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数三国豪杰-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职降了,但权力没减。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大好形势下以失败告终,这与他指挥上的失误有着直接的关系,诸葛亮自己也认识到这一点。《汉晋春秋》记载,当时有人劝诸葛亮增加部队人数被他拒绝。诸葛亮认为要想取胜不在兵多兵少,而“在一人耳”,这个“一人”指的就是部队的统帅,指挥官。所以他下令鼓励大家献言献策,加快国家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鼓励别人指出他工作上的不足和失误,也就是广开言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以后的斗争做准备。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六章 诸葛亮 第十七节
(更新时间:2007…4…21 11:08:00  本章字数:2275)


  虽然街亭之战是第一次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但蜀汉的元气没受到太大打击,而且诸葛亮最担心的粮食供给并没有出问题,他之前驻守汉中时囤积的大量军粮也没有太大的消耗。所以诸葛亮决定趁热打铁,于同年(蜀汉建兴六年)冬天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
  这次北伐前诸葛亮又给皇帝刘禅上了一份表,这份表被称为《后出师表》,但是《三国志》对此没有记载,而且《后出师表》也没有被收录到《诸葛亮集》里。事实上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后出师表》并不是诸葛亮所著,而是后人假借他的大名伪作的。是真是假留给历史学家考证吧,至于版权和署名权的问题则要留给法律专家讨论了。不过《汉晋春秋》却认定《后出师表》的确为诸葛亮所作,就连上表的时间也记载得一清二楚,是在他第二次北伐前,即建兴六年十一月。
  项飞认为前、后《出师表》在叙事和风格上极为接近,而且两者之间还有一定程度的承接关系,如果是伪作也是仿真度极高的赝品。
  《后出师表》开章明义地指出“先帝虑汉、贼不两立”,这一开始就指明了伐魏之举的正确性和紧迫性。“先帝”说的,谁敢说不对?而且“汉、贼不两立”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汉”若不讨“贼”,“贼”势力壮大后必然要讨“汉”,这是大是大非的斗争,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和可能,只能以一方的彻底失败告终,所以不如先下手为强,率先讨“贼”。随后作者以排比的形势用六个疑问句来进一步说明伐魏的重要性,同时也驳斥了朝中反对北伐的不同意见。全文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统一大业。
  《后出师表》最感人也是最奇怪的地方是在文章结尾处。作者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表达了作者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不遗余力地要完成他遗志的愿望,可是在部队出发前说出这样的话是不是有些不吉利?作者接着又说“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我会尽力而为,可是否能成功我就不知道了,前面刚说“尽人事”,这就接上“听天命”。不知是一语成谶,还是真的能未卜先知,诸葛亮后来“壮志未酬身先死”,兴复汉室的大业也没完成。“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两句话简直预言了历史,太神奇了。后人对《后出师表》真伪的怀疑,有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两句话。
  当然对此文的质疑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上《后出师表》的时间是蜀汉建兴六年十一月,他还在表中提到赵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已经相继去世,但实际上赵云死于建兴七年,也就是说《后出师表》成文的时候赵云还没有死。存在这样一个明显的漏洞,难怪有人怀疑《后出师表》的作者到底是不是诸葛亮。
  经过短暂的准备,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的当年冬天,即蜀汉建兴六年,又开始了第二次北伐。这回的路线与上次不同,蜀汉军没经祁山而是兵出散关,直取陈仓。散关在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县大散岭上,陈仓更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在陕西省宝鸡县附近。
  应该说诸葛亮这次北伐与上一次间隔时间很短,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可是曹魏的大将军曹真早就预料到这一点。《三国志 魏 曹真传》说曹真在击退蜀汉第一次北伐后,就准确地预言诸葛亮在街亭碰壁后不会再出祁山了,很可能改道散关,于是预先派将军郝昭、王生驻守陈仓,加固城防。果不出曹真所料,陈仓的防御工事刚刚修好,诸葛亮的大军就真的出现了。此时郝昭已经做好了部署,依险据守,准备大干一场,就是要挡住蜀汉大军北上的脚步。诸葛亮求战不得,没有办法,只好展开攻坚战,下令强攻陈仓。
  冷兵器时代没有飞机、大炮,想要攻下一座城池全凭血肉之躯,非常困难,玩过《帝国时代》的朋友对此可能感受更深。而且这回诸葛亮的对手郝昭确实是个人才,真的有不少“好招”,诸葛亮连攻二十多天也没能踏进陈仓城。这大大出乎诸葛亮的预料,严重打乱了他的战略部署。此时蜀汉军的供给又出现了问题,军中粮草不继,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好下令撤军。
  这次是主动撤军,不是战败而退,所以撤得有章法,不狼狈。偏偏曹魏有个大将叫王双的,觉得蜀汉军软弱好欺,就带兵追赶,想捡些便宜。诸葛亮攻小小的陈仓二十多天竟然未克,心里正窝着火呢,一看王双追来,心想:“正好拿你出出气!”于是摆开战阵准备厮杀。王双哪把败军之将放在眼里,仗着自己勇猛,恃勇而进,双方展开激战。蜀汉大获全胜,击败魏军,王双也阵亡军前。
  这就是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虽然斩将夺旗,但是其战略目的却没能达到,因此这还是一次失败的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准备不足。诸葛亮可能是为了达到战术的突然性,也可能急于一雪前耻,所以仓促出兵,由于准备不足,导致供给出了问题,军粮不继,只好无奈撤军。当然曹魏守将郝昭层出不穷的“好招”也是这次北伐失败的一个直接原因。小小的陈仓竟然二十多天攻不下来,这也暴露了蜀汉军,其实也是诸葛亮的一个弱点,就是攻坚战能力太弱,说到底这还是军事能力的问题。诸葛亮这个弱点后来被司马懿掌握并加以利用,在日后的对抗中,司马懿据险而守,大打持久战,以曹魏雄厚的国力和诸葛亮拼消耗,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纵观此战双方的表现,最大的亮点当属曹真在战前准确地预言出诸葛亮的攻击目标在陈仓。正是有了这个正确的预判,曹魏才能提前准备,做好部署,并最终成功地遏制了蜀汉第二次北伐。可见之前诸葛亮说的胜负不在兵多兵少,而“在一人耳”,是很有道理的,这个“一人”是多么重要啊!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人才呀,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人才!没多久曹真就凭借此战的杰出表现被升职为大司马。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六章 诸葛亮 第十八节
(更新时间:2007…4…22 11:21:00  本章字数:2480)


  这里需要顺道介绍一下郝昭。郝昭字伯道,太原人。年纪很小就参军了,“为人雄壮”,“数有战功”,凭着战功升为将军。他曾经镇守河西十余年,威名甚重,“民夷畏服”,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很畏惧他,正是由于他在河西的杰出表现,才使得曹真看好他,在紧要关头派他镇守陈仓,抵御诸葛亮。
  郝昭果然没让曹真失望,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曹真能预计到诸葛亮的攻击目标在陈仓,只是取胜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郝昭守不住陈仓,再准确的预判也是白扯。
  诸葛亮初到陈仓时并没把郝昭放在眼里,当时蜀汉军队数万人,郝昭一共才几千人,攻打陈仓应该不成问题。但为了避免攻城的巨大损失,诸葛亮还是先派郝昭的一个老乡前去劝降。这个老乡叫靳详,他先后两次劝降郝昭,但两次都连城也没进去,郝昭只是在城墙上于他喊话,算是接见了。第二次接见时郝昭甚至说,该说的话上次都说过了,你如果再不走,就算我认识你,弓箭可不认识你。态度很坚决,靳详见劝降无望,只好回去复命。
  诸葛亮一看劝降行不通,那就只好强攻了。蜀汉军先用的是常规手段:云梯和冲车。云梯大家都知道,就是架个梯子硬往城上爬,这对攻击方来说是最简单但却是伤亡最大的一种方式。冲车又叫撞车,凭借巨大的冲击力撞毁城墙或城门,为大部队打开进城通道。郝昭如果连这几种常规武器都应付不了,真对不起他在河西的威名。他用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