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的故事-第8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萌乎不震不正:萌:本意指“植物发芽”;震:动;正:或指“止”。

  殆:大概,几乎。

  杜德机:杜:杜绝,堵塞;德机:亦作“德几”。犹生机。

  瘳:病愈。

  杜权:谓闭塞中有所变动。

  天壤:天和地。

  踵:脚后跟。

  善者机:蠢蠢欲动的迹象,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意思。

  不齐:谓生机变化莫测,前后不一致,忽有忽无,忽静忽动。

  太冲:阴阳交会的地方。:“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太冲。”高诱注:“冲,调也。”

  衡:平衡。

  鲵:或谓泛指“大鱼”。

  鲵桓之审:或谓“大鱼盘桓逗留的地方”。

  九渊:九渊之说,出于,指鲵桓、止水、流水、滥水、沃水、氿水、雍水、汧水、肥水。

  自失:谓自知道行尚浅。

  走:逃跑。

  未始出吾宗:没有显露出自己的底细,装出一副懵懂少年好学地样子。

  委蛇:同逶迤。

  弟靡:谓柔顺而随波逐流。郭象注:“变化颓靡,世事波流,无往而不因也。”

  爨:烧火做饭。

  食豕:拿东西给猪吃,喂猪。

  块然:木然无知貌

  纷而封:或谓“涉入世间的纷扰却能固守本真”。

  名尸:名誉之主,谓囿于名誉。人与万物一样,只是一物而已。与行尸走肉意思相近。

  谋府:指谋虑所从出之处。

  事任:犹言承担职务。郭象注:“付物使各自任。”

  知主:智慧的主宰,出主意的人。

  朕:我。中国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秦始皇之前普通人也可称朕。

  不将不逆:不刻意去逢迎也不刻意去排斥。

  应而不藏:应者,指照镜子,原本地反映事物本来的面目。

  儵:同“倏”。倏忽:迅疾。意指岁月飞逝。

  视听食息:看,听,吃,呼吸。

第73章 庄子的应帝王并非无为而治

  正如前面所述,庄子内篇最后一篇果然是写“帝王之治”的。

  不过!并不仅仅讲帝王之治,还讲了人民自治。

  把帝王之治与人民自治两个部分综合起来,就成为“天下之治”了。这也是庄子这篇的主旨:天下治才是大治。

  帝王如何治国呢?

  应该说!道家认为帝王如何治国呢?

  看了好多解读的文章,大多数解读者的结果是:无为而治。

  其实并不然!道家或者说庄子并不仅仅是讲无为而治的。认为无为而治,是因为解读者没有读懂道家的道、庄子的道。一知半解,知表不知里。

  无为而治只是解读者根据文字的表述而认为的,却并没有读懂表述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意思。

  正如篇里列子的师父说列子的那样:“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我教你了,可你并没有听懂。就跟“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一样。有雌无雄,我教你再多你却没有理解,有再多地雌也是无用的,哪里有“卵”焉!

  还是那句话,没有读懂道家的道、庄子的道,你就无法读懂老庄。

  在篇里,庄子还是循环渐进地讲的,一步一步来讲的。可能还是考虑到了某些理解能力差的人,和那些成见太深的人,才这样不厌其烦,重复地讲。

  在篇的第一个故事里,庄子就举了两个事例,方便我们理解。

  “有虞氏不及泰氏”,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虞氏是指舜,泰氏是指伏羲氏。两人都是古代帝王,为什么舜比不上伏羲氏呢?

  注意了!这个解读在前面已经解读过多少次了。但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庄子还是重复再讲一遍。

  为什么舜比不上伏羲氏呢?

  因为!两人的境界不同,一个是站在人与社会这个范畴、高度上来看待、处理人间世事的。虽然也能够把社会治理得很好,可毕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能彻底根治。

  要想解决人类社会的问题,就必须根治,就必须找到人类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何根治呢?

  那就要采取伏羲氏的方法,站在道的高度上来治理社会。

  舜是站在人与社会这个范畴、高度上的,而伏羲氏是站在道的高度上的,两者境界差距大了。

  站在人与社会的范畴、高度上,人的境界就低,就只能看到人与社会的关系。

  而站在道的高度上,人不只是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人还是天地间的一分子。人与万物一样,都来源于道。人与万物是兄弟姐妹,天地是我们的父母。

  站在人与社会关系这个角度上,我们的境界就低,我们就会争名夺利,争生存,争一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是糊涂人生。不仅仅是糊涂人生,还造成了社会的混乱。

  而我们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问题,我们的境界就高了。我们就会淡泊名利,不再追求身外之外。因为!人与万物都来源于天地,人与万物是兄弟姐妹,天地是我们的父母。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我们会很理智地生活,不折腾。

  说白了,人是要死的,你争那么多有什么用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白驹过隙,生命过客。

  如果还不理解的话,这么说吧!人类历史记住了几人?人类历史上有多少人来过?到底记住了几人?你说你?你争什么呢?不会超过五代,你的后代就把你忘得一干二净了。

  要是还不理解的话?这样说吧!你家五代以上的祖坟你都可能不知道在哪里了,更别说他们曾经对你有过什么恩德了。你说?你争什么?你的后代一样会把你忘记,更别说别人了。别人可能在你死后十年,就彻底地把你忘记了。甚至!在你还活着的时候,就不曾记得有你这么一号人物。

  因此!道家的“帝王之治”就出来了。

  那么!道家的“帝王之治”是如何治世的呢?

  其实!不用说了,已经说出来了。可是!就是有人理解能力差、有人成见太深,让你不得不更直白的说出来。

  道家的“帝王之治”就是:教导世人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看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天地的关系。

  也就是要让世人重新建立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

  人生观错误了,境界低了,只会沉溺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不能自拔,无法解脱自己。

  中的第二个故事,也是讲“帝王之治”的。

  从理论上来讲,社会是需要治的。但是!关键是如何治?

  第二个故事,也是让许多解读者误解的,并以第二个故事来作为证据,证明庄子哲学思想是“无为而治”。

  其实!庄子是在讲,社会如何治。而不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

  就第二个故事来讲,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社会需要制定律法来约束世人的行为吗?

  第二个故事中说:“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

  鸟儿尚且懂得高飞躲避弓箭的伤害,老鼠尚且知道深藏于神坛之下的洞穴中,以便逃避熏烟凿地的祸患。

  难道世人竟然连这两种小动物都不如?都不知道如何规避灾难,还要你去为他们设置律法,规范他们的行为?

  关键是你的方法不对,而不是不需要治理,这个社会是需要帝王来治理的,但是!必须对方法。“夫圣人之治也,治外夫?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设置律法规范社会行为,那是治表面,而不是根治。治理人类社会是需要根治,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制定律法是不能根治人类社会问题的。

  接下来第三个故事,就写“请问为天下”了。

  到底怎么治理天下呢?

  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这句话是承接上面的故事而来,不要教条这句话的本身意义。古代人惜墨如金,或者说文笔就这风格,你必须承接上面谈的话题,连贯起来理解。

  上面第一个故事说了,要让世人建立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三观正确了,社会基本上无须大治了。因为!世人比那两种小动物强。那两个小动物都知道如何规避灾难,难道世人还要我们去教他们如何规避灾难吗?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