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责直隶一带司法事件的刑部主事赵奎震惊的听着堂中原告的控告,简直是连一句对答的话都说不上来。
盱眙农户孙氏状告曹国公李景隆纵使亲族在盱眙私自圈地,贪污每年的粮食赋税,浙江都司李增枝仗着曹国公权势危害乡里,多次纵使手下行凶,强抢民女甚至至人死地,条条罪状控诉条理清晰、事实清楚,且皆有理有据可查。
赵奎这下可就傻了,等他终于反应过来后,立刻命人将原告孙老头一家带下去好生照顾保护,并派出专人进行全天的保护,绝对不能让他们出任何事。
安顿好孙老头一家之后,赵奎立刻将原告的讼状内容整理成卷宗,呈报给了自己的直属领导,刑部尚书吕震。
吕震听闻案情之后立刻意识到此案的重大性,想都不想就换了衣服拿起卷宗去宫里面圣了。
有人大概会问,这吕震在京为官多年,难道就和曹国公没有一点儿交情么?听说了这么大的案子后竟然想也不想就进宫面圣,按说有点儿不合常理啊。
但这件事已经不是吕震可以控制的了,原告已经从盱眙来到了京城,而且已经在光天化日之下敲响了刑部衙门的鸣冤鼓,无论如何这已经是足以上达天听的答案了,已经不可能暗中隐瞒过去了。
所以,作为刑部尚书,吕震就算跟李景隆再有交情也没用,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将这件案子原原本本的呈到皇帝的龙书案上,不过他和李景隆确实没什么交情罢了,他是文官,真正亲近的官员是内阁的成员,背后的人是靖国公叶羽。
进宫之后,吕震在去东暖阁的路上碰到了叶羽,这倒是真让他十分庆幸。
“吕大人,这风风火火的,可是有什么急事儿要见陛下?”叶羽依然是满面春风的样子。
吕震向他行了个礼,恭敬的说道:“驸马,下官这里有个事请教您。”言罢,吕震将孙老头一家来京告状的事简单讲给叶羽听。
叶羽稍稍一愣,立刻知道这是夜殇开始行动了。他不动声色的笑笑,道:“吕大人,这件事其实好办,那就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叶羽话中的意思也很清楚明白,吕震知道叶羽并不想保曹国公,这样他就放心了。原本入宫的路上他就在纠结要不要先问问叶羽的意思,如今看来实在是没必要了。
和叶羽分开后,吕震正了正衣冠,向东暖阁走去。
听到吕震奏报的朱棣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愤怒,他冷着一张脸,看着摆在自己书案上的卷宗,只整理了原告的诉讼内容,并没有相关的调查资料和查证,但仅仅这些已足够触目惊心。
朱棣沉默了起来,吕震知道,皇帝此时的沉默已经足够表达他的愤怒,他只是没有实际的表现出来。
不知沉默了多久,朱棣突然下令,道:“曹国公李景隆和浙江都司李增枝贪赃枉法、纵凶杀人、强抢民女等重大罪行,朕今特命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务必做到不放过一丝一毫的证据,不能冤枉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罪人!”
吕震抖了个激灵,他从朱棣的语气中听出了绝对的冷酷和不容反抗,朱棣是真的生气,而且并不准备在这件事上有任何手下留情的余地,即便曹国公还有个皇亲国戚的身份。
吕震领了圣旨,一言不发的离开东暖阁,准备将圣旨传到大理寺和都察院,开始着手三司会审的事宜。
东暖阁内,朱棣沉默了片刻,突然开口道:“李兴。”
角落里闪出了一个人影,正是一直守在一旁伺候的首领太监李兴。
“陛下有何吩咐?”
“传锦衣卫指挥使夜殇入宫见朕。”
夜殇并不奇怪朱棣会召见自己,相反,自从把孙老头一家送到刑部报案后,她就一直在等待着朱棣的传召。
事情不出夜殇所料,朱棣果然并不打算真的将李景隆的案子全权交给三司处理,他表面上下旨由三司会审此案,但真正负责去实地调查的主力却是锦衣卫。
只有锦衣卫,从办案能力到忠诚度,都是朱棣最信任的机构。
锦衣卫不能算是名正言顺的司法机构,但却是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直属亲军特务机构,锦衣卫在地方的行动和办案手段都是朱棣最信赖的。
“夜殇,这是曹国公此案原告的全部诉讼内容,朕命人抄录了一份,你拿去看看,然后把这上面所列的所有罪名一条条给朕调查核实,这上面没有写出来但实际也存在的罪名也决不能放过,朕要一个结果,一个详细且真实的结果!你明白么?”
夜殇沉默的点点头,跟随朱棣这么多年,她早已明白了他的性情。
朱棣这个命令的真意,就是要让自己找到决定性的证据,可以将李景隆的罪名坐实的证据。
“臣遵旨!”
夜殇连犹豫都没有犹豫,这正是他一直等待的一天,彻查李景隆身上的全部罪状,将他逼入绝境,将曹国公一脉一网打尽,是夜殇十年来心中所有仇恨的支撑点。
“朕会给你一道密旨,你彻查清楚之后先来向朕汇报,不用去管三司会审的结果,任何人的命令都直接无视,你只需要直接向朕负责就好!”
夜殇从朱棣的语气中听出了愤怒,李景隆把事情搞大了,夜殇十分清楚这一点。或许说李景隆一直都是毫无分寸的在瞎搞,但从不会有人向自己这样把事情捅出来,摆到皇帝的面前。但这一次不同,朱棣已经知道了,并且知道的很清晰,虽然他现在知道的只是盱眙圈地的案件,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李景隆的彻底厌恶。
朱棣已经彻底容不下李景隆了。这就是夜殇如今得到的信息。
如果朱棣听说武夷黑茶市的事情的话,不知会怎样愤怒。
朱棣和太祖皇帝很像,他们的性情都是很严酷的,眼里揉不得沙子,更不能放任臣子背着自己忤逆自己的旨意。
茶市改革之后的市场很好,如果朱棣知道了李景隆在武夷的所作所为,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杀掉这个人,根本不用顾忌任何亲族关系。
李文忠是朱棣的表哥,朱棣小的时候常常和李景隆一起玩耍,但这些都不重要,只是一个表侄而已,随时可以成为弃子,面对贪赃枉法无视皇权的人,朱棣可以狠得下心做出任何事。
李景隆的结局已经很明显了。
。。。
第三百四十九章 冰冷的镣铐
曹国公的大案由三司会审,正在一点点的循序渐进,让人惊异的是作为被告人曹国公李景隆的态度,他似乎很淡定很轻松,并不觉得自己即将大难临头。
李景隆是有恃无恐,他认为这个案子最后不会怎么影响自己,一个盱眙的贫农跑来告状又怎样谁也没有亲眼看到自己做的那些事,谁也没有办法找到确实的证据来证明,现在才刚刚开春而已,到时候自己手下的人去盱眙安抚一下民情,重新安排一下土地,今年秋天丰收时再让盱眙县城官府停止贪税的行为,等到风声过去后再说。
存着这样心思的李景隆,根本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以为自己身份高贵,以为自己权柄滔天,但他却忽略了一点,他的身份和权势都是皇帝给的,皇亲国戚也好,开国功勋也罢,都是需要皇帝承认的。
就这样,永乐年间最大的一起贪腐案正式开始审理。
抛开明面上的三司会审不说,暗地里行动的锦衣卫已经一刻不停的展开了全面的调查。
被夜殇派到盱眙和武夷取证的人分为两路,杨清带着盛夏去盱眙,楚信带着盛凌去了武夷,务必要将所有最直接的证据带回来,决不能让李景隆的人抢先过去安排。
提督府内,叶羽坐在夜殇对面,他不紧不慢的问着:“有多少把握”
夜殇淡淡一笑,道:“百分之百。”
挑了挑眉,叶羽道:“这么有自信”
“盱眙的事情已经翻到了台面上,李景隆八成会在这里搞一些小动作,比如命人去那边善后,将人证物证都控制起来,他眼下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只不过他搞错了一件事,盱眙的贪污案并非是我的杀招,只是我放出的诱饵罢了,为的只是将李景隆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这里罢了。”夜殇冰冷的语气中透出阵阵寒意。
“李景隆身上的劣迹多如牛毛,他可不止是贪赃枉法这么简单,我还掌握到,他和建文旧将盛庸之间来往密切。虽然这俩人没有牵扯到什么实际性的动作,但如果把他们两个在一起,无中生有是再简单不过的事。”
夜殇的言下之意很明显,李景隆和盛庸先后担任过建文帝在靖难时期的主帅,虽然他们在靖难结束后先后向朱棣请降,并表示绝对效忠,但朱棣心中对他们两个是否真的毫无芥蒂就没有人知道了。
而极其了解朱棣性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