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三国演义》里“叛主”“卖主”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除了法正,就连张松也被杀了。这可能是罗贯中的意思,也可能真的是老天有眼,报应不爽。
刘备彻底了解了刘璋的虚实,又拿到了他的请帖,于是就大摇大摆地来了。他安排诸葛亮和关羽守荆州,自己带了几万“步卒”进军益州。刘璋以前听说刘备曾劝阻孙权伐蜀,就把他当好人了,亲自来迎——标准的开门揖盗。双方在涪城欢聚一堂,刘备与刘璋第一次见面非常开心,以诚相待的主人和心怀鬼胎的客人“相见甚欢”。可是张松却迫不及待地“令”法正告诉庞统劝刘备现在就杀掉刘璋,刘备当然不会答应,他想要的不只是地盘,还有民心,就像他在陶谦和刘表那里一样。这是个慢功夫,不能操之过急。
然后“二刘”开始互相吹捧,刘璋推刘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刘备推刘璋持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其实他们都知道朝廷也就是曹操根本不会批准,这样做就是表明一种姿态:我们联合了,并且关系融洽。
随后刘璋又拨给刘备人马和物资,并让他“督白水军”,进讨张鲁。刘备立即领军到葭萌关,此时他物资“甚丰”,可是却并不开战,而是“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这时曹操东征孙权,孙权急忙向刘备求助。刘备就以此为由向刘璋告辞,并向他“求万兵及物资”。刘备在信中说明了他回救孙权的必要性,还指出张鲁是“自守之贼,不足虑也”。嘿嘿,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刘备就是被请来对付张鲁的,现在又说张鲁是“自守之贼,不足虑也”,前后矛盾,让人生疑。而且刘备拿了刘璋那么多人马、物资,与张鲁一仗没打就要走,临走还向刘璋要人要钱,是有点过分了。刘璋并不傻,他也看出了刘备拿他当大头,也有些不高兴,于是只给了他四千人,所要物资减半供给。《魏书》记载,刘备知道后非常生气,说我大老远来帮你打仗,可是你刘璋连这点物资都舍不得给,凭什么让士卒卖命?
就在这时,张松的哥哥广汉太守张肃向刘璋告发了张松的卖国行为,于是刘璋立刻“收斩松”。《三国志》说此举让刘备与刘璋间“嫌隙始构矣”。此时的刘备分明是在找借口与刘璋翻脸,人家杀自己的手下跟你有什么关系?
刘璋杀了张松,立刻传令各关隘守将不得放刘备的人马进出。哈哈,终于让刘备找到翻脸的借口了。他找来白水军都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可怜的杨都督,稀里糊涂地成了刘备夺蜀的第一个牺牲品。刘备杀了杨怀,随即组织人马杀奔刘璋。
他先是派黄忠、卓膺进军成都,自己则直入葭萌关,将关内守军的家属扣为人质,以此胁迫守军为自己作战。
不知道刘璋得知刘备来袭会有什么感想,可能是既恐惧又伤心,不过最多的应该是后悔。这时他手下的谋士郑度给他出了个主意,他说刘备“悬军”来袭,兵少、未得民心、缺粮、无辎重,只要我们迁走百姓,烧毁粮食,然后深沟高垒不出战,不用多久刘备没有给养就会退兵,那时我们趁机掩杀一定会取得全胜。
刘备不知怎么知道了这个消息,“恶之”,急忙请来法正商议。法正对刘璋的了解可谓深入骨髓,他安慰刘备说,不必担心,刘璋“必不能用”。果然刘璋没采纳郑度的建议,还“罢黜”了他。刘璋真让人看不懂,即使不用郑度的主意,也不用罢黜人家呀!他身边的叛徒对他了如指掌,身边的谋臣又不能用,看来刘璋想不失败都难。
刘备很快得了涪城,于是“大会置酒作乐”。他真是高兴,有点喝多了,就对身边的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不料庞统喝得比他还多,不但没借机拍马屁反而定了一句:“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这下刘备可怒了,他一向以仁义标榜自己,这也是他最大的本钱,现在让庞统给否了,焉能不怒?于是接着酒劲说,周武王伐纣时还“前歌后舞”呢,那就不是仁者之兵了?你说的不对,赶紧出去吧,“宜速起出”。庞统“逡巡引退”。他刚一出去刘备就后悔了,又急忙把他请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座位,既不道歉,也不称谢,就像没事人一样,“饮食自若”。刘备见庞统不提刚才的事,反倒沉不住气了,问道:“刚才的对话,是谁的不对”?庞统立刻回答:“君臣俱失。”
这段记载与《三国演义》略有不同。《三国演义》中是刘备先向庞统说“软话”:“昨日之言,惟吾有失。”然后庞统才说“君臣俱失,何独主公?”可见庞统真不是阿谀奉承的小人,他坚决不拍马屁,即使后来说出“君臣俱失”这样略有让步的话,但还是坚持刘备也有“失”。而刘备则颇有些穷人乍富的感觉,不过他能及时认识到错误并隐晦地表达歉意,这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时候也属难能可贵了。但对比《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能明显地看出演义里的刘备被美化了。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三章 刘备 第九节
(更新时间:2006…12…23 8:34:00 本章字数:2958)
刘璋也没有坐以待毙,他派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人拒敌于涪城,结果却被刘备杀败,只好退守绵竹。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张任,史书说他“有胆勇、有志节”,而且很会打仗。在《三国演义》中他也是一员猛将,设伏射死庞统就是他的计策,在诸葛亮出场前没人能降伏他。
刘璋闻报,又急忙派李严“督绵竹”。没想到李严来了没多久就率众投降了刘备,刘备对李严也很不错,立即拜他为裨将军(当时政府认可的刘备官职也不过是左将军),而且以后对他也一直青眼有加,刘备临死托孤时的文官就是诸葛亮和李严。
绵竹又丢了,张任等人只好退保洛城。李严投降之后,刘璋谁也信不过了,只好派自己的儿子刘循督战洛城。这时的刘备“军益盛”,于是进围洛城,刘循、张任等人苦苦支撑了一年。这期间发生了两件事:一、除关羽留守荆州外,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赶来增援刘备;二、庞统在指挥攻打洛城时“为流失所中,卒”,庞统死时很年轻,只有三十六岁。他的死让刘备痛惜不已,“言则流涕”。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得到增援的刘备终于攻破洛城。张任被擒,刘备爱其才想要劝降他,却被拒绝。张任厉声说:“老臣终不事二主”,于是刘备“杀之”,并且“叹息”。
刘备一刻也没耽搁,立即进兵成都。成都城中此时有精兵三万人,粮食可支二年,最重要的是民心,城中吏民都很支持刘璋,“咸欲死战”。可是刘璋虽然很得吏民之心,却不得官员之心,越是高官越不忠于他,以前的张松、法正、李严等人就不说了,眼下成都被围,在这关键时刻他手下的蜀郡太守许靖竟然要跳墙出城投降!还好被及时发现了,刘璋的反映出人意料,他没杀许靖。真无法判断刘璋是仁慈还是暗弱,但仁慈过了度就是懦弱。也可能他已经打定主意想投降了,这样做是给自己留后路。同时刘璋又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让百姓经历战火,于是他最终选择了投降。
在成都被围数十天后,刘璋打开城门出降,他出降时“群下莫不下泪”。刘备和刘璋在成都城外再次见面,此时距两人上次在涪城亲切、友好的会见相隔整整三年。人还是那些人,只不过主客易势,不知道他们会作何感想。《三国演义》这样描写:刘备握着刘璋的手,流涕曰:“非吾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个人认为这段描写是老罗的一处败笔,仗也打了,地方也夺了,现在却哭哭啼啼地说什么“不得已”,感觉太假,特虚伪。如果要突出刘备的仁义,还不如写刘备说什么也不见刘璋呢,这样更让人信服。
刘备也算对得起刘璋,没难为他,还把他安置在南郡的公安,并且还让他把家财都带走,连他曾经佩戴的“振威将军”印绶也一同带走了,反正手下没有一兵一卒,拿着过干瘾吧。还在刘璋的请求下把他的长子刘循留在成都,并拜为奉车中郎将。
在刘备刚一起兵伐蜀的时候,曹操手下的谋臣赵戬就做出预言:刘备快完蛋了。他认为刘备“拙于用兵”,而且“每战必败,奔亡不暇”。更何况蜀地虽小可是地势险峻,很难征服。可事实是刘备真的打下了成都。那么他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项飞认为有这么三个原因:第一、刘备并非“拙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