤以清晨和黄昏活动最为频繁,属珍稀濒危物种。
二级保护动物:49种,如金猫、小熊猫
白色动物
白熊、白蛇、白猴、白獐、白乌鸦、白鼠等,956年后相继捕获近0只,神农架数量较多的黑熊,主要生长在半高山地带的密林中,以农作物、树木、果实为食。第一只发现的白色动物是白熊,白熊主要出没于高山地带,全身纯白,体型与黑熊相似,性情较温顺,能用竹木枝条搭窝。是“白化”还是“白变”,是气候因素,还是遗传变异,有待破解。
■奇风异俗
吃热饭:在土家山民家中做客,吃饭是很讲究的。主人给客人盛饭,每次只盛一点点,过一会,客人碗里的饭还未吃完,主人便夺下客人手里的碗,将碗内的饭倒掉,重新盛点热饭,就是大热天也是如此,这样做以表示主人的热情之心和家庭富裕。
打丧歌:在神农架是追悼亡人的一种特殊仪式。它又称为“孝歌”、“阴罗鼓”、“跳丧鼓”等。它主要用于亲友邻里代替死者眷属追思亡者生前的功德,祝亡人升天,为后代祝福的仪式歌,是一种常见的带有浓厚古老民族文化传统和迷信色彩的丧俗。在神农架山乡,凡遇亲友办丧事,左邻右舍纷纷来祭,并请歌者击鼓赛歌,整夜打丧鼓“伴灵”、“闹丧”与其说是对死者的悼念不如说是对亡灵的欢送,亡者的亲人也在这“闹丧”的气氛中,减轻了凄凉和悲哀。神农架的“丧鼓歌”历史悠久,它是一卷绚丽多彩的历史和神话的画卷,是神农架民间流传的《神曲》。
独筷待客:有客初至土家山乡,主人必先请吃一碗糯米甜酒或糖水泡糯米花,只给客人一只筷子,这样的食品统称为“茶”,或作“见面茶”,或作为“夜宵”,或作为睡前“晚茶”,据说一只筷子表示“半席”,见面茶,压上饥,表示热情接待。
喝冷酒:神农架下谷乡是土家族聚居区,若到山民家做客,主人首先端出一杯酒说声“请喝茶”,这种以酒代茶的习俗叫喝冷酒。客人接过酒一饮而尽主人才会高兴,若不会饮酒应向主人讲明,浅尝一下,以示对主人的尊重,喝过冷酒,主人这才泡上热茶。
■雄峰沟谷
神农架山体庞大,群山巍峨,地势高耸,有为数众多极具特色的高山,如金猴岭、武山、送郎山、老君山、燕子垭、天门垭、巴东垭等。在林区首府所在地的松柏坪,两座大山南北对峙,南山活像一头凶猛的雄狮,昂首翘尾,虎视眈眈;北山恰似一头高大的古象,象鼻千丈,怒吼而伸。小天门垭也是一座奇山;两座山峰大小相似,并列着像两块板壁石门,挡住万里云天。两山中间又托着一座山峰,恰好形成一个“山”字。
神农架不仅以群山巍峨著称,还以沟谷纵横见美。其千条峡谷皆彩屏高挂,碧水中流,人游其间如临画廊。神农架的沟谷地貌多种多样,既有长狭型,如长达5公里的红坪画廊,将三瀑四桥五潭六洞七塔八寨三十六峰浑然融为一体;又有水域型、阳日型,最为有名的莫过于有“高山平原”之称的大九湖了。这里有条河像一根银线,把九个湖泊连在一起,从东南方向缓缓流到北头的山脚下,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这里有许多天然石缝,哪怕山洪暴发、大雨倾盆,整个盆地的积水,也只要三两天就可以全部排完。
这里的景观皆似鬼斧神凿,集天工巧成和神奇险幽于一地,各具情态却相映成趣。攀登在神农架的群山之中,探寻于神农架的幽谷之间,那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无不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神秘的旅游景观还包括保存比较完好的原始森林群落。原始的自然风貌和古老珍稀的动植物种类给人以神秘之感。置身于原始森林,林内古木参天,盘根错节,藤萝萦绕,厚苔铺地。加上兽鸣鸟啼,更显得幽深古奥,夏天到这里观光躺在软绵绵的草甸下,仰望蓝天白云,聆听阵阵林涛,别有一番情趣。
■野人之谜
神农架有许多难解的科学之谜,诸如“野人”之谜、白化动物之谜、高山潮汐、盛夏冰洞之谜、驴头狼之谜等等,这些愈加增强了她的神奇色彩。英、美两国的传教士是最早对神农架资源的科学价值产生兴趣的,他们所采集的各类标本令全球科学界震惊。
野人——是世界四大谜之一,“野人”这个称呼,为群众习惯语,由于目前还没有捕捉到活的个体,也没有取得完整的标本,因此,一些科学工作者称之为“奇异动物”。
神农架野人历史上流传之久,三千年以前的古藉中早有记载。在神农架山区,目击野人的群众干部达数百人之多,群众看见的以红毛野人为最多,也有麻色和棕色毛的,有少数目击者甚至撞见过白毛野人,从目击者讲述的情况中,有的看见被打死的野人,有的挨过打,有的看见野人被活捉,有的被野人抓后又逃了回来,还有人看见野人在流泪,也有野人向野人拍手表示友好,直到976年5月4日,神农架林区的6位干部在椿树垭同时见到一个红毛野人后,才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从976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科学考察队对神农架野人进行了多次的考察。考察中,发现了大量野人脚印,长度从2厘米到48厘米,并灌制了数0个石膏模型;收集到数千根野人毛发;在海拔2500米的箭竹丛中,考察队还发现了用箭竹编成的适合坐躺的野人窝。神农架野人是神农架山区客观存在的一种奇异动物,虽然已初步了解到这种动物活动地带和其活动规律,但要揭开这千古之谜,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考察,神农架旅游委员会已将野考作为一项旅游项目。
野人毛发对搜集到的野人毛发,科学工作者从光学分析鉴定到镜制片鉴定,从对毛发微量元素谱研究和微生物学测试等,各项研究所取得成果表明,野人毛发不仅区别于非灵长类动物,也与灵长类动物有区别,有接近人类头发的特点,但又不尽相同。参加研究的科学家认为,野人属于一种未知的高级灵长类动物。
野人脚印科学工作者对野人的脚印的观测研究表明:在神农架所发现的野人脚印与已知的灵长类动物的脚印无一等同,比人类的脚落后,比现代高等灵长目动物的后脚进步。两脚直立行走,可确信一种接近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存在。
野人的粪便最大的一堆重。6公斤,内含果皮之类的残渣和昆虫蛹等,可推想其食物结构,最令人惊叹的是野人窝,它们用20多根箭竹扭成,人躺其上,视野开阔,舒服如靠椅,经多方面验证,此绝非猎人所为,更绝非猴类,熊类所为,它的制造与使用者当然是那介于人和高等灵长目之间的奇异动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