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黑医-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语译】
手太阴经别,从太阴经分出,进入腋下渊腋的部位,行于手少阴经别之前,进入走向肺部,散到大肠,向上浅出于缺盆部,沿着喉咙,由此再合入于手阳明经脉。
手太阴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1),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2),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赉(3),合赉下,抵季胁。
其病:所过者支转筋痛(4),其成息赉者(5),胁急、吐血。
【注释】
(1)鱼后——鱼际的后边。
(2)肩前髃——即肩髃部。
(3)赉——膈肌。杨上善注:“赉谓膈也。”
(4)支转筋痛——支,支撑不适,转筋,肌筋拘挛掣痛。
(5)息赉——古病名,为五积之一,属肺之积。主要症状为胁下有积块而气逆上奔。
【语译】
手太阴经筋:起始于大拇指之上,沿大指上行,结于鱼际之后,行寸口动脉外侧,上行沿前臂,结于肘中,向上经过上臂内侧,进入腋下,出缺盆部,结于肩髃前方,其上方结于缺盆,自腋下行的从下方结于胸里,分散通过膈部,与手厥阴经之筋在膈下会合,达于季胁。
其病症:在本经筋循行处,可出现支撑不适、拘挛掣痛,重者可成息赉病,胁肋拘急,上逆吐血。
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1)之端,循指上廉(2),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5)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6),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7),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8)——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本经穴]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和髎,迎香。
[交会穴]大椎、水沟(督脉),地仓(足阳明),秉风(手太阳)。
【注释】
(1)大指次指--指大指侧的次指,即食指,又名示指,亦即第2指。
(2)上廉——取曲肘执笔体位,上廉即靠桡骨一侧。
(3)合谷两骨--指第一、第二掌骨,合称歧骨。
(4)两筋--指拇长伸肌腱、拇短伸肌腱的过腕关节处。
(5)髃骨——髃读作隅,角的意思。此指肩峰部。
(6)柱骨之会上——张介宾注:“颈项之根为天柱骨”,意指颈椎。“会上”指大椎,为六阳经所聚会,释作锁骨。
(7)颊——面旁的总称。
(8)人中——又名水沟,位于人中沟中央近鼻孔处。
【语译】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病侯】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1)所生病:目黄,口干,鼽衄(2),喉痹(3),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4)热肿;虚,则寒栗不复(5)。
【注释】
(1)津--此后原有“液”字,《太素》、《脉经》等无。即手阳明大肠经“主”津,手太阳小肠经主“液。
(2)鼽衄--鼽,音求,“为鼻流清涕”。衄,指鼻出血。
(3)喉痹——指咽喉肿痛,壅闭不通的见症。面赤,腮肿,甚则颈外漫肿,汤水难咽,语言不出。
(4)脉所过者——指本经脉所过之处。
(5)寒粟不复——发寒抖战,难以回温。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牙齿痛,颈部肿胀。
本经所属穴能主治有关“津”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昏黄,口干,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咙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的次指(食指)痛而不好运用。
凡属于气盛有余的症状,则当经脉所过的部分发热和肿胀;属于气虚不足的症状,则发冷,战栗而不容易回暖。
手阳明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走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偏齿(1);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2)。
其病: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取之所别也。
【注释】
(1)曲颊偏齿--颊骨所钩着处,曲如环形故名。上行到曲颊,偏络于齿根。
(2)宗脉--意指总脉、大脉,耳中为手、足少阳、手太阳、足阳明四脉所总会。
(3)龄--龋齿,即蛀牙。
(4)齿寒痹隔--谓手阳明之脉外受风寒,络脉痹阻不通,可致具冷等症。
【语译】
手阳明络脉,名偏历。在腕关节后三寸处分出,走向手太阴经脉;其支脉向上沿着臂膊,经过肩髃部位,上行到下颌角处,遍布于牙齿根部;其支脉进入耳中,与耳目所聚集的许多经脉(宗脉)会合。
其病症:实证,见龋齿痛、耳聋;虚证,见齿冷,经气痹阻不通畅,可取手阳明络穴治疗。
手阳明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1)循膺乳(2)别于肩髃(3)入柱骨(4)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
【注释】
(1)手——指手阳明经。
(2)膺乳——侧胸和乳部之间。
(3)肩髃——此指部位。
(4)柱骨——释作颈椎。张隐庵:“肩胛上之颈骨为柱骨”。一释作锁骨。
【语译】
手阳明经别,在肩上部肩髃穴处分出,从第七颈椎处进入体腔,下行到达大肠,归属于肺脏,向上沿喉咙,浅出于缺盆部,脉气仍旧流入手阳明本经。
手阳明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肩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其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九页);直者上出于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
【语译】
手阳明经筋,起始于第二手指绕侧端,结于腕背部,向上沿前臂,结于肘外侧,上经上臂外侧,结于肩髃部;分出支经绕肩胛处,挟脊柱两旁;直行的经筋从肩髃部上走颈;分支走向面颊,结于鼻旁颧部;直上行的走手太阳经筋前方,上左侧额角者,结络于头部向下至右侧下颔。
其病症;在所经过之处可出现支撑不适、拘紧和疼痛,肩关节不能高举,颈不能向两侧顾视。
足阳明胃经脉
【循行】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1)旁约太阳之脉(2),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3),却循颐(4)后下廉,出大迎(5),循颊车(6),上耳前,过客主人(7),循发际,至额颅(8)。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9),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10)。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11)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12),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13),抵伏兔(14),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15),入中指内间(16)。
其支者,下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本经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大肠募),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合),上巨虚(大肠下合),条口,下巨虚(小肠下合),丰隆(络),解溪(经),冲阳(原),陷谷(输),内庭(荥),历兑(井)。
[交会穴]睛明(足太阳),颔厌、悬厘、上关(足少阳),水沟、神庭、大椎(督脉),承浆、上脘、中脘(任脉),迎香(手阳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