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
“所以!我想告诉你!你杀死田文的事,一直捏在他的手里,他随时都可以翻案。容儿!”
“娘!”
“去吧!去吧!你们两个,今天什么事也不要做,给我休息!”
“娘!”
养娘命令下去,让容儿跟庄子两人,今天什么事也不要做,到厨房里去休息。做饭的事,让买卖的小姑娘包了。
至于青儿,她自然是没有安排,她也管不了这个无法无天的野丫头。
对于田公子可能知道她杀死田文一事,容儿早就猜到了。要不是田公子喜欢她,她早已死了。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才不敢拒绝与他来往。才造成后来的结果,一直被田公子纠缠着。
如果没有这一层关系,以容儿的精明,早就断绝与他来往了。
如果不是为了报养娘的收留之恩和救命之恩,如果不是为了等庄哥哥的消息,容儿早就离开齐国了。
正是因为有着许多原因,有着许多人生的无可奈何,她才留在齐国的。
今天听养娘的口气,好像养娘愿意跟随她离开齐国了。
不过?容儿还是拿不准?养娘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在试探她?所以!她没有敢表态。
她是在宋国长大的,她的美好记忆都是在宋国。所以!她以为自己是宋国人。如果有机会离开齐国的话,她还是愿意跟随庄哥哥回到宋国蒙县墨家分坛的。
那里!是她的故乡!是她与庄哥哥成长的地方!在那里!有着一个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到厨房,容儿与庄子两人都觉得很累,也没有多说话,把厨房的门掩上,就坐到了床铺上。
两人先是盘腿打坐调息,结果还是感觉累,就和衣躺了下去。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杨青儿跟个无头苍蝇一样,屋内屋外蹦达着。没有人理她,觉得没有意思,就一个人从家里出来了,往南门方向走。
对!今天没事!我就去稷下学宫那边守着,看见那个叫孟轲的人出来了就跟上他,然后找个机会,狠狠地捶他一顿。
不管你如何巧舌如簧,你骂我祖父是禽兽我就跟你没完!我要打得你怕!让你一辈子都不敢说这句话,让你一辈子都不敢见人我?
从半上午开始,齐国的都城、战国时东方第一大繁华城市,又开始热闹了起来。大街上不时地驶来一辆辆豪华马车,一个个本地的、从外地来的土豪、富二代们,坐在豪车内说笑着。
就跟现代社会一样,土豪、富二代们开着豪华轿车出来摆显。
在战国时期,家里有一辆或者几辆装修豪华的马车,就跟现代人有豪车一样,都是身份的标志!
大街上的行人也很多,观光的,购物的,各国各地前来做生意的,络绎不绝。
杨青儿没有心思观光,快步往稷下学宫走着。不觉间,就到了稷下学宫门口。
此时的稷下学宫门口,很是热闹。
稷下学宫的海报公布出来了,从明天起,明天后天两天,是道家学说传承人庄子先生讲解道家学说,并接受听众的提问。
这个田公子,他没有骗人,还真的安排了庄子讲道的事。
在稷下学宫门口转了一圈,没有看见孟轲,杨青儿就在稷下学宫的斜对面找了一家茶楼,要了一壶茶,喝了起来。
喝茶消闲是假,观察稷下学宫门口的动静是主要。
稷下学宫的正门外面大街上,有许多茶楼、饭馆、酒肆、客栈,是专门接待前来稷下学宫的天下才子的。前来稷下学宫的才子,在还没有投拜师贴之前,在还没有找到吃饭、住宿的地方,一般都停留在大街上的这些地方。
那些投了拜师贴的才子,也经常从稷下学宫里面出来,邀上三五好友一起来饭馆、茶楼、酒肆消费。
临近中午时分,来茶楼喝茶的人多了起来。
这家茶楼,不仅全天候提供茶水,也提供酒菜、饭食,是灵活经营的那种。
杨青儿等得有些着急了,不知道是要回去吃饭还是在这里吃。回去吃,可以省钱,她的性格注定她是穷女,身上不会有太多地钱。
她本来就是个急性子,要不是有目的要找孟轲,她才等不了这么久。
“你知道?孟轲昨晚上就走了!”
“孟轲?”
“孟轲昨晚上就走了?”
茶楼一楼大厅靠里面窗户下,几个正在喝茶的人,说起了孟轲的事。
其中一个人说道:“我亲眼看见他走的,走得很匆忙!唉!也是!遇上这档子事了,他哪里还敢在稷下学宫呆下去……”
第541章 孟子离开稷下学宫
昨天下晚,与庄子辩论完之后,孟轲回到自己的住处,坐立不安。
他为人处事一直都很谨慎,说话都特别地注意。哪里想到?怎么就偏偏遇见杨朱的孙女儿杨青儿这个变太了。
真的!秀才遇见兵,有理也说不清。
遇上杨青儿这种人,你跟她根本讲不清道理。
再说!他觉得跟庄子也请不清道理。
在庄子面前,他们儒家从根本上就错误了。庄子就这么认为的,你想辩驳他,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既然你都辩驳不了庄子,就说明你真的骂了杨朱。
“我这不是?我这不是?我?我不就是打个比方?我说!举手之劳都不愿意帮助别人,那还不成了禽兽了?那人跟禽兽有什么区别呢?我这不是比方说吗?我?”
孟轲很是憋屈!
他在心里无数次给自己辩解,可是?你自己对自己辩解又有什么用呢?
人家杨青儿就抓住你骂了“杨朱也!禽兽也”这么一句,就这么认为你骂了她的祖父杨朱,就跟你纠缠不清。
而庄子呢?他不抓住这一点不放,而是!从儒家的角度来解读,不仅认为你的话是错误的,而且还引申到你们儒家的理论出发点是错误的。
人家直接说,你们儒家是站在管理社会、国家的角度来讲事的,而不是站在人的角度上来说事的。
人家说:社会、国家是人与人的组合,只有先救人、治人,然后才能谈救国、治国。
在庄子面前,他觉得自己很难驳倒他的道家学说理论。真的!就目前来讲,他无法驳倒庄子所讲的道家理论。
人与人的组合才组合成社会、国家,也确实是那么回事。国家是因人而形成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才形成了国家这种模式。所以!国家机构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
这一点!他也无法驳倒庄子。相反!他也必须认同这个观点。
可是?个体的人应该如何来教化呢?
不使用儒家的办法,不推行周礼,我们用什么来教化子民?
道家的出发点是站在个体人的角度上,先把社会、国家化整为零掉,对个体的人进行教化,然后再进行重整,把个体的人组合成家庭、家族、团体、国家。
而我们儒家,是直接站在国家管理者的角度上,来教化子民,不是更快、更有效吗?我们儒家是先把个体的人组合成社会、国家,进行统一教化。然后!再进行化整为零地教化。
难道?这样不行吗?
道家是先把社会、国家化整为零,然后再重组。而儒家是因势利导,利用国家机构把个体的人组合起来,进行统一教化。再然后!进行化整为零的教化。
儒家与道家只是理论的出发点不一样,而并不是说儒家的这个理论就是全盘错误的。
难道?道家的理论就那么完美了?
道家把社会化整为零后,假如?重组不起来呢?
如果是那样地话?社会、国家不就彻底地散了?
事实证明!道家的重组是失败的!
只会造成更多地人去深山隐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让人逃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
而我们儒家,倡导地是“积极人生”。
想到这里,孟轲又有了与庄子辩论下去的信心。
可是?一想起杨青儿的那个架势,他又畏缩了。
左思右想,最后!孟轲还是决定:暂时离开稷下学宫,暂时躲避一下杨青儿的纠缠。
惹不起、讲不清,我躲你、让你还不行?
孟轲留下一封书信,也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带着自己的书童,带着他的遗憾,连夜离开了稷下学宫。
这是孟轲也就是后来的亚圣孟子,第一次来稷下学宫。他停留的时间很短,就在杨青儿的威胁下,悄然离开了。
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