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瓛凝眉沉思片刻,说道:“回陛下,这伤口细长,在臣的印象中,并没有哪一个大门大派是使用这样的武器的。若说薄如蝉翼的武器,臣只知道蜀中唐门的得意暗器‘蝉翼’。但这道伤口不仅细,而且长,根本不会是唐门中的暗器所致……所以,臣一时也想不出还有哪一家是用这样的武器……”
朱元璋沉默了下,又问:“那,会不会是什么不为人知的杀手?”
蒋瓛不置可否,只答道:“杀手多数隐于江湖,不见天日。但也有极少数顶级的,各自有着独门的绝活,已被江湖中人熟知。但是,据微臣所知,那些顶级杀手中,也没有一个是使用这样的武器的。”
朱元璋皱起了眉,他突然想到什么,问:“对了,你之前不是说,蓝玉和一个什么江湖高手很有交情?会不会是他?”
蒋瓛被朱元璋提醒也马上想了起来,南盗侠夏洛。
只是,夏洛虽然已轻功和暗杀著称于江湖,但他夏家的功夫一向都是徒手的近身功夫,从不会用兵器,所以……
“回陛下,臣认为,也不会是夏洛。”蒋瓛在这件事上并不想欺骗朱元璋什么,关于故太子的事,蒋瓛已经在很多事上欺瞒了朱元璋,他原本一向都秉持着绝对忠君的信仰,在故太子的事儿上他已经心中觉得愧疚,所以在如今蓝家已经覆灭的情况下,他不想再骗朱元璋任何事。
朱元璋听完了蒋瓛对这件事的看法,心中也真是有些困惑了。
他原本以为,墨瑶的暴毙一定跟教坊司手段强硬有关,他觉得死了就死了,也不放在心上。但周超的死又给他敲了个警钟,他本能的就想到会是与蓝家有关的人去为墨瑶报仇,才会杀了周超。
如今蒋瓛这样说,倒让他真的无法下手了。
墨瑶和周超的死,真的是巧合?
“蒋瓛,你明天启程去西北,从凉州开始沿途探访,查一查是否有蓝磬的消息。”
朱元璋这话一出,蒋瓛登时就有些震惊。蓝磬?不是死了么?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道:“冰裂缝那里也有找不到尸体的,不是么?对于蓝磬,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如今蓝家刚刚被铲除,朕绝对不能放松警惕!你从西北开始查,务必一丝都不能放松。”
蒋瓛愣了愣,他心中突然就对朱元璋缜密的心思生出些许恐惧。
如今摆在眼前的不过就是墨瑶和周超死了罢了,而朱元璋竟然就从这两件事儿里联想到蓝磬可能没死。
“对了还有,你顺道查一下,那个什么夏洛的,现在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是否有跟蓝家的事牵扯上。”
蒋瓛低下头,恭敬的行礼接旨:“微臣遵旨!”
蒋瓛离开坤宁宫后不久,皇太孙朱允炆便来请安觐见了。
“孙儿给皇爷爷请安。”
朱元璋慈爱的看着在自己面前磕头行礼的朱允炆,这孩子最近长得很快,个子长高了不少,也看上去比之前壮实了一些。
朱元璋有时候总会产生错觉,好像总能在朱允炆身上看到朱标的影子,这也是他如今这般疼爱这个孙子的最重要的原因。
朱元璋最近觉得自己老的有些快,身体很明显不如之前,许多事情有些力不从心,再也不似原先那般精力充沛。
这就是时间的可怕,它总能在无声无息中击败一个强悍的人。
朱元璋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到当年那样烈烈风云的岁月了,他如今只想尽一切所能为朱允炆日后称帝铺好道路。
“允炆,朕为你选了几个人作为东宫的詹事,你听听看。”
朱允炆恭敬的站在殿中,静静听着朱元璋的话。
“太常寺卿黄子澄。此人学问是尽够的,你没事多多向他请教事情,他定然会帮你分析形势。”
朱允炆点头称是,这位黄子澄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算是朱元璋亲自挑选出来的优秀学子,学问定然是不会差的。如今朱元璋将他第一个摆了出来,朱允炆自然对这位黄子澄十分信任。
“兵部主事齐泰。”
“汉中教授方孝孺。”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长兴侯耿炳文。”
“魏国公徐辉祖。”
朱元璋一个个的念着这些人的名字,那个魏国公徐辉祖,正是中山徐达的长子徐允恭,但自从朱允炆被册立为皇太孙后,为避讳朱允炆名中的字,朱元璋特意给徐家兄弟几个都赐了新的名字。比如徐允恭改名叫徐辉祖,徐允杰改名叫徐增寿。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问道:“你都记下了?”
朱允炆点头道:“是,皇爷爷放心,孙儿都记下了。”
朱元璋点点头,突然又道:“对了,还有一人,叶羽。”
朱允炆这下微微一怔,说实话,他本没有想到朱元璋会提起叶羽。
“他是驸马,按照辈分,你该叫他一声姑父。他这人是个可堪大用的人才,你放心,朕自会再替你敲打他、历练他,到时等你登基后,自然会成为你的臂膀。朕已经为你扫除了大的障碍,日后还会再清扫一些人,你大可放心。还有,朕如今安排你的几位叔叔驻守边疆,他们都是十分有经验的藩,待你登基后定然会为你守御疆土。他们都是朕的儿子,是你的叔父,定然会绝对忠心。”
朱允炆愣愣的听着,过了会儿突然怔怔问道:“外敌入侵自然有叔父们守御,可是,若叔父们有不臣之心,孙儿该如何对抗他们?”
朱元璋骤然间听到这个问题,一瞬间便呆愣住了。
说实话,他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虽然他几乎为朱允炆日后的登基铺好了所有的路,但却从未想过这件事。
在朱元璋的内心中,他的儿子是绝对可以信任的,没有任何人比这些藩更值得信任。即便当初他圈禁秦,幽闭晋,又间接逼死潭,但他都是为了利用他们铲除外臣,却从未真的想过要对他们动手。
如今朱允炆突然问出来的这个问题,让他始料未及。
第一百七十九章 情愫生
朱元璋祖孙俩就这样沉默了片刻,说实话,一生运筹帷幄、机关算尽的老皇帝现在倒是被自己的孙子给问住了。
他想了半天,最后只是反问了句:“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朱允炆一愣,然后在心里苦笑了下,心想这球不是又踢回到自己面前了么?我要是知道,还用得着愁眉苦脸的问您么?
但是这话他顶多在心里腹诽一下,是绝对不敢说出来,也不敢表现出来的。
现在球又被踢了回来,朱允炆再怎么不乐意,也得回答。
他低头仔细想了想,最后缓缓说道:“先以德政来争取他们的心之所向,再以礼数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如果不能起到作用,就要削减他们的属地,希望可以引起应有的警示。若他们还是不能改过,就要撤回他们的封地,改封他地。这四步都做过之后还是无用,就只得刀剑相向了。”
朱元璋静静听完朱允炆如同论文答辩一样条理清晰、思路敏捷的回答后,十分欣慰的点点头,他赞道:“不错,你说的很对,没有比这更好的解决方式了。”
戎马一生、算计了一辈子的朱元璋此时心里很欣慰,他对于自己选的这个继承人算是满意。朱允炆列出的这一套方法,是可以解决这个自己从未想过的隐忧,而且也确实没有比这更好的解决方式了。
朱元璋现在心情很好,他对自己选择的未来继承人十分满意、十分放心。他觉得朱允炆很聪明,未来一定可以把大明江山继续稳固下去。
心里十分开心的朱元璋,此刻忽略了很多事。他一生运筹帷幄,几乎没有算错什么事,但如今他还是算错了,或者说是看错了。
朱允炆的理论很好,但真的适合实践么?让谁来实践呢?有合适的人选么?这些都是问题,朱元璋却并没有为他考虑圆满。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后话了。
如今,从坤宁宫走出来的朱允炆有些闷闷不乐的向后花园走去。
他今天想要跟朱元璋表达的意思,对方还是没有明白。他今天跟祖父提几个叔叔的事情,并不是要让他问自己的意思,也不是这样听完自己的解决方案就赞许一遍,而是希望朱元璋能够有更深层的想法。
朱允炆真正的目的,其实是削藩。
其实,藩势大这件事在朱允炆心里已经压了很久了,他从入住东宫第一天开始,就敏锐的察觉到了自己日后登基后摆在自己面前的最大障碍。
朱元璋屠刀一个劲儿的猛挥,由蓝玉案牵扯出无数同党,杀了无数的人。但却没有真正为朱允炆解决掉心腹大患。
朱允炆真正担心的,正是他的那些叔叔们,其中以燕朱棣为主。
每每想到当初东宫位置确立之后的事,朱允炆都感觉有些脊背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