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魂-第1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Dong/Gdong)部落相混淆。因为Ldong是以指木雅人的,而Stong或Gtong则系指苏毗人。但国立(法国)图书馆所藏伯希和敦煌藏文写本第493号之中却有两处写作Gonggsumpa(即董苏毗——引者),一处写作Lding…gsumpa(丁苏毗——引者)。由于董、东两族居民在地理方面是近邻,而且还可能存在结盟关系,所以就更容易被人们相互混淆了。”那么,与两族(董氏、东氏)皆有密切关系的难磨(多弥)人,也自然无法分清归属上的确定关系人。“多弥”的藏文即应是Stongmi(东弥)或Ldongmi(董弥)及其他变体形式。

《新唐书…多弥传》称其地“土多黄金”。风俗文化自然与党项等羌人相同。多弥首领还与丝路南道西端的于阗(田)王室有联婚关系,即难磨王女嫁嫁给于阗王。这说明了多弥人很可能参与了东西方的丝路贸易。据托马斯(F。W。Thomas)研究,难磨人有大量语言词汇和文学传说,通过藏语保存下来。为此,他还依据新疆和敦煌出土的藏文文献编成一本专著即《难磨,一种古代语言》,说明难磨(多弥)人文化的相对繁荣。

在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讲述唐僧取经的《西游记》故事中,有一则“女儿国”的传说。事实上这却是有根有据的,只是唐僧(玄奘)本人并未亲身经历,更没有人要吃他的肉以求长生不老。该女国就在青藏高原上,而且被玄奘和弟子辩机记之于他们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中。原文说,在婆罗吸摩补罗国的北部大雪山中,有个苏伐剌奴瞿旦罗国(汉语意为金氏),出产上等黄金,因此叫金氏国。该国世代以女子为王,所以叫做“女国”。丈夫也称王,但不问政事,只管种田、打仗而已。女国的历史在汉文书中还有详细的记载,诸如《隋书》、《北史》、《通典》、新旧《唐书》等,藏文史书中也有较详细的记载,如《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根据这些诸多史书,便可以向各位观众勾画一下女国历史与文化的草图。

《隋书》记:“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在位二十年。”《通典》也说:“女国,隋时通焉,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隋唐人关于女国的认识是真实的,因为开皇六年(586年),女国曾遣使朝贡,它的这一地理位置也不会有误,因此F。W。Thomas(托玛斯)认为汉文史书因误解而造成女国的说法并不正确。克什米尔的古籍也记载了该女国,称它在其国北方隔山之外。上文《大唐西域记》所言的“东女国”也即此国,称其为东女者,因为“西海”还另有一个女国,故言之“东女”。玄奘记其地在婆罗吸摩补罗国北面的大雪山中,叫苏伐剌奴瞿旦罗国(意为金氏),因出产黄金而得名,东西长,南北狭。婆罗吸摩补罗国被认为是今天的迦尔瓦尔(Garhwal)和库马翁(Kumaon)地区,一般认为该女国是在喜马拉雅山以北,于阗以南,拉达克以东。但是,玄奘书上明确地讲该国“东接吐蕃国,北接于阗国,西接三波诃国。”三波诃即秣罗娑国,也即藏语Mar…sa有对音,Mar…sa或Mar…yul意为“低地”,为拉达克古今之通称。今译作“玛尔域”。而这一广大的地理范围正是象雄或大羊同的领地,《通典》卷95、《唐会要》卷99、《太平寰宇记》卷85均有如此记载。诚如上文所言,羊同人因贞观五年(63年)的朝贡,而为唐人确知,不致有大误。更让学者们迷惑不解的是,同是唐代的高僧道宣,却在他的《释迦方志》中明说:“(婆罗吸摩补罗)国北大雪山,有苏伐剌奴瞿旦罗,……即东女国,非印度摄,又即名大羊同国。东接吐蕃,西接三波诃,北接于阗。”直把个大羊同与东女国等同起来,于是众说纷起,莫衷一是。真是乱得给袄套子一样!比五代十国还要乱!我作为一个说书讲艺人也只是据实而讲,也难道出其真伪;只是还知道本故事的主人公慕容天水对这东女国和大羊同国的真正关系和位置也存在着种种疑问,想必他也是难以道出个所以然来。但是,慕容天水却是知难而进,决意继续探究这东女国的来龙去脉!

据我们研究,它涉及到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政治形势的变迁。首先,上述地区至少在贞观五年(63年)羊同人向唐朝贡时为止,是大羊同的领地。这一点的真实性已如上所言。而女国(或说东女国)与之相邻,范围相当于隋时所载。这些资料也是女国人于开皇六年(586年)入朝所得,正确无误。但是,《隋书》只言其在葱岭之南。其与大羊同相接无疑,它应介于羊同、吐蕃与党项之间,与羊同不相等同也可由此推知。其次,嗣后女国势力在征战中强大起来,向西北推进,吞并了大羊同的大部分地区,遂与大羊同居地相类,甚至有完全等同的记载。这些记载,时代都稍后于前者。再次,雅隆吐蕃崛起后,向北进攻苏毗,设计征服其一部,使自身顿然强大起来,迫使另一部分苏毗人向北、向东北逃窜。西进的吐蕃军最终灭亡了羊同。因此,当遍历天竺(印度)的新罗高僧慧超于开元十五年(727年)返回长安时,就在其大作《往五天竺国传》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又一月过程,雪山,东有一小国,名苏跋那具怛罗,属吐蕃所管,衣着与北天(竺)相似,言音即别,土地极寒也。”同书又记:“迦叶弥罗(即克什米尔)国东北隔山十五日程,即是大勃律国、杨同国、娑播慈国,此三国并属吐蕃管。”娑播慈即三波诃,也即小羊同,杨同国即大羊同。由此可见,其时吐蕃已占据了大小羊同和女国。女国在青藏高原西部、西北部独立活动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吐蕃的吞并导致了女国人命运的两种结局:一部分人被纳入治下,组成“苏毗茹”,另一部分人则向东北逃奔,在今青海省东南部及四川西北部另行建国,此即颇受争议的另一个“东女国”。这一点应该逐一前后分清,不可混淆。你说这乱七八糟的研究什么?有什么意思?但是,就有人研究!连“老外”都对此兴趣极浓!研究得乌烟瘴气、狼烟滚滚!下面狼烟又要出现——

苏毗女国与吐蕃部落发生联系相当早。苏毗是一个人户众多、文明较为发达的大国。它的原始居地在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后藏)地区的南木林县一带,也即襄曲河(Shangchu)流域。因此藏史中又称襄曲河为苏毗河(Sumpochobo)。嗣后又向东扩张其势力,一直发展至拉萨河(几曲)流域,管辖了雅鲁藏布江以北广大地区。但是,在女国内部共同执政又各据一方的女王和小女王之间,开始出现裂痕,各王辖内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女王达甲吾(Stagskyabo)居于辗噶尔旧堡,而小女王墀邦苏(khribangsum)驻扎于悉补尔瓦之宇那(今拉萨北)。达甲吾昏庸骄纵,弃君子,近小人,恣意妄为,随意改变国风,民怨载道。有一位旧臣叫念…几松者上言劝谏,反被驱逐出王宫。念…几松遂铤而走险杀死达甲吾王,投归墀邦苏,使后者王土大增。但是,墀邦苏同样刚愎自用,她对念…几松特加封赏,赐以奴隶与辖土。念…几松之妻巴曹氏对奴户肆意妄为,甚至使用女国人最为恶毒的“女阴辱骂”方式待之,该王不仅不加以干涉,反而明告属户,以女阴示之不为过,“即以女阴贴你口中也有权。”于是,不满的属民和存有二心的大臣,与立足于秦瓦达孜宫的吐蕃赞普达日年塞也利用自己的妹妹做墀邦苏女侍的有利条件刺探消息,待机而动,不幸此事因他的去世而中断。

达日年塞之子南日伦赞继位后,继续其父未竟事业,与苏毗众旧臣立誓结盟,内外夹攻,占据苏毗王宫(堡塞),处死墀邦苏,王子芒波支逃往突厥地区。苏毗本部归于吐蕃治下,南日伦赞改之为彭域(拉萨城北)。但是为时不久,南日伦赞在内部斗争中被臣下杀害,羊同、苏毗女国、达布、娘布等纷纷起兵,走向独立。直到其子松赞干布时,才重新以武力征服各部,统一青藏高原地区。他将苏毗女国土地和部分属民纳入治下,设立苏毗茹,实施统治,苏毗有功的贵族也成为吐蕃新贵。苏毗人的军队为吐蕃王朝武力扩张立下汗马功劳,无论是进攻西域,还是内侵河、陇,都有他们的马蹄身影,故唐将哥舒翰上唐玄宗书谓:“苏毗一蕃,最近河北,吐浑(吐谷浑)部落,数倍居人,盖是吐蕃举国强援,军粮马匹,半出其中。”但他们并非一味遵从吐蕃的统治与管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