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他闻到了这里的空气有一股子浓浓的汽油味道。
这种味道是他最喜欢的味道,更是他最为敏感的味道。也正是因为他闻到空气之中有这种熟悉味道出现,他才认为对手的坦克一定会出现。只要打垮了对手的坦克集群,虽然不能扭转战局,但是为下一步二十三师团主力在孙家营子一线的作战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却是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他要积攒实力,等待着自己期待的那种战斗。而不是在这里,与配备了大量反坦克武器守军来回拉锯之中一点点的耗光自己的实力。至于二十三师团上至西原贯治中将、松田岩大佐,下至那些大队长、中队长怎么去想那就由着他们了。
面对着无论自己怎么威胁、恐吓,甚至不惜以师团参谋长身份的哀求,就是不为所动。甚至到了后来,干脆靠在一块大石头上连眼睛都闭上了,摆出一副我权当没有听到架势的这位生驹林中佐,松田岩大佐气的差一点没有一刀将他活劈了。
到最后拿这个家伙到底还是无可奈何,被气的快要吐血的松田岩干脆不在用第三战车联队参与任何攻势。你们愿意还采取之前的那种战术,是你们的事情。总之老子摆弄不了你,我不用你行了吧。
你们既然不愿意配合步兵突破,找各种理由推脱师团交予的任务,宁愿坐视步兵在那里血战,那么就在那边继续凉快下去吧。松田岩大佐就不信离了第三战车联队这堆活鱼,离了你生驹林中佐这块臭肉,就做不了生鱼片了?
松田岩这边气的快要发疯了,面对着他的战术调整,那边担任十二吐一线防御任务的一师三团副团长祁志标此时压力也相当的大。只是给他带来压力的不是当面日军的那几个步兵中队,而是日军从反击发起后到目前几乎是没有间断过的猛烈炮火。
十二吐一线虽说原来就有日军修建的防御工事,但是那些工事面对的方向是西和南两个方向,对东面却几乎没有工事。因为这里是林西境内少见的草原地形,所以日军也没有修建反斜面阵地。现在守军所使用的工事,都是在攻占十二吐一线后部队加班加点修建的野战工事。
让这种土木结构加上沙包以及战壕构成的野战工事,去抗衡日军上到一五零重炮、七十五毫米山野炮,下到九二步兵炮和九十毫米迫击炮不间断的炮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十二吐一线地势平坦,除了一条深不过没鞋帮的小河之外,没有任何天险可以依靠。
在日军发起攻击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之下,十二吐一线的野战工事基本被摧毁余烬。面对日军的猛烈冲击,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工事可以利用的一线防御部队,只能依靠弹坑苦苦支撑。
工事已经没有了,后边的日军重炮猛烈程度也随之降了下来,威胁反倒倒是没有那么大了。但是日军抵进射击的步兵炮和七五山炮,还有九十毫米迫击炮的威胁却是相当的大。至于日军那些在七百米外实施火力压制的坦克,祁志标倒是没有在乎。
第1150章祁志标的压力
在祁志标看来,就算日军坦克乘员在训练有素,其平射火力再准确。但是在缺少精确瞄准设备,以及目前日军坦克火炮威力还相当有限的情况之下,这七百米外的射击精度最多只能说是可以而已。而且从目前日军坦克给自己阵地带来的损失来看,其能起到的作用也的确如此。
抗联目前也没有装备笨重的老式水冷或是气冷的重机枪,无论是作为步兵火力中坚的十二点七毫米机枪和通用机枪,还是班用轻机枪又相当的轻便,转移阵地也迅速。日军坦克火力带来的威胁,可谓并不大。
虽说不清楚日军的坦克为什么只躲的远远的开炮,而不发起集群冲锋。但在祁志标看来,那些日军坦克远不如日军的炮兵有威胁。他手中现在有一个四十五毫米战防炮连,一个可以改为反坦克炮使用的七十六毫米野炮连,还有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
尽管数量有限,但是部队除了受过专业而又严格的反坦克训练之外,本身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反坦克战术。祁志标相信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付日军坦克并没有任何的问题。而曾经在军区军事学院进修过,对日军装备的各种坦克有一定了解的他,对于日军那些坦克也并不是他看重。
在他当面的日军那些九七式坦克皮还厚一些之外,其余的九五式轻型坦克和九四式装甲车。这两种所谓的坦克只要距离适中,不用说本身就有反坦克作用的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就是自己手中的十二点七毫米高平两用机枪都能将它们打成漏勺。
甚至在日军坦克出现在他面前之时,他就已经提前进行了分配。十二点七毫米高射机枪,以及团里面加强的一挺双连装十四毫米机枪,打日军的九五式坦克和九四式装甲车。七十六毫米野炮和四十七毫米战防炮,专门对付比较皮厚的九七式中型坦克。
对于这个分配方案,他还是比较满意的。日军的九五式坦克和九四式装甲车,军区曾经做过实验。在平射的状态之下,十二点七毫米高射机枪可以在五百米之内打穿九五式坦克。至于九四式装甲车,在一千米之内对其杀伤力绝对是惊人的。
只要这两种日军的装甲车辆敢于压上,自己手中的十二点七毫米机枪完全可以让其有来无回。更何况自己手中,还有威力更大,射程也更远的十四毫米双联装高射机枪?对付这两种日军的所谓坦克,都不用使用穿甲弹。用普通的子弹,就完全没有问题。
在自信的祁志标看来,只要日军不将这六十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同时投入进攻,他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距离远,老子拿你们没有办法。但是放近了打,老子手头上的装备足够让你们有来无回。而且从整个战场上的态势来看,日军就是想将六十多辆坦克同时投入进攻,也没有那么宽的正面。
十二吐一线是草原地形不假,但是这草原地形也不是一马平川的。虽说地形起伏不是很大,与林西其他地区以山区为主的地形无法相比。但是留给适合日军坦克攻击的正面宽度,却是也并不是很宽。
除非日军想让他们的坦克挤成一团,排出密集的靶子队形发起进攻。否则正面战场的宽度,一次最多也只能容纳三十辆坦克同时发起攻击。而对于这些坦克一次突击可能带来的结果,他祁志标压根就不在乎。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手中的现有装备足够一次应付三十辆坦克的同时突击。
当然作为一名地道的步兵指挥员,祁志标对坦克战术的了解和掌握,还是不够全面,而且有相当的局限性的。如果他知道坦克同样可以采取波浪式的进攻,其短促停止射击的威力,比一般的火炮还要精准的话,不知道他还会不会这么掉以轻心。
其实以祁志标手中的这四门苏制一九二七年式七十六毫米野炮七千七百米的最大射程,一千米距离之内,二十三毫米的最大穿甲厚度的威力。即便是平射摧毁躲在七百米之外放冷炮的日军九七式坦克,也不成任何的问题。
更何况是那些皮薄,最大装甲厚度只有十二毫米的九五式轻型坦克?即便不使用制式的穿甲弹,只使用普通高爆杀伤榴弹。在七百米的距离上只要挨上一发,无论是九五式轻型坦克,还是所谓的九七式中型坦克,同样没有一辆能够逃过一劫的。
不仅那四门临时改行的七十六毫米野炮对付七百米外的日军坦克没有问题,就是那四门苏制M一九三七式四十五毫米反坦克炮,发射穿甲弹时一千米三十毫米的穿甲能力,七百米之外击毁日军坦克也并没有任何的问题。
只不过部队接触这种苏军两种标准的制式团属支援火炮和反坦克火炮,在苏军之中相当于日军步兵联队炮中队的四一式山炮和九二步兵炮的火炮时间不长,在使用上还不是太熟练。尤其是对其性能的熟悉度,还是相当的不够,还未能全部的掌握。
而且在穿插路上临时训练出来的炮手,基本上是二把刀。那款苏制野炮倒是无所谓,与部队装备的日式野炮,在使用上虽然有差距,但是大致的结构和发射方式,还有性能上都基本上差不太多。炮兵使用他虽说打七百米外的坦克有些吃力,但是五百米的距离却是绝对通杀。
但是那款苏军标准四十五毫米反坦克炮这种全然陌生的火炮,却是最多只能算是略微熟悉而已。在瞄准上只能采取最简单的目视瞄准方式,在七百米的距离上其射击的准确度直线下降。七百米的距离,很难命中不断运动的日军坦克。
一个合格的反坦克炮手,不是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