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怎么想的。乌桓可真是屋漏偏逢雨,不但被匈奴暴打,还被请来的帮手趁火打劫,从此开始与大汉为敌。不过范明友将军对付乌桓还真有一套,乌桓的每次来犯都被他轻松击退,所以乌桓至少在表面上还没有与汉朝撕破面皮。
后来王莽篡位,成立了新朝。他也想击退匈奴,于是集结全国各地人马。还让乌桓也赞助了一支军队,驻扎在代郡,还把乌桓的军属都安置在各郡县中,实际上就是人质。乌桓本是个游牧民族,他们不愿在某地常驻,而且又水土不服,所以就打报告,想要撤回赞助,但是王莽没批准。这些乌桓驻军一看,你不批我们就自己跑,于是纷纷开溜。可是家属都当了人质,他们无处可去,干脆就结伙为盗。王莽也没含糊,立刻把在各郡县中的人质都杀了。这样一来,双方就结下怨了。匈奴乘机收买乌桓领导人,于是乌桓和匈奴就联合起来了,经常侵扰边境。
到了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掩击乌桓。结果乌桓事先得到消息,急忙逃走。马援追斩百级而还。没想到乌桓随后掩杀,马援“晨夜奔归”,损失战马千余匹,可见那时的乌桓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到了第二年,匈奴内乱,乌桓借机进攻匈奴,匈奴被迫“转北数千里”。而此时的刘秀也调整了对乌桓的策略,放弃了武力征讨,加强了政治攻势,其实主要就是用钱收买一些重臣,让他们多说大汉的好话。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使乌桓表示愿意臣服。辽西乌桓大人郝旦亲自率众人前来朝见,还封上不少贡物。光武帝很是高兴,重赏了他们,对其中愿意留下来的同志还安排了比较重要的职务,同时采纳大臣的建议,重设乌桓校尉,专门管理乌桓事务。自此,汉朝和乌桓开始了蜜月期。可是到了东汉后期,双方关系又开始紧张。灵帝时辽西乌桓势力较强,他们的大人叫丘力居。丘力居死后,他的儿子楼班年纪小,由丘力居的侄子蹋顿代理政事。《后汉书》和《三国志》都说蹋顿“有武略”,其他的乌桓也都愿意服从于他,于是就形成了以蹋顿为首的乌桓势力集团。
后来,袁绍与公孙瓒交战,双方正在相持阶段,蹋顿卷了进来。他明智的选择了袁绍,以和亲的方式结为盟友,然后发兵助袁绍,最终击败公孙瓒。袁绍对此很是感激,“矫制”封蹋顿和其他部落的首领为单于。后来楼班长大,乌桓奉他为单于,蹋顿称王,但实权还在蹋顿手中。
这时的乌桓侵扰曹操的后方摆明了就是在帮助袁氏集团,所以曹操决心好好教训一下他们。蹋顿虽有武略,可还不是曹操的对手,很快就被赶到塞外。
真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这边刚赶跑了乌桓,那边高干又反了。高干是袁绍的外甥,被袁绍任命为并州牧。他在曹操攻下邺城的时候就已经投降了,还被任命为刺史。现在看曹操忙于征讨乌桓于是就挟持了上党太守,“以州叛”。曹操对降将一向比较宽容,就连杀了他一子一侄还有爱将典韦的张绣都以礼相待。可是高干不一样。张绣是一方割据势力,独霸一方,而且是在双方开打之前就投降了,虽然降而复反,但曹操总觉得错在己方,所以他能不追究张绣。但是高干不同,他是看曹操忙于征讨乌桓无暇顾及他才反的,而不是曹操侵犯了他的利益。更何况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属于近亲,曹操本来就不太放心,这回借机一并收拾掉,一劳永逸。于是从此派乐进李典击之,迫使高干退守壶关城。
建安十一年正月,曹操亲征高干。高干派亲信守城,自己则亲自跑到匈奴单于那里求助。单于可没上当,也不愿意得罪曹操,于是拒绝了高干。就在高干要返回壶关城时,传来消息壶关城失守。这下高干无处可去了,只好逃往荆州,准备投靠刘表,可是在半路上就被捕杀了。
这时的袁尚和他的另一个哥哥袁熙(就是曹丕的妻子甄氏的前夫)无路可走,只好去投奔乌桓。乌桓的实权人物蹋顿不但与袁绍关系密切,而且还有和亲之好,算起来蹋顿与袁尚袁熙还是亲戚,因此很痛快地收留了二袁。收留就收留吧,蹋顿还经常由塞外进兵,骚扰塞内。更可怕的是,《后汉书》记载,当时袁绍的旧部,即“幽冀吏人”们纷纷跑到乌桓投奔袁尚,前后共有“十万余户”。大家看仔细了,不是十万余人,是十万余户!可见袁绍经营河北多年,实力不可小觑。在袁绍死后,那些忠于袁绍的“吏人”便开始效忠于他指定的接班人。不远千里,拉家带口前来投奔,眼看着袁氏集团又要死灰复燃,这是曹操绝对不能容忍的!于是曹操决定斩草除根,立刻开始筹划,准备征讨乌桓。
准备工作是细致而又困难的,甚至开凿了两条渠。一条名为平虏渠,另一条可以通海,名泉州渠。这需要一些时间,在这期间曹操也没闲着,他于建安十二年春二月下令大封功臣。曹操素以号令严明著称,赏罚严明是治军治国的根本手段,有罚就要有赏。虽然曹操在各次战役中对有功之人都会“赏”,但像这次范围之大,规格之高却是第一次,仅封为列侯的就有二十多人。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次受封的除了功臣,还有不少阵亡或故去的功臣的家人,这让大家很受感动。跟着曹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所受封的官职都是经过朝廷认可的,也就是“真的”,皇帝就在手中,要封什么官还不是曹操一句话?而且货真价实,如假包换,那任命证书上还有皇帝的大印呢!这个好处是其他割据势力所不具备的。另外还有一点曹操说得明白。他说,我受朝廷大赏,食邑三万户,现在愿意拿出来分给大家。这时的曹操已经基本拥有了北方,不差这三万户,但是这样一来受封的人就不一样了。因为有的人是受“皇封”,有的人是受“曹封”,虽然都是曹操的意思,但感觉上还是不一样。因此就有了夏侯惇宁要魏官不受汉职的事,这是后话,下文会有详细叙述。
封赏完毕,就要进讨乌桓了。可是很多人说,袁尚已经被打得这样惨,他投靠乌桓也未必能有什么作为。反倒是荆州那里有些不妥。一旦我们深入北方,刘备必会权刘表偷袭许都,那可很难办。只有谋士郭嘉料定即使刘备提出这样的建议,“表必不能任备”。曹操认为郭嘉的观点很对,于是进讨乌桓。
这可真是漫漫征途,一直走了好几个月。到后来没有路了,就开山为路“五百余里”,直指敌人盘踞的柳城。在离柳城二百多里的时候,蹋顿已经得到了消息。于是带领袁尚、袁熙还有几部乌桓前来迎敌。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双方在白狼山遭遇。这是一场遭遇战,当时曹操的重骑兵在后面还离得很远,曹操率轻兵在前,人数少不说,而且没有重装备。乌桓骑兵有几万人,大家都很紧张。曹操登高观察了一阵,发现乌桓人数虽多,但队伍不整,认为可以一战,“乃纵兵击之”。张辽作为先锋,奋勇当先,取得全胜。蹋顿被斩,“胡汉降者二十余万”。袁尚、袁熙却跑掉了,他们继续向北,逃往辽东。这时候他们身边还有数千人,而且还有被击溃的几部乌桓单于。
这时曹操手下有人建议,辽东太守公孙康一直恃远不服,二袁又跑到那里去了。既然大军已经到这了,应该借机进军,把这两股势力都灭掉。可是曹操却说,我正要等公孙康把二袁的首级送来,就不麻烦各位了。于是下令回军。果然,没多久公孙康真的把二袁的首级送来了!诸将觉得很奇怪,就来问曹操。曹操解释说,如果我大兵压境,二袁和公孙康必然会联合起来;如果我们撤兵,给他们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相残杀。《三国演义》中把这一奇功记在了郭嘉的身上,不管这是谁的奇谋,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这一仗打得很顺,但是行军却很艰苦。《曹瞒传》记载,当时天寒,而且又旱,二百里之内都没有水,凿地三十余丈才得水;又赶上缺粮,杀马数千匹为食。回兵之后,曹操把曾经劝他不要出兵的人都找来,大家不知其意,以为要怪罪他们。结果曹操却重赏了大家,还说我这次出兵是行险,侥幸得胜,都是“天所佐也”,不可以常用,更不可以为后世之师。大家的建议是“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希望大家以后不要有顾虑,照常提建议。
进兵虽然艰难,回兵却一路坦途。途经碣石的时候曹操在山上饱览了壮丽的沧海景色,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