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亦可见扶苏此时性格:平时乐善好施,仁德谦和,但真事到临头时,为达目的,定然不惜一切手段!这样的性格已大大有别于扶苏前世,但是要想在这个残酷乱世中生存下来并取得帝位,这样的性格又是必备条件!
******
当日,扶苏先令秦军三万将大营迁至高处屯扎,于夜,便急令秦军十万连夜开沟决堤。
天明时,河堤挖通,随着一阵轰然巨响,泛滥的河水像一条条白色巨龙般三面涌向大梁城。那洪流奔腾时的声音犹若千军万马一般天崩地裂,威势令天地都为之变色。
巨流过处,良田瞬间被冲毁殆尽,树木倾刻被连根拔起,房屋立时被击成碎末,一时间,大梁周围百余里尽成泽国一片,!虽然因战乱,大梁城周民众多已逃亡,但还是有无数的生命和财产葬身于水底。
大梁城也好不了多少,平地里水深过丈,民众都爬在屋顶上嗷嗷待哺,而且水势还在不断上涨,几十万居民瞬间无以为炊。这时侯再也没有什么高贵与贫贱,只一天工夫,全城断粮,所有存粮全部喂了鱼虾!
次日,魏王假含着眼泪召开御前会议,此时,大梁城内唯一能维持平日美食的地方,大概只有王宫了:地势高,楼台亭榭也高,所以还有地方有点存粮,生点炊火!但是,宫殿之间的连络却都要靠舟艇了!
空了一天肚子的魏国文武们在王宫里狼吞虎咽地饱餐一顿后,又恢复了精神。
魏王假神色黯然地道:“诸卿,如今大梁城内粮食断绝,民无居处,已是绝地,寡人想投降秦军,诸卿以为如何?”
“大王,臣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城内还有精兵五万,囤有三万粮食,不能不发一箭、不折一兵就投降啊!”一名文官奋声大呼道。
“五万精兵都站在了屋顶上,三年粮食也都喂了鱼虾,再过几天,恐怕大人连喊都喊不动了!”一名武将讥笑道。
众朝臣闻言默然:想想自己家人都在屋顶上饿得饥肠辘辘,嗷嗷待哺,一时腰杆再也挺不起来。
魏王假见众臣俱各丧魂落魄,哽咽着下令道:“寡人不德,罪及臣民,如今只有出城投降一条路了!”
次日,魏王假遣使出降。扶苏大喜,欣然受了降表。当日,便令秦军堵上决口,帮助魏人抢险救灾!
至此,魏国正式灭亡,秦国尽收魏地!
PS:爵士新书已经出来了;大家有时间捧捧场吧…
第九卷 咸阳风云 第一章 洪灾
(不知道怎么回事;起点不能分卷了;所以这一章只能连在第八卷上;大家见谅!)
魏国灭亡了,扶苏指挥大军退了洪水以后,在大梁城设宴款待有功诸将以及魏国降臣,一连欢庆三日。其间,扶苏为结军心,慷魏国之慨,对此次征战有功将士赏赐甚厚,并且在递与秦王政的请功奏表中也颇为诸将美言,一时间军心尽悦!
四月底,扶苏、李信即率本部由大梁出发,返回秦国。留王贲率大军留镇魏国,扫清不服残党!
这一日,近万军马走到旧韩故地,韩国颖川郡附近。由于这里靠近颖水岸边,而且是时已经是仲春,所以河岸边春意盈然,绿草红花,芳香怡人,河水碧蓝碧蓝,清的都可见见到水中的鱼儿。
扶苏心情大佳,谓李信道:“李将军,如今中原韩、赵、魏三强已灭,我军尽占中原中枢,看来扫清天下用不了几年了!”
李信笑了笑道:“中原三国,君上亲自灭了两国,威震天下,此次回京,大王必有重赏啊!”扶苏却笑了笑道:“将军所言差矣,如今我已贵为武安君,秦国除了父王外,本君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有何重赏可言!?”
李信却神秘兮兮的笑了笑,压低了声音道:“未将指的是立储之事!以君上王长子之尊,再加上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太子之选非君上莫属啊!”
扶苏面色一变,低声道:“将军慎言!若为宵小得之,恐有祸事!”李信不以为意道:“君上过于谨慎了,如今周围都是你我二人心腹,怎会泄露!君上如今军功赫赫,军中将领必然拥戴君上,只要君上再结交一下王绾等本土文臣,文武合力之下,太子之位恐非君上莫属啊!”
扶苏怦然心动,:太子之位若能早得,恐怕以后就不一定会有刘邦、项羽起义了,只是真能如此顺利到手吗!?
虽然心中极想,但扶苏面上却十分平静,只是淡淡地笑了笑道:“此事由父王做主,我等臣下不宜妄测!噢,对了,李将军,前面就是三川郡了,我的封地洛阳就在此地。前番进军时过于仓促,过而不入,此次回军时正好前往洛阳看看本君封地如何?”
李信拱了拱手,笑道:“也好,那未将就随君上在洛阳一游!”
******
三日后,大军渐近洛水岸边。这一日,大军正行间,忽然间前面有一群难民携老扶幼,蹒跚而来。难民们见到大军前来,心生恐惧,无不避在道旁,诚惶诚恐!
扶苏见状立时一愣,三川之地秦国平定已久,应该来说颇为富庶,怎么会有难民?难道三川郡出事了?
扶苏扭头对方拓道:“方将军,去请几个难民来,本君有事要问!”“喏!”方拓应了声,带了几个中军驰马而去。
不一会儿,方拓缓马带了几个难民过来。难民们来到扶苏马前,虽然不知道扶苏到底是何人,但看那威严和气势就知道非是一般将官,慌得连忙跪倒在地,连呼大人。
扶苏跨鞍甩镫而下,来到几个难民面前,打量了一下:这大概是一家人,一苍髯老者皱纹堆累,尽显老态;一对年青夫妇,三旬左右,相貌忠厚;还有一双年幼儿女,大概在八九岁模样,长得十分可爱!
扶苏弯了弯身,和蔼地笑了笑道:“老人家请起,你们也都起来吧!”老者原本被方拓请来,心下惶然,不知是福是祸,如今见扶苏十分平和可亲,心情倒时放松下来。
老者颤颤微微地率先起身道:“这位大人找老朽何事?”
扶苏看了看这一家人面有菜色,衣衫褴褛的模样,有些心痛地道:“老人家,这三川郡地处中原腹地,向为富庶之邦,为何如今你等这般模样?”
老者闻言涕泪俱下道:“大人有所不知,去年中原连降大雪,以至今春洛水暴涨。数日前,洛水南岸大堤崩塌,数十万亩良田毁于洪水。我等都是南岸之民,衣食无着之下,只能背进离乡,各处逃亡!”
扶苏闻言猛地吃了一惊,大惊道:“怎会如此,那官府是干什么的?难道那三川太守没有派人加固堤防?”
老者闻言苦笑道:“大人有所不知,那太守堤防加是加了,不过却加得是北岸,南岸根本没人搭理!”
扶苏诧异道:“为什么南北有别?只加北岸不加南岸?”
老者悲泣道:“老朽等也曾联名找太守大人商议过,太守却道连乱战年,河道崩坏,一时间难以筹集足够财力和人力尽修两岸堤防,所以只能暂修北岸!”
扶苏听了这话,砸了砸嘴:这话乍听似有点道理,但细想起来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修堤吧,哪有只修一边的,其中肯定有猫腻!便问老者道:“老人家,不对啊。既便是一时难以筹集到足够财力和人力将两岸堤防全部整修,但也应该视大堤情况先加固两岸险要处,怎能只管北岸,不管南岸?”
老者闻言大哭道:“大人哪里知道,洛水北岸都是官宦人家良田,太守自然尽心,而洛河南岸都是百姓田亩,如何入得那太守大人法眼啊!”
“什么!”扶苏大叫一声,双目一厉,杀气立起,怒道:“岂有此理,难道只有官员是人,百姓就不是人!”扶苏虎威一发,杀气澎湃,老者吓得双腿一软,险些瘫倒。
扶苏连忙伸手搀扶住老者道:“老人家,那太守是何许人?竟敢如此玩忽职守!”
老者颤颤微微道:“那太守可了不得,姓李名由,听说其父是朝中什么重臣,连便丞相都惧他三分,好像叫李斯来着!”
“李斯!李由!原本是你们两个恶贼!”扶苏咬牙切齿地道:“我不将你们碎尸万断,誓不为人!”
老者见状忙道:“这位大人,您的好意小老儿等心领了,只是这李太守一门势大,公子千万不要因为我等而引火烧身啊!”
就在此时,李信在旁插话道:“老人家,您还不知道眼前这位大人是谁吧?我告诉你,他就是当前大王的王长子、武安君扶苏,也就是这洛阳之主,你们可都是他的属民呢!”
老者闻言,又喜又悲,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大哭道:“原来是君上。请君上为我们百姓做主啊!”
扶苏心中痛楚:自己封地百姓如此受苦,岂非说明自己无能!自己一亩三分地都管不好,又谈何管理天下!不由得奋声道:“老人家,你且宽心,待本君为你们做主!”
扶苏转头对无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