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泽也糊里糊涂成了行业祖师。
第十九章 古字传承
宁泽对自己被赶出来还有些遗憾,以后再想进去那可就难了……
他进了卧室,坐在书桌前闭上了眼,思考回忆,他需要整理一下这一年的所得,他这一年过着另类的生活,与牛共舞了一年,有宁静,也有心惊,一言难尽……
“小红,你进来……”宁泽叫道。
“公子,有何吩咐?”
“研磨……”
侍女小红,小心翼翼的打开书桌上砚台,注入清水,右手拿起那块沉香古墨,左手按住右手衣袖,随着古墨在端砚中轻轻研磨。
侍女小红一直为他研磨,不知不觉,原来年幼的女童已经到了豆蔻年华,身材婀娜,原本圆乎乎的脸,也张开了,唯一没变的还是胆小。
宁泽看着小红自然熟稔的动作,思想放空,心也静了下来。
小红研墨的动作优美可观,俗语有研墨似病夫,不可太使力,否则墨就不会细腻,小红动作也是恰到好处……水墨交融,一股淡淡的墨香充斥着房间,随着淡淡的墨香,宁泽思绪飘远了。
他一直是个书法痴迷者,从十岁描红开始,断断续续书法也练了将近二十年之久,从简单笔画到永子八法,再到名家碑帖,他习练过篆、隶、楷、行,功夫最深当属唐楷,记得自己小小年纪就开始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十五岁开始《神策军碑》,近二十年从未间断,不敢说尽得柳公笔意,却也是字字有骨,笔笔有力,力透纸背,每次练字都是一种喜悦,一种大静,数个时辰书写,不厌不倦……
小红磨完墨,将一种枯黄的纸扑在桌上,这种纸表面光滑,吸墨性极佳,却不会渗透到纸背,且韧性极好,不易撕裂,有点像帛,叫“帛纸”。
宁泽翻开一本书册,是一名家字帖,他精选的。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临摹字帖,他提起中号紫毫笔,慢慢润笔,一边润笔一边酝酿感觉,书法并不是,提笔就写为好,而是要在最想下笔的那一刻,书写为佳。
他一手扶纸,酝酿感情,笔落纸上,慢慢行走……
宁泽此刻书写的是古字,就叫“古字”,大禹无论各种功法武技,还是书信牌匾,或是官方通用古字,谁也不知道古字流传了多久,《禹史》模糊记载,这种文字源远流长,要追溯到十多万年前……
自古通用。
没有人想创出另一种文字替代它,或者改变演绎古字……
宁泽也没有这种想法,宁泽是会好几种文字,隶、楷、简体、鸟语。
“为什么要改?传承了不知多少年的文字,这是人族的巨大财富,有多少文化都是它记载的,有多少功法武技都是它记录,有多少历史都是它承载,如果改了,后人都看不懂前面的功法武技,文化传承。
是不是每找到一部古法,都要找古字专家翻译,要是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见解,你听谁的?还是要放弃所有的古法,这样就是自找毁灭,一脉传承的古字,可以说是一种奇迹,一笔无可替代的传承。
随着笔尖在纸上慢慢的行驰,或快或慢,或停或顿,大约半个时辰宁泽就书写了一张,远看浑然一体,近看,每一个字都是那样的古朴,但又是那样的挺拔,看起来极其古拙,但又透着无尽的锋芒,形和帖上的字极其相似,但神韵却截然不同,甚至比字帖上的字更为耐看,这就是宁泽自己的古字书法。
小宁泽练习书法将近十年,可谓基础雄厚,加上宁泽接近二十年的柳体用笔的功力,自然有大家水品,宁泽看来还不够完美,但那也是时间的问题,只要他再磨合一段时间,他相信自己并不比当世的任何名家差。
宁泽放下手中的笔,端起茶喝了一口,感觉身心宁静。
万事具备,可以开始了……
“我要闭关了,快则半月,慢则二十天,不要让任何人打扰,每日提供水果清水即可,要准备充足的笔、墨、纸……”宁泽对两位侍女吩咐道。
想了想,又提笔写下“闭关自修”四个字,让小红贴在门上。
第二十章 闭关悟法
宁泽原本计划,在莽牛原再呆一段时间,现在不成了,万事没有完美,即使再多呆几
他另想了一个办法,将自己所得书写下来,再细细修改……会使用一种武技,但不代表能将一种武技,清楚的阐述出来。
要讲清一门武学,就要明白它的来龙去脉,明白它的原理……这不是一个小工程,他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思考,再用实践检验,再思考……这一件极耗心神的事,却是很必要的,这是他一年的总结。
泽轩大门紧闭,主屋姣灯通明,中堂方桌上摆着水果清水。
卧室书桌上笔、墨、纸、砚齐备,宁泽端坐在书桌前,双目紧闭,陷入了深思。
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
宁泽一动不动,犹如石雕,快要三个时辰时,宁泽睁开了眼睛,提笔写下:立、松、震、浮、定,这就是宁泽一年所悟,确切的说,是他所有的武学见解、修文智慧、思考统一。
《立法》是观察莽牛站立而有悟,莽牛站立就是一个字“稳”。
他只取其意,唯求一纯,思海如潮:马步…站似一棵松…老树盘根…大树深扎根,任尔东西南北风…它强任他强,明月照大江……无穷的灵感爆。”
只得一“稳”,脚下稳,是一切武技的基础,你要跳,得先踩地,你要跑得先蹬地,你要踢人,另一只脚得先站稳,你要出拳,脚得站实……
在原武术界,就有:要学武,先蹲马步,先站桩的说法。
所以宁泽决定从最基础,最简单站立,出一法,不是桩法,也不是马步,就是“立法”。
为此,他这一年,观察莽牛站立姿势,触摸它全身肌肉的变化,血液的流……加以分析思考,以自身为模本,时而模仿,时而变化,时而忘掉,时而重来,在无数次的失败中寻找答案……宁泽在书桌前,站了起来,摆出一个姿势,两腿分开,腿委曲,头向上顶,双手在胸前伸直,双目凝视前方,开始呼吸……渐渐,他全身肌肉开始变化,只听见“咔嚓”一声,他双脚陷入了了地面,青砖破裂,他却没有任何察觉,依然静立不动……宁泽头顶白气冉冉不绝。
这一站,就是八个时辰,收功。
宁泽提起笔书写,写完看了一遍,不对,又开始刚才的立法,收功再写,饿了,就去吃点水果,渴了喝点水,一会写一会又划掉,一会又练立法,疑惑了,就在中堂和卧室之间,来回走动。
累了就打坐运转滴水真气,醒了继续……
这样不知黑夜白天,不知时间流逝,他完成立法,足足用去了九天时间。
宁泽满意的看着自己的作品,安心入睡,他需要缓过精神上的疲劳。
这一睡就是一天一夜,他起来,洗了把脸,拿起笔练了一会书法,他要回复平静,忘掉“立法”。
《松法》是观察莽牛吃草时产生的灵感,莽牛吃草时很是悠闲,那么重的身躯,走动却很少出声响,它全身松弛,如果说立法是绷紧,那么松法,就是为了放松,这里面也含着宁泽所悟的“一阴一阳,为之道也”。
只有放松才有利于修养,人总要有放松,休息,不能绷得太紧。
身体也一样,既要有练法,也要有养法。
松法,就是宁泽创出的养道,借鉴莽牛拳两式拳法,太极拳的以柔克刚,《道德经》中“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五禽戏,瑜伽,道家柔拳,及他阅读的其它道藏理念,他观摩莽牛,结合自身体验所得,非是太极,只取其柔,取其养,弃其打法,所成“松法”。
松法,仅有五式,宁泽一会儿演练,一会书写……
完善此法,更加繁杂,因为“松法”里面的思想意境,更为深奥,修养身体,本就极其复杂。
宁泽夜以继日,整整花去了十五天时间,才得以完成。
第二十一章 泽子五法
《震法》是从莽牛奔跑和冲击中得到的灵感。
参照莽牛拳招式,取其六式拳法,以此六式为基础,加入感悟和删减,成就了“练法”。
如果说立法是静法,那么震法就是动法,这正是“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动转化的理念”。
震法是宁泽八年来,苦练莽牛拳的浓缩,剔除莽牛拳中其它种种,唯一留下了可以使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