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个营的编制就是二百二十四辆坦克、二十四辆装甲汽车,以及十二辆七十五毫米自行火炮、九门安装在坦克地盘上的双二十三毫米高射炮。如果再加上旅直属装甲侦察营中的坦克连和装甲汽车连,我们一个旅下辖的坦克数量在二百五十二辆,装甲汽车在四十二辆。”
“这还没有将我们在外蒙仓库之中,搞到的那近百辆坦克和装甲车临时编成了一个加强营算在内。如果将这些也算在内,我们的这个坦克团的实际兵力,目前有近四百辆的坦克和装甲车。”
“这个数量,对于一个团级编制来说无疑有些过分的庞大。不算配属的其他兵种的部队,以及临时编制的那个加强营,单单就这二百五十多辆坦克放在任何一个对手的头上,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不过这种编制只是看起来很庞大,但是实际上却显得过于臃肿,在实际使用上也过于复杂。”
“二百五十辆坦克放在一个团内,四四编制,在指挥上显得也很笨拙,相当的不便。最关键的是四四制编制有些不灵活,对指挥员的能力考验很大,在战场上运用也很不方便。以营为建制的时候,在有些情况之下显得兵力不足。”
“而如果出动两个营或是以上的兵力,又涉及到协调指挥上的问题。而如果同时在两个方向分兵合击,就像今天我们是同时在巴林左右两旗与林西境内作战,指挥层面就显得有些单一。”
“坦克团长是整个坦克团的最高军事首长,他不去整个坦克团的指挥上就容易出现问题。而装甲旅长,是整个装甲旅的最高军事首长,他不去整个装甲旅在指挥上就容易陷入混乱。他们一走,整个林西境内就剩下我这个分管技术和后勤的副旅长,还有旅政治部主任了。”
“此次参战的部队,除了预备队两个坦克连是由一个营长统一指挥的之外。其余的坦克连,都是由连长各自指挥。我这个副旅长刚刚您也看到了,为了协调战场指挥几乎是忙的手忙脚乱。生怕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会给我们的部队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
“但即便是这样,在最后的时候还被日军反咬了一口。虽说只损失了一辆坦克,但是这个损失本应该是可以避免的。问题就出在整个战场的协调性上了,我一个人很难照顾到所有方面的。”
“如果有一名坦克团长在这里配合指挥,或是接过我的指挥权,或是负责战场上的一个方面,我想不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至少在指挥上要比今天会灵便的多,也会顺畅的多。毕竟他才是直接指挥坦克部队的人,有这样一个人在指挥上会加灵便。”
“所以我认为无论是针对我们坦克部队目前针对的主要对手是日军步兵,还是向今天一样遭遇到日军的坦克,这个编制在都是很不方便。在兵力上使用过于集中,而一旦分散又造成了指挥上的不便。”
“我想将这个团一分为二,组建两个坦克团还是比较恰当的。这样在兵力运用上更加灵活,指挥上也更加方便。同时将团属自行火炮营,从坦克团内剥离出来,与摩托化牵引炮兵营组建旅属炮兵团。这样即可以集中火力,也可以按照战时需要随机配备。目前的编制,在面对日军来说,有些太过于浪费了。”
第1164章实战化的装甲兵指挥学校
说到这里,王子阳看了看随行步兵乘坐的卡车后继续道:“除了编制上过于臃肿,带来指挥上的不便之外,还有一件事情我觉得总部首长也应该考虑一下。我们装甲旅配属的步兵团是摩托化的步兵团,使用的都是普通的卡车。”
“这些卡车基本上没有越野能力,只能沿着公路行军。但是在复杂地形下使用,却只能还是采取老的办法徒步跟进。美制卡车的性能虽然优秀,不过还是无法进行越野行驶。配备给步兵使用可以,但配属给需要随时随地与坦克部队协同作战的部队,就无法满足需要了。”
“即便是在平坦地形上作战,这些卡车因为没有任何防护力,也无法直接参战。而在战场上坦克在高速行动的时候,徒步步兵很难跟的上。为了照顾步兵的行进速度,坦克甚至要放慢突击速度,这就失去了坦克防护与机动性的优势。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坦克很容易成为敌军反坦克火炮的靶子。”
“一号,日军反坦克火炮在一定距离之外虽然是无法击穿我们的坦克装甲,但并不是完全的无法击穿。一旦在复杂的地形之下,日军采取近距离的伏击战,专门向我们坦克薄弱处射击,击穿甚至击毁我们的坦克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坦克为了躲避敌军的反坦克火力,无论是在行军还是进攻的时候,根本就无法将速度降的太低。但这样很容易在攻击的时候,造成步兵与坦克的脱节。而坦克在攻击配备了反坦克火力的阵地时候,却又恰恰离不开步兵的支援。”
“尤其是在面对日军这样即顽强,又不怕死的对手情况之下。缺乏步兵的配合,就算能拿下日军的阵地,我们的损失也会相当的大。一号,我们之前在林西境内战斗中的战损坦克,几乎没有损失在日军反坦克火力之下的,大多数都是损失在日军步兵的肉弹攻势上,以及少量的日军炮火无差别覆盖上。”
“引起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步兵无法跟上坦克的冲击速度。坦克已经冲进日军的阵地,但步兵却还在后边追赶。就像您说的那样,坦克与步兵并不是谁依赖谁的关系,而是相互协作,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如果我们有一种像坦克一样装有装甲,同时又像卡车一样能运载步兵协同坦克攻击的装甲车辆就好了。对了就像您转给我们德军在西线对英法作战时候的那种半履带车,虽说其装甲能力只能抵御轻武器攻击和弹片的杀伤,但至少比一点防护能力都没有的普通卡车要好的多。我们也不用一直为步兵跟上坦克速度而发愁了。”
“一号您在装甲兵成立大会上曾经说过,没有步兵掩护的坦克只能是铁棺材。但是如果让步兵团乘坐装备的普通卡车协同坦克发起攻击,那就是对步兵的屠杀。甚至一挺歪把子轻机枪,就能将一辆卡车打成马蜂窝,一发掷弹筒就能击毁一辆卡车。而一辆卡车被击毁,我们至少要损失一个步兵班。”
“从眼下我们在战斗中还是以日军步兵为主来看,我们急需一种能够配合坦克作战的轻型步兵运载装甲车。相对于部队目前使用的苏制BA系列的装甲车,我个人感觉其所承担的作战任务,完全可以使用BT快速坦克来承担。”
“相对于装甲薄弱,越野能力很差的轮式BA系列装甲车,BT系列坦克无论是在防护力上,还是行进速度上都好于这种装甲车。所以我个人感觉,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手头现有的BA装甲车改装成带有一定作战能力的装甲运兵车,或是我们在这种装甲车的基础上,自己研制一种履带式的装甲运兵车?”
“咱们军工这两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设计、生产了新式高射炮和新式小口径直瞄火炮等多种新式火炮,还有自动步枪、通用机枪等新式的轻武器。我认为,在现有的苏制坦克或是日军九七式坦克地盘上,研制一种装甲运兵车。或是用BA装甲车发展一种轮式装甲运兵车,这个能力我们还是有的。”
对于王子阳的这些建议,杨震听的很仔细。对于他前面的想法,虽说这个副旅长没有明白自己设定的这个编制苦心,但是他能看出这一点,就已经很不错了。说明他的眼光,还是很广阔的。没有仅仅局限在自己和日军身上。
虽然只是一个主管装备维修、保养和后勤的副旅长,但他的思路很开阔,想问题也是很仔细。并没有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个人想的很长远,对事情也知道去琢磨。
他说的没有错,一个坦克以及装甲车辆编制在三百多辆的合成装甲师或是坦克师,的确是除了直属部队之外,一般都是编成两个坦克团或是装甲团的编制。像抗联这样旅只辖一个坦克团,便装备了三百辆坦克、装甲车的确有些规模过于庞大。这在全世界的坦克团之中,恐怕也是编制最大的。
但是当初之所以这么考虑,固然与坦克、装甲车的实际数量不足,在主要的突击方向要尽可能的集中兵力和装备的思路有一定的关系。不过这个原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绝对不是全面的。
之所以搞出眼下这个规模庞大的编制坦克团,与目前集中在西满战场上的两个装甲旅的自身地位也是有一定关系的,而且这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在杨震的考虑之中,这个两个装甲旅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