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东坡这哥们儿-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粪土‘朝野’万户侯”的味道与风采!

但东坡毕竟还是先夸了皇帝,反而是性格内向沉稳的兄弟苏辙胆子更大,矛头直接按题目要求对准了皇帝本人,并且没给皇帝留一点脸面,答卷摘要大意:“……古代圣人无事则深忧远虑,临事则不惊不惧,陛下却行事相反:天下无事则不忧不虑,吃喝玩乐,一旦有事则既惊且惧,这是圣的哪门子人 ?'…'

尤其近岁,宫中妃嫔千计,华歌艳舞,您老人家酒色无度,疏理政事,既少听大臣忠谏,又不问朝野民情,如此日久,臣下必怠,百姓日苦,国将何存?”

这些堪称“反革命”的言论要是发表在了近代某时期,那苏辙这条命就算交代了,但仁宗皇帝却度量非凡,发话说:“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

最终录取入等四人,苏东坡反而以“文义灿然”被选入了制科考试的三等,连大逆不道的苏辙也入选了第四次等。

宋代制科选士分五等,一二等实际上跟今天的有奖购物能得百万大奖相似,也就是忽悠着傻冒的顾客玩玩,从来都是空缺,以下三等又分为:三等、三次等、四等、四次等、以及等于没及格的第五等。所以东坡的第三等其实就是第一等。

宋朝开国以来入第三等的,也仅有过叫吴育的一人,而且吴育入的还是第三次等,而苏东坡是第三等,比他高了半格,所以,这次苏东坡得到的,是大宋朝开国以来百年余唯一的实实在在状元郎!

不但如此,兄弟俩通过这次制考终于被皇帝见识到了他们的才华横溢,发榜后仁宗皇帝曾兴奋的对高皇后说:“朕今日为子孙找到了两个宰相!”

将来的两个宰相啊!不是有皇帝张嘴金口玉言之说吗?苏门看来要一门出双相了!

其实这次苏门兄弟再次高中是朝野高人们意料中事,这次考试前苏辙突病,宰相韩琦为此专门奏明宋仁宗说:“今岁应召制科之士,唯苏轼、苏辙最有声望,今闻苏辙偶染病,未可试,如此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试,甚非众望。”

为了让苏辙能参加考试,韩琦请求皇上将考期推后,仁宗皇帝还竟然真的同意了,将考期后推到了九月!苏门名气可见一斑。

尤其据李方叔的《师友谈记》记载:考前,宰相韩琦曾对下人感慨:“我就纳了闷了,二苏在此,竟还有这么多人敢来和他们较量,看来缺少自知之明的人还真不少啊!怪哉!”

宰相此言传出,原打算请人推荐报考的人竟然弃考了十之八九,看来苏家之才名从朝堂已经扬遍天下!

苏氏兄弟――尤其是苏轼这下做官的资本更足了,东坡仕途眼看又是一片灿烂如锦!历来好事多磨,现在时光已经磨去了五个年头,官运也该到苏家了吧!

实际上苏家官运已经提前到来了一年,早在去年苏氏兄弟等待制考之时,老爸苏洵的跑官就终见成果,未经考试被封校书郎,其后又被命修礼书,也就是专职为皇家作传,这正是苏洵的特长,老苏家的运气来了!

但对于苏东坡来说,最兴奋的莫过即将结束近期半年的苦捱了。

之前的半年,自嘉祐六年的正月,东坡和苏辙为了集中精力复习备考,便从家中搬到了清静的怀远驿,在这儿闭门读书,这半年多俩兄弟看来从老爸手里要钱不易,连最爱吃猪肉的苏东坡都吃了半年斋。

九、一皛三白待业饭

苏家小康可不等于东坡手里有钱,这时期苏家的财权肯定控制在老爸苏洵手里。

据传东坡此期间的生活过得相当清贫,多年后苏东坡与好友刘贡父扯起了这时的饭食,得意的调侃:“那时我兄弟俩每天进餐都以“三白饭”为主食,味道鲜美,赛过人间八珍,至今难忘啊。”

刘贡父也是位馋猫,闻听“三白饭”美味?当下不禁口内生津,连忙追问东坡是何名家菜肴?

苏东坡一本正经:“一碟白萝卜、一小撮白盐、一碗白米饭,三白也。”

哦,生萝卜蘸盐巴下白饭呀,刘贡父大笑之余决定让东坡再次领略三白饭妙味,这是个比苏东坡还喜欢开玩笑的家伙,不几日便发专柬请东坡到府品尝美味“皛饭”。

东坡早就忘了自己吹嘘过的“三白饭”,又天生喜好新鲜美味,当然兴冲冲的去赴宴了。刘贡父热情非凡,领苏东坡上了餐桌,饭菜早就摆好了:一碟盐、一碟萝卜,一碗白米饭。

刘贡父笑咪咪的解释:“知道你喜欢吃“三白饭”,今天特地请你解馋,这不就是你说的“三白饭”吗?在我这里把三个白字摞到了一块,雅号:“皛饭”!”

苏东坡心里明白,被哥们儿给涮了,却不动声色,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口中直夸:皛饭,好吃!

辞行时邀请刘贡父:“兄弟明天答谢哥哥一餐“毳饭”,务必赏光啊。”

刘贡父知道东坡饶不了自己,但心中却难以忍耐对“毳饭”的好奇,三种长毛的东西总得是个荤菜吧?第二天便兴匆匆地到了苏府。

苏东坡也是热情招待,沏上清茶,一通胡侃,时已过午,腹内如鼓,却不见饭菜上桌,苏东坡却是聊兴不减。

刘贡父饿得实在忍不住了,只得提醒老苏:该开饭了呀,吃完“毳饭”咱再聊?

苏东坡像是刚被提醒,连忙抱歉慢待,领客人到了餐厅,刘贡父一看桌子空空,东坡却举筷热情相让,赶快品尝啊!

啥也没有,莫非来啃桌边?那“毳饭”呢?东坡也是笑眯眯的解释:“饭也毛(冇),萝卜也毛(冇),盐也毛(冇),三样都毛(冇),这不是‘毳饭’是什么?”

“冇”乃南方的方言,意思是没有,读音为“毛”,苏东坡用谐音回敬了一桌“毳饭”给刘贡父。刘贡父捧腹大笑:“早知道你会报复我的皛饭,没想到是这种“毳饭”,老兄可谓一毛不拔!”

两人玩笑开过,这才叫仆人端出酒菜来,开怀畅饮,尽欢而散,不过东坡却算扳回了一局。

这种非载于正史的故事无法追究它的真实与否,但是却极附和东坡幽默豁达的性格,尤其能侧面告诉我们:苏东坡对于贫富并不大在意,就算影响了自己的口福也能苦中求乐,坦然面对。

等官的日子终于到头了!皇帝都说话了,苏东坡是否能从此一步登天?

不容易!宋代皇帝的金口并不是像今天戏台上表现的那么有效,别说是后宫的一句聊天闲话,就是明令颁旨也未必能使权重朝臣百依百从,莫非宋朝的法规对皇帝的权力有什么法律上的制约之处?

首先是宰相这一关,官吏的提拔任用推荐权归宰相,而宋朝对宰相的职权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所谓“宰相”的实际名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一般还设有两位副宰相,称为“参知政事”, 下面的户部(财政部)完全独立,御史台独立,主管军事的枢密院独立,这些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其它各机构,一般只供作赠予空衔之用。

宰相通过“知院”来领导全国的行政部门,“知院”由三省侍郎、枢密院太尉组成,通常中书省侍郎与门下省侍郎由宰相兼职。与其说“知院”是政府内阁还不如说更像个小型“国会”,所有的内阁成员“知政”们都有权提各种“议案”,在这里,包括宰相在内的大家身份是平等的,意见的重要性同样分量,决议做出,最后决定权仍然在皇帝手中。

但制度不是万能的,当宰相的能力大于皇帝太多时,情形就会变化,尤其是宰相能在思想上左右皇帝时,真正的决定权就成为宰相了。

这时的宰相权力就大极了,皇帝的所有政令不经宰相同意是不好意思颁布的,看来古时的宰相不大像“我大清朝”时,动不动对皇帝自称奴才,朝堂上由于君臣政见不合当场吵嘴是常见现象。

别说宰相,就是负责起草诏令的知制诰,如果对皇帝的某项任命有意见,也可以拒绝撰文,根据规定,就算是皇帝也不能强行命令。

可见中国古时候的皇权在大多时候也是受到一定制约的,当然,也有强势的皇帝不理睬这一套,这也不稀奇,中国没有了皇帝之后,不也是出了几个比皇帝还皇帝的横人吗?

苏东坡开始也认为自己终于能开始一个辉煌的前程了,语言非常自信:“敢以微躯,自今为许国之始。”

论说苏家兄弟参加制科策试,苏轼还入了第三等,应是翰林院的当然人选,可是等到任命书颁下,他被授的第一个官却是“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

大理寺评事为正八品衔,而且只是个虚职,苏东坡具体的实职工作是“凤翔府判官”,是凤翔府的二把手。

苏辙的职务还不如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