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魂-第1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这敦煌的周边情况。

说起这阳关,如今在甘肃省敦煌县城西70公里的古董滩上。不过各位还应明白一点,在这前文已有介绍,就是如今的这敦煌县城与敦煌故城却是两地分离,一个在党河东,一个在党河西。而慕容天水所驻守的敦煌城在如今来说却是党河西岸的敦煌故城遗址,也就是沙州故城遗址。它如今在甘肃省敦煌县城西的党河西岸,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从内地到西域经此,分南北两路,南路出阳关,北路出玉门关。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78米,南北长32米,南、北、西三面仍有断续残垣,西北角尚有城墩,高出城墙一倍。城内南部有白马塔,为后秦所建。相传高僧鸠摩罗什东来传经,曾瘗白马于此,后建塔用以纪念。这塔有九层,高约2米。刻石有“道光乙巳桐月白文彩等重修”等字。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在此设置敦煌郡。李暠于西凉庚子元年(公元400年)在此建都,永建二年(42年)北凉沮渠蒙逊率众二万,三面起堤,以党水灌城,西凉国亡。唐武德二年(69年)在此置州,因南有鸣沙山而称敦煌为“沙州”。宋景佑初年地入西夏,元明之际又在此设置州、卫。清常钧《敦煌杂钞》卷二沙州卫条云:“沙州之西,本有故城,即汉敦煌郡治,经党水北冲,圮其东面。清雍正三年故城东另筑卫城。”即现在的敦煌县城。

据此来看,这阳关虽在敦煌县城西70公里的古董滩上,但它相距敦煌故城却并非如此之远。但是这对依旧盘旋在鸣沙山边的慕容天水等五人来说也只能聆听着美妙的琴歌去向往着那古董滩上的小阳关。然而,这丝绸南路上的小阳关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它所处在的沙滩又为什么叫做古董滩呢?

接下来我再给各位略加介绍,你便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对这阳关似如了如指掌了。这阳关,因它居玉门关之南而得名。古代中外陆路交通的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唐代诗人王维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佳句,这足以说明阳关是一个古老而又人人称道的“名门正关”。它所位于的沙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王铢钱、石磨、陶片等,故名古董滩。在这古城关东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北面墩墩山上有一汉代烽火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沟,长20多米,沟中泉水涓涓,甚是甘洌。在沟的两岸有汉墓多座。据《史记…大宛传》称,“阳关在县西六里”。近人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书云“古阳关有西寿昌城之说,在古董滩。”但根据清《甘肃新通志》则认为阳关是红山口。清道光《敦煌县志》卷一图考《两关遗迹图》标红山口即阳关。《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两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来的阳关,适为山水经过之地,无人管理,再加风沙侵削,致城垣堙没。出红山口西南行,可达楼兰、若羌、且末等地。

阳关,阳关,西方遥远的“夕阳关”,正是这个样子。慕容天水等五人遥远的思絮终于从远方的阳关和古老的诗篇里又重新回到这鸣山沙边轻轻飘来的那真切、感人、优美、情意绵绵的《阳关曲》里。

“这曲子我曾经听过,而且这位弹琴女子我也好像在哪里见过!”

“慕容将军真是好记性!”只见站在一旁的宋克金微笑着冲慕容天水说道:“在送走王兆元将军的那一天,在东城门外见到的飞马之上的彩衣女子,就是她!”

“是她!……”慕容天水昂望着高处临风抚琴而歌的女子,心中是一阵返思,他果然想到了的的确确有这回事。如今回想起来,仿佛已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朦胧,但毕竟此时又近在眼前了。当时,他却觉得那女子倒像一个英姿飒爽的烈性女子;而宋克金却说她是位大家闺秀,而且文武双全,并有意要给他从中作合。但是,他根本没把这当回事,他哪还有闲心去顾及这些儿女么情呢?

然而,在今日看来,她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才女。难怪宋将军竟说她是“大家闺秀,文武双全”。你瞧她,身披红罗随风摆,身姿卓卓绽情怀。弯弯的柳叶眉,明亮的桃花眼,红红的嘴唇,白白的伶牙,这女人长得,那真是美若天仙、赛比西施,高鼻梁、大眼睛、樱桃红嘴一点点!“嘎喳一声脆,紫不灵丁!胎!”简直是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轮月、一朵云、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你再听她的琴声,她的歌喉,简直是玉润珠圆、字正词清,声声都是那么清脆含情,那么真切逸人,那么令人心荡神迷。所谓“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她真是一位“美若西施,胜似熙凤”的风辣才女!但是,她在更多人的眼里看来依然是位身姿曲折流缓、楚楚动人、妙不可言的风流倩女!然而,令慕容天水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一出子戏恰恰是宋克金的巧妙按排!

“英雄难过美人关,美女如花隔云端。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宋克金不禁远望着那位抚琴女子大发感叹。

“哈哈哈!”慕容天水不禁笑道:“宋将军是已有家室的人,难道你曾经遭此磨难?”

宋克金闻听,却说道:“我非英雄,我的爱情故事平淡无奇!何谈磨难?嗳!慕容将军!”宋克金话峰一转,又道:“这女子不但会弹琴歌唱,什么诗词歌赋、天文地理样样精通,并且她还擅长马术和剑术,是位名副其实的才女!文武双全,大家闺秀!将军想不想知道她是谁?”

“她是谁倒无关紧要,能在这鸣沙山边听到这首琴歌,便不虚此行。”

“哈哈哈!将军此言差矣!”宋克金不以为然道:“所谓‘英雄爱美人,美人爱英雄’,这回应该是‘将军爱才女,才女爱将军’了。‘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嘛!”

“那你说我是爱这位才女喽?”慕容天水不禁向宋克金反问道。

“嗳!有这相可能!感情在于交流,可爱在于发现。我想你还没有真正了解她!一旦你了解了她,你必然会怦然心动的。”

“嗬!”慕容天水不由用异样的目光上下打量着宋克金,半开玩笑地说道:“我觉得你越来越不像个粗人,我看你倒是个很细心的人。你们说是不是?”

闻听慕容将军的相问,偏将李明朝、张天祥、王明义都不由笑着连连称道:“是啊!是啊!他哪里是粗人?分明是个酸不溜丢的文人!”

然而,宋克金却紧接着反驳道:“嗳!粗人就是粗人,对女人心细点这是自然之理!你们都不要打岔,我给慕容将军介绍介绍这位弹琴女子的来历!你别看此女貌美如花、歌声迷人,但她却不是我们中原汉族人。”

“噢?!那她是……”

“她是吐谷浑氏族后裔,号称叶丽丝郡主。”

“叶丽丝郡主!吐谷浑?!……”慕容天水自语之间,仿佛已进入遥远的沉思。

“对!这叶丽丝郡主是南部吐谷浑族的。它这是集姓氏、族名与国号为一体的混合民族。叶丽丝郡主虽说是这吐谷浑的后裔,但她深受中原文化的曛陶,她的性情、语言和技艺已完全胜过中原女子的才技。你听听她弹唱的这首《阳关三叠》,简直是字正词清、声色诱人。谁能看出她还是个外族郡主呢?”

“在这西域边疆,能见到外族之人,也是正常之事。什么党项、白兰、羌氐、吐谷浑等等,他们的族人后裔不还依旧在这西域边疆之上么?想起这些不安定的‘五胡’民族,我便会想起遥远的历史往事。尤其是这吐谷浑,它可是个载入史籍的悠久而古老的民族之一哪!……”话说之间,慕容天水的脑海又仿佛已进入遥远而古老的吐谷浑时代——

话到此处,我作为说书讲艺人还要给各位讲解一下这慕容天水此时此刻飞飞闪闪想到了哪里?这吐谷浑又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为什么一个吐谷浑郡主会让他那么浮想联翩呢?各位莫要急躁,你只要听我慢慢道来,你便可以品尝到各种奇花异果的美妙味道。

在前文第九十九回书里曾经说到:大梁开平三年(909年)五月间,“义昌节度使兼中书令刘守文连年攻打幽州的卢龙节度使、同平章事刘守光不胜,便大举发兵,以重金贿赂契丹、吐谷浑之众,合四万人马屯于蓟州。这契丹,在开篇已有所介绍;至于这吐谷浑是何方之众,后文还有详细介绍,在此暂且不表。”事到如今,咱们终于有机会来查阅、听取一下这吐谷浑的来龙去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