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还游刃有余的配合两个掷弹筒,将电台所在的隐蔽部也封锁了起来,将里面的人困住进退不得。还没有摸到电台所在掩蔽部的门,这个通讯参谋带着的这个班,已经被打倒了三分之一。
剩下的人被这挺九二式重机枪极为准确的火力,死死的压制在掩蔽部的门外根本就动不了。不到三十米的距离,却是始终无法冲过去。虽说不知道为什么这股日军只封锁别人去抢救电台,而不直接炸毁电台。但是这种情况,无疑会给电台带来严重的威胁。
见到眼前的一幕,杨继财没有丝毫的犹豫。来不及假手他人,亲自抓起留在身边的步话机,没有先要通前边的苟再合,而是直接要通了后面的炮兵阵地。杨继财很清楚,四部大功率的电台,不是易建平一两个人。就算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跑出去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四部大功率电台,连同手摇马达发电机,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撤收哪有那么的容易?尤其是撤收天线,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且在日军火力封锁之下,撤收天线也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
如果短时间之内不能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一旦日军偷袭不成改为强攻,那四部电台在日军掷弹筒的轰炸之下,还能不能保住都两说。谁能保证自己当面这个日军加强中队,没有携带迫击炮?或是作为日军制式大队火力的九二步兵炮?
这帮小鬼子迟迟不动用掷弹筒或是可能携带的迫击炮、步兵炮,将所有的掷弹筒都用来压制前面阻击部队的机枪火力上,只使用轻重机枪个封锁自己这边,打的主意很有可能是想缴获自己的电台,或是干脆抓自己的俘虏。
倒不见得是小鬼子早就知道这里是自己的指挥部,但通向前沿阵地以及林西正面战场纵队的几根野战电话线,以及那四部大功率电台的天线,很容易的就暴露了这两个地窝子真实的用途。
而除了电话线之外,将这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摸清楚,究竟是怎么打过来的日军吸引过来的原因,还有政委来的时候乘坐,此刻就在外边的那辆吉普车,以及护送部队坐的卡车。吉普车虽说与轿车相比,简陋的太多。外表看,就像一个铁架子按上了发动机。
但即便再简陋,他也是小汽车,而肯定不是卡车。有这种小车的地方,往往都是高级指挥部,这是战场上的必然规律,日军不会不清楚。不过对于杨继财来说,不管这股日军的真实意图和想法是什么,尽快的解决掉才是上策。
这不仅仅是关系到指挥部的安全,更是稳定前沿部队军心的需要。部队以新兵为主,身后响起的密集枪声,不会不影响到部队的士气和决心。不尽快的将这股突入自己后方的日军吃掉,那么前沿的部队很可能会以为自己腹背受敌而动摇。
既然步兵数量不够,那就用炮弹去和他们说话。用火力说话,还是比较简单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杨继财眼下即不敢,也无法从正面抽调过任何一个连队,来解决眼前的这股,以及其身后可能跟进的更多日军。
因为巴拉奇如德正面此刻密集的枪炮声,告诉他那边的压力现在究竟有多大。如果因为这么一点鬼子,就造成巴拉奇如德一线的兵力不足,那就有些因噎废食了。如果被日军突破,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在手头兵力有限,那么呼叫炮兵在短时间之内解决这股日军自然是首选方案。尤其是在杨继财现在手头炮兵数量,还是相当充足的情况之下,他也犯不上冒太大的风险和这股日军过多的纠缠。
此刻就在后备隐蔽部那个山包后面,就有一个炮兵部队的阵地,那里部署有一百毫米榴弹炮连和七十五毫米野炮连各一个。早在巴拉奇如德至敖汉营子一线打响之后,邱金堂将这两个连的指挥权全部交给了杨继财。
只不过之前这两个炮兵连,杨继财因为原本另有用途而一直没有使用而已。无论前沿形势再紧张,他也没有动用过这两个炮兵连。这两个炮兵连八门火炮,自转移到巴拉奇如德一线后就一直在隐蔽待机。
无论杨继财的初衷是什么,但此刻的他也顾不上原来。现在这两个原本准备用作奇兵的炮兵连,这个时候不用,还等到什么时候使用。而前方阻击部队与日军相互之间已经不足三十米的作战距离,会不会引起误伤,杨继财也已经考虑不到了。怎么尽快的解决这股日军,才是他眼下最需要做的。
日军靠这么近才发起攻击,就是为了避免炮火的杀伤。如果因为两军相距过近,就不敢使用炮火,那才是正如日军之意。而且他也相信以炮兵的技术,即便眼下两军相距不足三十米,也不会引起误伤。
而且即便是会引起少量的误伤,他也认了。倒不是他只顾及自己的安全,而不顾前边正在激战中部队的安全。是因为他急于要稳定前沿部队的情绪,肃清已经深入到自己防线纵深的这股敌军。破釜沉舟,说的过了一点。但是在权衡利弊之下,他也不顾不得顾及太多了。
第1309章缺乏灵性
拿起步话机,杨继财先呼叫出一百毫米榴弹炮连。在快速的报上自己亲自测出来坐标之后,命令他们直接向自己右前方不到五百米的日军打四发急速射。同时命令那个装备了四门三八式野炮的七五野炮连,向这股日军身后五十米一直到前沿阵地后方打十发急速射。
命令身后的野炮连向这个方向,打十发急速射的原因很简单。如果这股日军真的是从正面某一个点去的突破,打进自己防线纵深的。那么在缺口已经打开的情况之下,其后续部队必然要跟随突击,以便扩大突破口并最终击溃守军的抵抗,并搅乱自己整个防御部署。
先不管情况是否与自己想象的一样,日军有没有后续部队跟进,有了这个几十发炮弹不见得改变战局。但是至少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封锁住日军可能或是必然存在的后续兵力,给可能存在的日军后续部队以最大的杀伤。
在暂时还无法摸清楚这股日军究竟是从那里冒出来的情况之下,这种遮断式的炮击,至少可以为前沿阵地还在坚持防御战的部队,重新堵住缺口争取一些时间。或是打乱日军的整体部署,为自己想出解决问题办法,赢得一些时间。
当然现在只凭判断下决心的杨继财,还不知道他这个命令起到了多大的作用。直到此战过后,杨继财才知道如果不是他命令野炮连,打出的这十发急速射,将后续冲进来的日军将近一个大队的兵力严严实实的覆盖住,他身边的部队就算长了三头六臂,也抵挡不住日军的攻势。
搞不好他这个阿鲁科尔沁旗一线现在最高军事首长,就真的做了俘虏了。或是为了避免被俘,给自己脑袋一枪,来一个鱼死网破。而如果他这边指挥部真的出事,那么已经群龙无首的阿鲁科尔沁旗战场,搞不好会有全线崩溃的危险。
当然这些事情,还不是目前杨继财想的要的。但是事后,看着被日军突破的地点,直到自己右前方五百米处,连绵不断的被炮弹炸的七零八落的日军尸体,饶是一贯的胆大包天,他的后背也不禁一阵阵的直冒冷汗。
后怕归后怕,但这毕竟是事后了。对于杨继财来说,暂时还考虑不到这些。至于前沿部队现在是不是已经被日军击溃,虽说还没有来得及查明。但是那边传来的依旧密集的枪炮声,却明确的告诉杨继财,即便这股日军真的是突破正面冲进来的。也只是被突破了一个点,而不是全线。
杨继财这边反应很快,后边早就已经时刻做好准备的炮兵反应也不慢。杨继财的坐标报上去,还不足两分钟第一轮炮火四发一百毫米炮弹,已经准确命中他所在位置右前方的日军中队。
短短几分钟之内落下二十几发炮弹,虽说没有彻底的打垮这股日军,但是却让日军的攻击力度瞬间便降了下来。那挺封锁住指挥部与电台所在掩蔽部之间的重机枪,也在第一时间被打的哑了火。重机枪连同机枪手,一同被炸成了零件。
那个通讯参谋也很机灵,见到日军机枪被炮弹打哑。也顾不得是暂时躲避炮火,停止了射击,还是真的被彻底的打哑。带着仅剩的大半个班,连滚带爬的钻进了电台所在的掩蔽部。配合工作人员快速的撤收电台,向后备指挥所转移。
而这股冲进了巴拉奇如德一线纵深,一直试图打近战的日军,原本以为三十米的距离还是安全的。根本就没有预料到抗联的炮兵,在敌我双方的散兵线三十米不到的距离上,就敢开炮进行火力覆盖,一下子被打的死伤惨重。
四发急速射下来,这股日军原来不惜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