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解缙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他太自大了,他似乎认为自己搞权谋手段的能力并不亚于做学问。但他错了,他的那两下子在政治老手面前简直就是小孩子把戏。
自此以后,解缙认为自己在朱棣面前说的话特别管用,朱棣一定会听从自己的见解,所以他开始得寸进尺。
无数次的在政局上指手画脚,无数次的试图干预朱棣的判断,也无数次的想要打击汉朱高煦。
解缙太天真了,他不知道朱棣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说话是不能信的,你对他有用时或他有求于你时,他会对你百依百顺,但事情办完后,你就会立刻变成弃子。
很明显,解缙并不了解朱棣。
由于解缙屡屡向朱棣高发朱高煦的一些行为,让朱棣对他越来越不待见。没错,朱高煦是有错,但那是朱棣的儿子,是皇子,人家有与生俱来的特权,要管也是朱棣去管,解缙还真的天真的以为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长此以往,解缙在朱棣的心中不再是大明第一才子,而是一个随意干涉皇家家事的多余的人。
此后解缙的地位一落千丈,渐渐失去了朱棣的信任。于是,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朱棣的赞许,取而代之的是不断的斥责和批评。
可叹的是,解缙对此一无所知,他还沉浸在天子第一宠臣的美梦中,仍旧我行我素。朱棣终于无法继续忍耐了,解缙实在过于嚣张、不知进退了,于是,在永乐五年二月,忍无可忍的朱棣终于把还在编书的解缙赶出了朝廷。
这对于解缙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好端端的书不能编了,翰林学士、内阁成员也干不成了,居然要打起背包去落后地区搞扶贫,第一大臣的美梦只做了四年多,就要破灭了吗?
受到了沉重打击的解缙灰溜溜的离开了京城,他当然不敢抗旨,只得先到广西去,以求再次东山再起。
解缙终于为自己的愚蠢行为付出了代价,朝中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但有一个人却在暗中做着一些事。
这个人是夜殇。
她尽可能的在私下活动一切关系,暗中吩咐锦衣卫沿途保护,务必保证解缙可以平安抵达广西。
夏空听完了叶羽的大致叙述后,忍不住沉默了起来,夜殇的举动她当然明白是为什么,说到底解缙毕竟和陆琪长得一样,夜殇自然而然的把对陆琪的感情嫁接过去也是很正常的。
“虽然石头在尽力帮助解缙,但我却不认为她这是有多么深爱陆琪的反应。”叶羽平静的说道,“不错,我承认石头对陆琪的感情不同,但事过这么多年,若说还有多少爱在里面,却是太过牵强的。”
夏空表示赞同,但依然担心:“可是石头对这些过往有很深的执念,蓝家的事对她的打击太大,也是影响她一生的事。我怕和陆琪长得一样的解缙同样会对她的内心造成影响,使她偏激的在这件事上下极大的功夫。”
叶羽叹了口气,夏空的担忧他也心知肚明,事实上早在解缙刚刚出事的时候他就提醒过夜殇,叫她千万不要太过在意解缙。
当时夜殇虽然表示明白叶羽的意思,但她还是无法掩饰的表现出了不淡定的一面。
夜殇对解缙不能说是有多少感情,她只是偏执的将对陆琪的愧疚和对过去的留恋转嫁到了解缙的身上。对于夜殇来说,除了叶羽和墨瑶之外,解缙已经是唯一一个还可以让她想起自己是蓝磬的人了。
或者说,解缙是更遥远的记忆,那段关于陆琪的记忆,那段此生最轻松惬意的时光。
“不行,我还是担心石头。”夏空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忧。
叶羽叹息道:“我也很担心,只能说尽量帮衬提醒她,不要让她做的太过火就行。”
永乐五年,似乎注定是不安生的一年。
而值得高兴的只有下西洋的顺利完成,其他的都不是好事。
最糟糕的一件事,似乎莫过于皇后徐仪华的病重。
徐仪华从年初开始就有些身体不好,朱棣为她换了无数的太医,但收效甚微,都不能说有什么大的改善。
朱棣为此急的跳脚,而身为协理后宫的贵妃的江月,也更是一刻都没有闲着,叶羽更是连杨雪笙都安排到了徐仪华身边为她调理身体,一点儿都没有怠慢。
第三百六十一章 朱高煦的谋划
朱高煦一直不服气,他长得一表人才,相貌英俊,身材挺拔高大,又是极为优秀的军事将领,相比起自己,长兄朱高炽似乎十分不够瞧,他小时候得过病,从此落下了残疾,随着年岁渐长,走路都有些不方便了,更不用谈上战场打仗。
这简直就是个废人!朱高煦一直是这样看待自己的哥哥的。
可是偏偏,这个废人将来会成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成为自己的主人,而自己则会在他脚下俯首称臣。
谁让人家生的早呢?
朱高煦似乎遇到了和他父亲当年一样的不满和困惑,生的早就该自然而然的享有更多的权利嘛?!
朱高煦每当想到这些的时候心里都有撒不完的气,他自己也不是没有努力过,靖难的时候自己拼了老命为父亲的江山搏杀,数次出生入死,到最后依然没有被父亲正眼瞧过。
在朱高煦看来,自己干了么多事儿,却什么回报都没有,这让他心理的不平衡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他恨朱高炽,更很说话不算数的父亲朱棣。
此时的朱高煦得出了跟当年的朱棣同样的答案:想做皇帝,只能靠自己!
不择手段,不论方法,一定要把皇位抢过来!既然父亲当年可以,那么自己没有道理做不到!
然而,被满心的愤怒和不公平蒙蔽双眼的朱高煦不知道的是,他确实错怪了他的父亲。
朱棣是明代厚黑学的专家,水平很高,说谎抵赖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正常,但在选择太子这件事情上,他却并没有欺骗朱高煦,他确实是想过要立朱高煦的。
父亲总是喜欢像自己的儿子,朱高煦就很像自己,都很英武、都很擅长军事、都很精明、也都很无赖。
反观朱高炽,他由于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导致他的身体很不好,而且还落下了残疾,走路一瘸一拐,这让朱棣十分看不上眼,这么说来朱棣似乎还有点儿外协的嫌疑,竟然连选太子都是看长相的。
除了外貌,朱高炽在性格上也和朱棣截然相反,他是个老实人,品性温和,虽然对父亲十分尊重,但对其对待建文帝大臣的残忍行为十分不满,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讨朱棣的喜欢。
于是朱棣开始征求群臣的意见,为换人做准备,他先问自己手下的武将,得到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立朱高煦。
之后他又去问文臣,得到的答复也很统一——立朱高炽。
一向精明的朱棣也没了主意,便找来解缙,于是就有了前面所说的那场著名的谈话。
这之后,朱棣的天枰偏向了朱高炽,但却依然不足以让他拍板决定。
不久之后,杨夏空画了一幅画,画中一头老虎带着一群幼虎,作父子相亲状。朱棣也亲来观看,此时站在他身边的解缙突然站了出来,拿起毛笔,不由分说地在画上题了这样一首诗: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解缙的这首打油诗做得并不高明,却很实用,所谓百兽尊不就是皇帝吗,这首诗就是告诉朱棣,你是皇帝,天下归你所有,但父子之情是无法替代也不应抛开的。朱高煦深受你的宠爱,但你也不应该忘记朱高炽和你的父子之情啊。
解缙的判断没有错,朱棣停下了脚步,他被深深地打动了。
是啊,虽然朱高炽是半个废人,虽然他不如朱高煦能干,但他也是我的儿子,是我亲自抚养长大的亲生儿子啊!他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但他一直都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从没有犯错,不应该对他不公啊。
于是,一直犹豫不决的朱棣终于做出了决定,他立刻册立朱高炽为太子,昭告天下,记录在玉牒之中。
而这件事的背后还有个看不见的人在暗中操纵,正是当时正休假在家的靖国公叶羽。
杨夏空的画是他让画的,解缙也是他安排出现在朱棣身边的,他利用休假在家的时间暗中掌握着册立太子的风向,既能规避夺嫡的矛头直指自己,又能为心爱的学生朱高炽争取到储君的地位。
从此朱高炽成为了太子,他终于放心了,支持他的***大臣们也终于放心了。
这场夺位之争似乎就要以朱高炽的胜利而告终,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这场争斗才刚开始。
只不过,叶羽成功的隐藏在了幕后,而解缙则成为太子一脉表面上的中流砥柱,也就成为了汉朱高煦最大的眼中钉。
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