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数三国豪杰-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一旦见到皇帝的龙颜,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应,难保不会在皇权的积威下临阵倒戈。所以司马懿才会一再劝降,其目的就是避免与皇帝发生正面冲突,当然,如果曹爽采用桓范的建议,大军开赴许昌,那司马懿会有怎样的反应就很难说了,很可能会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率大军掩杀。但在这之前他会尽量避免这一幕的发生。而曹爽惧于司马懿善战的威名,也不敢主动发起进攻,于是双方陷入“麻杆打狼——两头怕”的微妙局势中。
  不过这种局面很快就被曹爽打破了——在这种情况下谁先沉不住气谁就输了。曹爽派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来见司马懿,其实就是探探口风。司马懿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历数了曹爽的种种罪行,但最后保证只是免去他的官职而已,不会伤害他。许允、陈泰得到保证后就回去见曹爽复命,他们刚走,司马懿立刻让曹爽平时颇为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见曹爽,说司马懿“指洛水为誓”绝无加害之心。然后又请太尉蒋济写信给曹爽,再一次表达了“只削权、不害命”的意思。
  曹爽有些心动了,可他还是下不了决心。从半夜到天亮,他一直在犹豫,“to be or not to be”,这可真是个难题!鸡鸣五鼓的时候,曹爽终于做出了选择,他“投刀于地”,对伴驾的群臣说我看太傅只想夺我的权,没有加害的意思,我还可以做个侯,不失为富家翁。桓范等人“援引古今,劝说万端”,曹爽“终不能从”。桓范立时大哭,他说:“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曹子丹就是曹爽的父亲曹真,桓范说曹真是好样的,可怎么生了你们这样的儿子!曹爽来到皇帝曹芳的面前说,请陛下发诏书,免了臣的官吧!桓范的暴脾气终于按捺不住了,他大骂道:“老子今兹坐卿兄弟族矣!”翻译过来就是“你们兄弟连累老子诛族啦!”真是气糊涂了,刚说完曹真,就自称老子了!
  可是生气有什么用呢?大局已定,不可挽回。
  曹爽一行人跟着皇帝的车驾返回京师。去的时候是威风八面的大将军,回来的时候是一文不名的庶民,唉!
  皇帝的车驾先回去了,曹爽众人在后面。他们经过洛水浮桥时,司马懿还在,他大概在等着他的俘虏吧?除了曹爽外,其他人的官职都在,还是朝廷官员,见了太傅当然要见礼。桓范也夹在人群里过来见礼,心情很好的司马懿看见他忍不住开起了玩笑:“这不是桓大夫吗?你这是何苦呢?!”桓范默然无语,是呀,还有什么好说的!
  曹爽兄弟随即被免官,但《三国志》记载,他们“以侯还第”,就是说他们虽被免官但还是被封为侯。这哥几个其实就是被在家看押。司马懿这招也够有创意的:他让洛阳县百姓八百人来看着曹爽兄弟。在曹家大宅子的四个角盖起四座高楼,其实就是瞭望塔,百姓们轮流上楼值班,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监视曹爽家所有人的一举一动。这样被人监视一定不好受,曹爽也无可奈何,但这还不算完。有一次曹爽拿着弹弓到后园,大概是想消遣消遣,可没想到他刚一进园子,就听瞭望塔上有人“唱言”,也就是大声报告:“故大将军东南行!”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前大将军曹爽往东南走了!”
  这样的日子真是难熬,最主要的是他们不知道司马懿会不会遵守诺言,饶他们不死。于是曹爽就给司马懿写了封信,假称借粮,实际是探探司马懿口风。曹爽在信中言辞谦卑地自称“贱子爽”,并说家中无粮,几天前派人借粮到现在也没回来,希望司马懿能借些粮食。司马懿“大惊”,立即回信,说我不知道这件事,现在立刻就给你送去粮食多少多少。接到回信后,曹爽兄弟“不达变数,即便喜欢,自谓不死”,以为没事了。
  司马懿可一刻也没耽误,他先把黄门张当抓起来了,谁让他把“先帝”的十一个“才人”送给曹爽呢?这可是“阴谋反逆”的大罪呀!司马懿以此为突破口,搜集了曹爽反革命集团的大量罪证,然后交给公卿朝臣廷议,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曹爽“受先帝握手遗诏,托以天下”,可是却“包藏祸心,蔑弃顾命”,还与他人合伙“谋图神器”,当诛并夷三族。只有太尉蒋济认为曹爽虽有大罪,但“曹真之勋,不可以不祀”。古人非常重视对先人的祭祀,所以如果不是十恶不赦的重罪很少有夷族的情况发生,也是给犯人留个后代来祭祀。即使一个王朝取代了另一个王朝,新建的王朝也不会把前朝的王室成员斩尽杀绝,总会想办法祭祀前朝。现在蒋济就以此为理由为曹爽求情,想留他一命。司马懿可不管那些,他没同意蒋济的要求,坚持处死曹爽。
  与曹爽一同被杀的除了他的几个兄弟,还有他的手下何晏、邓扬、丁谧、毕轨、李胜、桓范,以及他们的“三族”。按照《魏略》的说法,司马懿本没打算杀桓范。桓范跟曹爽回到京城后一度被官复原职,可也是他命该如此。大家可还记得桓范矫诏出城时的那个门吏?桓范当时着急赶路,就扔下他自己先走了。门吏一看追也追不上,回又回不去,干脆找个地方躲起来,看看情况再说。如果曹爽得胜,那桓范必被重用,自己也可以跟着借光。可没想到,最后的胜利者是司马懿,门吏想了半天,觉得无处可去,只好来自首了。其实以当时形势之乱,没人会注意他,而且他不自首估计也不会有人去抓他。可他偏偏自首了,这还不算,他还供出了桓范说过司马懿反叛之类的话。这是司马懿坚决不能容忍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诬人犯罪者反受其罪,于是桓范被以谋反罪逮捕。
  桓范被捕时颇显英雄本色。大概被绑得太紧了,桓范对带队长官说:“徐之!我亦义士耳!”你轻点,我也是义士!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号称“万人敌”的吕布,他在被捕时也被绑得很紧,于是他对曹操说:“缚太急,小缓之!”同样的情况,同样的请求,感觉桓范更有尊严些。
  其实桓范被杀也是必然。他这样有能力,又愿意为曹爽效力,不接受司马懿的领导,那司马懿只能杀他,至于“诬人犯罪者反受其罪”只是个借口而已。在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初,曹爽的司马鲁芝和主簿杨综“斩关”出城,投奔曹爽,其行为比桓范严重得多,可司马懿后来却没治罪他们,这一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及桓范,二是因为他们及时检讨并表示愿意接受司马懿的领导,这才免于一死。
  还有太尉蒋济,他是朝廷重臣,又是司马懿的好朋友,可凭着这两层关系还是救不了曹爽。到现在他可能明白了司马懿发动政变的真正目的,可为时已晚,一切已经无法挽回。而且他也曾经写信劝曹爽投降,虽然曹爽之降未必就是因为他的信,可蒋济却念念不忘,深以为疚,不久就去世了。
  至此,司马懿权倾朝野,登上了人生的顶峰。大晋王朝的奠基工作已经初具规模。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五章大晋奠基人 第九节
(更新时间:2007…2…22 15:00:00  本章字数:3344)


  同年二月,司马懿被封为丞相,同时加赠食邑前后共两万户,还被授予奏事不名的特权,司马懿一一接受了,只是辞去了丞相一职。这年的十二月司马懿又被加九锡之礼,这一回他坚决地拒绝。九锡不是什么实质的赏赐,可是却太扎眼,很容易引起众怒,司马懿可不会干这种傻事。
  他长期以有病为由不上朝,这样一来,有什么大事情,皇帝只好到他家来商量。司马懿可能是真的有病,也可能是专权的一种表现,总之他的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太尉王淩的反叛就是个例子。
  王淩字彦云,他的叔父是大名鼎鼎的东汉司徒王允,曾在除掉董卓的时候立有大功。王允被害后,他逃回乡里,后来被曹操发现并重用,这时已经官至太尉,三公之首,国之重臣。此外他与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以及贾逵的私人关系非常好。
  这里还有个重要人物须要介绍一下,他就是王淩的外甥令狐愚。令狐愚字公治,本来叫令狐浚,曾任和戎护军。有一次乌桓校尉田豫犯了点小错误,“小违节度”,被令狐浚依法查办。要知道田豫在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斗争中立有战功,颇得魏文帝曹丕的欢心,而且他犯的也不是大毛病,所以曹丕对令狐浚的做法很不满意,于是下了道诏书把令狐浚免官了,还要治罪。在诏书中曹丕有一句话,“浚何愚”,意思说你令狐浚怎么这么笨?令狐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