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烈的鲁莽行为彻底‘激’怒了郑和,如果说之前锡兰山拒不受封的行为只是让郑和感到无奈的话,那么这次的‘诱’骗和抢劫行为就郑和彻底‘露’出了凶狠的面目了。
这样对大明使臣的欺骗,完全不把大明放在眼里的行为,让郑和对亚烈的愤怒值达到了空前的状态,于是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国见识一下大明的厉害。
只带着五千人的郑和依然势不可挡,他沿途攻破了许多沿线的防御,最后攻进了锡兰山国的宫之中,活捉了亚烈国一族人。
此时,锡兰山国的主力都在海岸线上攻击郑和的船队,并且被训练有素的大明将士们完全拖住,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脱身回防。
帝都和宫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空城,郑和根本没有费任何力气就将亚烈一族人全部抓获。
亚烈国这时才知道自己做了最错误的一个决定,他可以不接受大明的册封,但这不代表他可以放肆到抢劫大明的船队。
关键时刻,大明的将士们用最现实的做法教会了亚烈一个道理,永远不要不知好歹,也永远不要不自量力。
郑和在锡兰山国的举动震惊了沿海一线所有国家,他们无不感叹于大明国力的强大,也无不佩服郑和的决断和气量。
郑和在亚烈第一次拒绝受封的时候并没有动用任何武力,而是礼貌的从锡兰山国的国境中离开,回程的时候也只是打算路过而已,连停留的打算都没有。
然而亚烈的做法实在太过分,郑和给他这些教训也是理所应当。
这次的事件后,郑和意外的在沿途各国中得到了极高的好评,也为他之后的六次下西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郑和的努力,西洋各国于明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虽然彼此之间生活习惯不同,国力相差很大,但开放的大明并未因此对这些国家另眼相看,它以自己的文明和宽容真正从心底征服了这些国家。
大明统治下的中国并没有在船队上架上高音喇叭,宣扬自己是为了和平友善而来,正如后来那些拿着圣经,乘坐着几艘小船,高声叫嚷自己是为了传播福音而来的西方人。
郑和的船队带来的是丰富的贸易品和援助品,这是因为某些国家确实很穷,他的船队从未主动攻击过,即使是自卫也很有分寸,从不仗势欺人,西洋各国的人们,无论人种,无论贫富,都能从这些陌生的人脸上看到真诚的笑容,他们心中明白,这些人是友善的给予者。
而西方探险家们在经历最初的惊奇后,很快发现这些国家有着巨大的财富,却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于是他们用各种暴力手段、杀人放火,只是为了抢夺本就属于当地人的财产。
南非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曾经说过:西方人来到我们面前时,手中拿着圣经,我们手中有黄金,后来就变成了,他们手中有黄金,我们手中拿着圣经。
这是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对于那些西方人,当地人心中明白:这些人是邪恶的掠夺者。
即使他们最终被这些西方人所征服,但他们决不会放弃反抗,他们会争取到自由的那一天,因为这种蛮横的征服是不可能稳固的reads;。
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抢掠,是很不简单的。
它不是武力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
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这才是真正的征服。
永乐五年的时候,郑和的船队在福建靠岸,正式结束了第一次的下西洋航行。
回到皇宫之中后,朱棣在奉天殿接见了两位风尘仆仆的正使,并且‘激’动的看着他们带回来的东西。
这是一次伟大的航行,而郑和也因此成为了后世中伟大的航海家。
第三百六十章 投机
中国强盛,万国敬仰!
朱棣的梦想似乎随着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成功而得以实现,我们是天朝盛国,万物丰富,锋芒自有必现之时。
自盛唐之后,如今的中国又一次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虽然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恢复,但经过朱元璋堪称劳模的辛勤耕耘,此时的大明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粮银充足,强盛如大明一般的光会说无法掩盖的,当它的强大和先进文明被世界所公认之时,威服四海的时刻自然就到来了。
郑和在奉天殿中,当着群臣的面向朱棣朗声汇报了这一路的收获,包括顺利完成了朱棣交办的册封任务,调节了暹罗和苏门答蜡的国家矛盾,维护世界和平;收拾了不听话不服管教还试图和大明为敌的锡兰山国,并且把国亚裂抓了回来坐牢;然后上报了沿途敬仰大明并且跟随郑和回到大明观光朝贡的国家名称;带回了中国人向往了几千年的神兽麒麟,虽然后来事实证明它是长颈鹿。
而此时,海盗陈祖义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由于他本就是逃犯,又干过海盗,为纪念此次航海使命的完成和清除海盗行动的成功,朱棣下令当着各国使者的面杀掉了陈祖义,并斩首示众,警示他人。这么看来,陈祖义多少也算为宣传事业做出了点贡献。
这次创造历史的远航带来了一大堆西洋各国的使者,这些使者见证了大明的强盛,十分景仰,纷纷向大明朝贡,而朱棣也终于体会到了君临万邦的滋味。
国家强盛就是好啊,感觉实在不错。
而朱棣也从他们那里知道了很多远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他还得知在更遥远的地方,有着皮肤黝黑的民族和他们那神秘的国度。
这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但可以探访以往不知道的世界,还能够将大明帝国的威名传播海外,顺道做点生意,何乐而不为呢,虽然出航的费用高了点,但这点钱大明朝还是拿得出来的,谁让咱有钱呢?
所以这之后,朱棣开始全面打开海禁,全力支持郑和下西洋,使得大明的威名在四海之外更加响亮。
经过郑和的努力,西洋各国于明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虽然彼此之间生活习惯不同,国力相差很大,但开放的大明并未因此对这些国家另眼相看,它以自己的文明和宽容真正从心底征服了这些国家。
郑和回来了,并且得到了重赏,而跟他一同下西洋的另一位正使杨夏空自然也得到了同样程度的赏赐。
怎样丰厚的赏赐夏空倒是都无所谓,她只是希望以后每次下西洋自己都可以参与罢了,朱棣当然爽快的答应了。
一别几年,夏空刚刚抽身得空就跑到了靖国公府,和叶羽见面。
此时叶馨宁已经两岁了,夏空看着这个水灵灵的大眼睛女娃娃,别提多喜欢,馨宁长得很像怜香,眼睛又大又有神,不像叶羽那样有个细长奸诈的狐狸眼。
“还好还好,宁儿长得像怜香多一些。”
叶羽听到好友的吐槽,立刻翻了个白眼,道:“你就不能留点儿口德?像我有啥不好?”
夏空哈哈大笑,道:“长得太贼了你!”
“……”叶羽感觉自己再次受到了重击。
笑够了之后,夏空问道:“这两年朝中有什么事儿么?对了,这两天都没看见石头,除了刚回来的时候在奉天殿早朝时见过。”
叶羽收敛了笑容,稍稍凝眉,道:“她最近一直在操心一件事儿……”
“怎么了?”夏空见叶羽的表情似乎有些严重。
“倒不是石头有什么事儿……”叶羽怕夏空太过担心,先解释了一句,“只不过……是解缙……这家伙被贬黜了官职,发配到两广地区做了个小小的参议。”
夏空有些惊讶,要知道之前解缙可是整个永乐朝最受朱棣宠信的文官,怎么会一朝翻脸被贬黜的这么厉害?
叶羽看出了夏空的疑问,他叹了口气,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和盘托出。
原来,自从解缙成为太子朱高炽的得力谋臣之后,他就开始了一系列针对汉朱高煦的行动。
这个时候的解缙很放心,他认为朱高炽的地位不会动摇,自己的权位也不会变了。
然而事实证明,他实在太乐观了。解缙的问题在于他根本不明白,眼前所谓的大局已定是相对而言的,只要朱棣一天不死,朱高炽就只能作他的太子,而太子不过是皇位的继承人,并不是所有者,也无法保证解缙的地位和安全。
然而解缙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他太自大了,他似乎认为自己搞权谋手段的能力并不亚于做学问。但他错了,他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