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数三国豪杰-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第一章 后出师表
(更新时间:2007…4…26 16:57:00  本章字数:791)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第一章 结束休假
(更新时间:2007…7…30 18:00:00  本章字数:63)


  休假回来了,这一趟可真累!明天开始恢复上传!因为上两周没有更新,所以本周只有十个精,已经都加进去了,想加精的书又只能等下周了!');
 
 

第一章 公告
(更新时间:2007…9…1 23:01:00  本章字数:204)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
  起点一直不肯签约,让我感觉很不爽,不只是经济上的,还有一种不被认可的感觉。这部书写到现在写不下去了,我曾说过本书不会TJ,为了不食言,只好提前结束了(自欺其人)。但我还打算试一次,既是给起点一次机会,也是给自己一次机会,如果仍然不能签约,本章完成后就不再更新了——这也是《二袁》这一章写得这么长的原因。
  说实话,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希望大家理解。
  项飞
 
 

第二章 曹操 第一节
(更新时间:2006…11…10 12:40:00  本章字数:5710)


  
  曹操是曹嵩的儿子,可曹嵩是谁的儿子就不知道了,《三国志》说曹嵩“莫能审其出生本末”,只说他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瞒传》上说“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并且说曹操与夏侯惇是“从父兄弟”。很多史料及演义采信了这一说法,这很可能就是史实。曹操和夏侯惇都是沛国谯人以及曹操对夏侯惇的无比信任都从侧面验证了这一说法。曹嵩的养父曹腾可是个了不起的太监,司马彪的《续汉书》说他“素以仁厚称”,并且为国家举荐了很多贤才,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更了不得的是,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睿在太和三年追尊曹腾为高皇帝。一个太监能享此殊荣并受祭祀,大概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项飞读史不少却也没见过第二个这样的太监。
  曹操一名吉利,小名阿瞒。《三国志》说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简而言之就是不务正业。《曹瞒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曹操的叔父见曹操游荡无度,就几次让曹操的父亲进行管教,曹操“患之”。有一天曹操和叔父在路上相逢,立刻假装中风。叔父赶快跑去告诉曹嵩,曹嵩跑来一看,曹操好好的。于是就问儿子怎么回事,曹操说:“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而。”从此以后,叔父再说曹操的不是,曹嵩都不信了。曹操“于是益得肆意矣”。
  曹操后来成为一方霸主还是不能改掉“任侠放荡”的毛病。他有时候和众将在酒席间恣意谈笑,说到高兴处,伏案狂笑,一头扎到盘子里,弄得满脸汤汤水水,连头巾都弄脏了。
  曹操的父亲曹嵩官至太尉,有人说这是买来的官,项飞认为不排除这种可能性。这在汉制中可是常设官职里最大的官了(太傅最大但不是常设官职),位居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首。所以说曹操也是高干子弟,他也因此得以见到了很多名士。多数人对曹操不以为然,以为他只是一般的纨绔子弟,只有少数几个人看好他。其中包括太尉桥玄,他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岂在君乎?”可见桥玄对曹操评价之高,《魏书》更是记载桥玄甚至把自己的身后事以及家人都托付给曹操。当时以点评人物著称的许子将给曹操做出了妇孺皆知的评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二十岁的时候举孝廉,随即当上了洛阳北部尉,负责地方治安。他准备了数十根五色大棒(没有胡萝卜),对犯禁者“皆棒杀之”,而且“不避豪强”。结果京师治安很快好转,曹操因此被升为顿丘令。这种铁的手腕在曹操一生中随处可见,越是治乱世,越要讲法制,用重典。在征讨袁谭时,曹操征用当地百姓凿河。百姓苦不堪言,干脆逃跑。曹操于是下令捕而杀之。百姓躲不下去了,只好来大营见曹操求饶。曹操说,饶了你们,有违军令;杀了你们,于心不忍。你们还是跑吧,藏好了,别让军士找到。项飞第一次看到这件事,是在《三国演义》里,一直以为是虚构的。后来读《三国志》这段文字赫然在目,这才知道原来这是真实的历史,而不是艺术家的创作。而且马踏青苗,割发代首这件事也见于《魏书》,这些都是史实不是虚构的故事。《魏书》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曹操有个宠姬常陪伴在左右。有一次曹操白天困了,想睡一觉,就告诉宠姬:“过一小会叫醒我。”可是宠姬看曹操睡得很香,就没叫醒他。曹操一觉睡到自然醒,醒来大怒,“棒杀之”。就是凭着这种铁腕统治,曹操才能克敌制胜,成就霸业。
  《魏书》说,曹操没做多久顿丘令就因为从妹夫宋奇被诛而“从坐免官”,但随即“以能明古学”而拜为议郎,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曹操的文学功力。这时,突然爆发了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起义军因头裹黄巾,状似飞蛾,而被统治阶级蔑称为“蛾贼”。曹操被任命为骑督尉参与讨伐,并凭借战功一路升迁,最后被拜为东郡太守,这时曹操作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不就,称疾归乡里”。《魏书》对此的解释是,“权臣专朝,贵戚横恣,太祖不能违道取容”,就是曹操不肯同流合污。于是归乡,筑屋城外,春夏读书,秋冬弋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