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那些喜欢经商的人,或者其他原因的人,就隐身于都市之中。毕竟!在都市中生活更方便一些。
道家也是人,需要与人接触,需要融入社会,入乡随俗。表面上要过周围人一样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生活,融入你的生活圈,不**特行,不另类。
宋荣子所追求的那样,才是真正的道家,真正地人!做人当如此!
宋荣子他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觉得不过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去追求。
即使如此,他还是没有达到最高境界。
宋荣子都做到这样了,可庄子认为他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
因为!宋荣子还没有进入心界,没有修炼心界功法。
心界!心理世界。
宋荣子只是在现实世界中做的很好,达到了做人、做一个道家的标准。可他并没有研究心理学,研究教育心理学。用现代科学来讲,他没有利用“心理传媒学”,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开来,影响世人,造福世人。
不!是影响世世代代的人。
宋荣子只是影响了一个宋国,影响了宋国一时,他的后半生。而不是大周天下,不是人类。
要造福于人类,造福于世世代代的人,让世世代代的人都效仿你,才是最高境界。
庄子认为要像列子那样:“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列子是最早研究心理学的道家之一,可遗憾地是,他的书被扣上“伪作”加“胡说八道”。
在庄子时期,没有“心理学”这个词,也没有“心界”这个词。反正!是研究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教育心理学”或者叫“心理传媒学”的。
在心理世界里,我们无所不能!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心理想象的世界里,不食人间烟火,御空飞行,孙悟空一般地变化都可以。
把心界、心理学先放下,不说这些而说实际的东东,说结果。
庄子认为:我们不仅要用我们的行动去影响帮助周边的人,帮助天下人,还要帮助世世代代的人,帮助人类正确认识自己,选择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选择正确地生活方式。而不是要名、利,人生不是追逐名利的角逐场。
这才有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第5章 如何才能做到《逍遥游》之三
不追求自己的存在感,哪怕别人把你当空气,该怎么做事还是怎么做事,这就是“至人无己”。し
不追求别人认为的那种功劳,做该做的事。在不影响生命的前提下,该做就做,不能做就不做不强迫自己做,这就是“神人无功”。
不追求名,不追求利,做该做的事。在不影响生命的前提下,该做就做,不能做就不做不强迫自己做,这就是“圣人无名”。
活着是目的,是任务,一切影响生存的事不去做,一切有利于生存的事就去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的第二部分中的第三片段,是从“尧让天下于许由”到“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止。这一段是讲“名”与一个人的能力爱好,以及人生的追求。
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认为许由更合适治理天下,更有那个能力和德行。许由没有接受,认为尧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不需要他来治理。如果他来治理的话,大概情况也就这个样子。所以!没有必要。如果他一定要来治理的话,那就是为了“名”。
由此!许由发表了一番感慨,认为: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这段话翻译过来的大意就是:鹪鹩在深林中筑巢,只要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水,只要肚子喝饱。
人生也不过如此,为了活着,为了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
许由接着还说: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这段话翻译过来的大意就是:请你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没有什么用!厨子虽然不下厨,主祭的人却不应该超越权限而代行厨子的职事。
各人有各人的人生轨迹,各人有各人的兴趣爱好。你的人生轨迹、职责是当了天下君王,治理天下。而我!我也有我的人生乐趣。
其实!这一段的整体意思就是:“名”是身外之物,不是要刻意去追求。名是别人给予你的评价,而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都不是刻意追求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得来的。
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不同,所得到的也不同,不管得到的是什么,都不是刻意追求来的,都是自然而然地得来的。活着!才是人生的目标和目的,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才是我们活着的任务。
人因自性而活,只有按自性而活,生活才有乐趣。
自性!一个人的自然本性。天性!天生就是这个性格、本性。
因为自性的原因,形成了我们不同地兴趣爱好,从而造成了我们不同地人生轨迹。有人从事这个职业来谋求生存,有人从事那个职业来谋求人生。因此!尧得到了天下,而许由隐居山林。
也由此而引申:这个人是领导管理者的命,那个人是当科学家的命,那个谁又是经商的命……最终一句话: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都都不过是为了活着。
的第二部分中的第四片段,也就是最后一部分,是从“肩吾问于连叔曰”到“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止。这一段是前面的总结、综合解释,延续后文。
这一段文的大概意思是:
肩吾向连叔求教,肩吾从接舆那里听到关于心界的事,不理解、不接受,认为是胡说八道。
连叔问:“他说的是些什么呢?”
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那么专注,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不可信。”
连叔听后说:“是呀!对于瞎子没法同他们欣赏花纹和色彩,对于聋子没法同他们聆听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是形骸上有聋与瞎吗?思想上也有聋和瞎啊!这话似乎就是说你肩吾的呀。”
然后!连叔就解释说:当一个人的德行达到这个境界后,他已经与万事万物混同一体了。所以!根本不需要人为来治理,人与万物都自觉地遵行这个原则去生活,天下不需要别人来管理,所以!谁还会把管理天下当成回事!
一般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他所留下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可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仁君来,他怎么会把忙着管理万物当作己任呢!
北方的宋国有人贩卖帽子到南方的越国,越国人不蓄头发满身刺着花纹,没什么地方用得着帽子。
尧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内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见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怅然若失,忘记了自己居于治理天下的地位。
以上段落太长,不是很好理解。
关于“姑射山神人”,那是心界中的人物,不是现实世界中的人物。是道家修炼心界功法的时候出现的人物,是“心理人物”,是“偶像”,也是修道者想达到的境界、目标。
对于这一种文字,我们要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道家是最早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不是迷信,心理世界是存在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理世界,只是在庄子时期研究的方向不同。庄子等道家研究的是“心理传媒学”,是想通过心理世界去影响别人。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结合上下文理解起来并不难。意思是:别人不需要的东东你去推销是没有结果的!越国人不蓄头发满身刺着花纹不戴帽子,你向他推销帽子自然是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