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寄给他们一份,他说大嫂去年总梦见乔儿,心中十分惦念。”
黄月英伤切地念道:“乔的遗物……”一抹凄穆之色渐渐在她脸上染开,她强作镇静地说,“乔的遗物,我都收好了,我稍后选一两样。”
“好。”诸葛亮低声道,又补了一句,“你费心了。”
诸葛瑾的信缓缓地放开了,诸葛亮取来一片空白简牍,笔尖轻轻提起,却始终没有落下一个字,那轻软的毛笔仿佛掉着千钧铁,变得越来越重。诸葛亮以为自己握着的不是毛笔,而是沉重的死亡记忆。
墨汁噼啪掉下来,在竹简上溅出斑驳的黑痕。
他苦涩地叹了口气,将毛笔搁下了,看着那团墨越晕越大,像逐渐失去印象的一张脸。原本是熟悉的,却被时间的水墨洇染了,变得隔世般陌生。
“孔明,”黄月英轻轻地说,“果儿真苦哪,你就不能,就不能……”
“你想让我做什么呢?”诸葛亮安静地说。
黄月英看着他,像个乞求照顾的小女孩儿,彼此的凝视长久而专注,仿佛能看穿彼此的心,却看不到快乐,只是让人疲累的苦楚,她衰弱地摇摇头:“没什么……”她别过脸去,泪已崩绝而落。
诸葛亮轻轻地扳过妻子的肩膀,手指沾着她脸颊的泪,抚着她耳际的头发滑下去,滑下去。一抹银光止住了他的抚摸,仿佛被针刺了,指头微微一颤。
哦,月英,你怎么也生了白发,眼角的皱纹竟似蒲草似的抹也抹不匀,那个言笑晏晏的十九岁少女去哪儿了呢?她仿佛风里亭亭玉立的洁白辛夷,有着不染世俗的干净,烂漫不掩饰的天真,她从春风拂槛的美好季节里跑出来,她向他招招手,笑弯了眼睛,笑得天空明亮如烟花绽放。
还有呢,那个在夕阳西沉的乡间小道上送她归家的少年,他又在哪儿呢?他挽起衣袖,肩上扛着锄头,腰间挂着盛满了美酒的红葫芦,迎着晨曦走向忙碌的水稻田,迎面悠凉的风仿佛一个温情的拥抱,洗涤着昨夜沉酣的迷梦。少年欢喜起来,大声地念诵:“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可他们都不在了,他们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仿佛急速奔跑时倒伏的剪影,已在记忆中变得零落、残损、模糊。
一生都在叹息回不去,因为真的什么都回不去,青春回不去,美好回不去,记忆回不去,当斩绝一切的死亡轰然来临,过去的一切都回不去了。
诸葛亮捋了捋妻子的头发,紧紧地握住她的手:“今生,委屈你们了。”
“你知道就好!”黄月英流着泪笑道。
诸葛亮半认真半调侃地说:“若有下辈子,别来找诸葛亮,让他自生自灭。”
黄月英抹着泪一笑:“好,可是你说的,那我当真不来寻你,”她轻轻地叹息着,依依地说,“就怕到底舍不得,又来寻你……”
诸葛亮轻淡地笑笑:“那我就不做诸葛亮,我们做一对寻常夫妻,在隆中住一辈子,躬耕、读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问世事,不求闻达。”
“好啊,”黄月英露出了少女的笑容,“下辈子你得听我的,出门半步都得由我许可,谁敢来寻你出仕,我一概打出去!”
诸葛亮笑着摇摇头:“好个凶悍的黄家女儿,那我出门去会会朋友,你总该许可吧?”
黄月英略想了想:“看是谁咯,若是那帮劝你经世济国的朋友,仍旧不准,我锁你在家里!”她说得开心,笑容飞扬起来,却像是断线的纸鸢,在冲上云霄的一刹迅速地坠落,“真像一场美梦……”
泪水淌过她不再年轻的脸,仿佛红尘滚滚滑落,她泪涔涔地说:“来生别做诸葛亮。”
诸葛亮凝视着她的泪,苦涩的微笑在眼睛里漫漫成雾:“好,来生不做诸葛亮。”
第一章 悯孤女慈母求姻缘,泄苦楚后主秽宫闱
天不晚,只是门窗紧扣,光线便暗了下去,不得不点起灯。
棉裙裹身的宫女微昂起头,拨了拨青铜灯盏里的灯芯,瞅着那火苗突突地跳了起来,一线亮光刺入眼中,视野里宫室内的景象变得混沌了。
吴太后端了热水小口一啜,缓缓放了在玉案上,含笑看着身侧,灯光一闪,把两个小小的影子投在她的胸前。
公主锦城和诸葛瞻半倚在她身边,四只小手拨弄着一个金色绣球,柔软似水的流苏在掌心飘荡,手上晃一晃,绣球发出丁丁的清脆响动,引得孩子时不时咯咯笑语。
吴太后瞧了一阵孩子玩乐,转头笑道:“这俩孩子就是投缘,锦城在宫里天天念叨瞻小子,我这耳朵啊,都要被她念老了!”
黄月英恭敬地斜坐在一侧,也是一笑,答得却很简短:“是!”
“你以后可要常带了瞻儿来宫里,巴巴地来一趟,又是许久不见,这次回去告诉丞相一声,不要不舍得!”
黄月英谦和地说:“太后说哪里话,太后垂恋瞻儿,是臣家之福,哪里敢不舍得!”
吴太后佯怪道:“还说不是不舍得,那如何进得一次宫,便数月音信全无,非要我这里再三邀请,否则你们断然是不肯来!”
黄月英听吴太后有谯让之意,忙道:“太后如此说,实实让臣妇无地自容,原是宫闱深重,礼秩已定,若无特旨宣诏,哪里敢随意朝觐,望太后体察!”
“理是这个理,但难道没有请旨晋见的例?”吴太后啧了一声,“总是你们太过拘束,比如果丫头,我有快半年没见她了!”
黄月英听吴太后提起诸葛果,开了笑颜说:“太后责怪得是,只是果儿而今拜在道玄门下,身体又一向违和,不便出入宫门。”
吴太后不由得一叹:“果儿好端端一个丫头,做什么竟去做了女道士,想来真真让人心疼。修行向道也是好事,求得一个清静无为、慈心善念,还可延年益寿,只是修行归修行,红尘之事未必也要一并抛弃。一口气一活命,总还在这世上过活,欢喜悲愁都得过了一遍不是,不然那一生行来无滋无味,岂不遗憾?”
她戚戚地感慨了好一阵,听见孩子笑声连连,不免勾起了一桩心事,随口问道:“果丫头是戊子年的生辰吧?”
“正是,那年臣妇怀着她逃难,不想竟产在战场之上,生下来便气血不足,底子里就是弱的!”黄月英低声道。
吴太后感慨道:“着实难为你了!”她默然片刻,心里暗暗琢磨了一下,“算算看,果丫头也不小了,”她蓦地望着黄月英,“丞相要把果丫头留在家里多久?”
黄月英一震,心里沉沉地像是被细针轻轻一扎,痛却并不惨烈,她涩涩地叹口气:“太后,果儿一向体弱多病,加之性子执拗,臣妇才将其婚配拖延至今。再者,她如今一心向道,在家修行,半身已入玄门,心境寡淡,更不宜提及婚事。”
吴太后不在意地摇头:“身子虚弱又怎样,果丫头纵然半身入玄门,也不是真的女道士,贵胄之家不知道多少人好尚玄老,又有哪一个舍弃凡尘呢,难道就不说人家了?这事上我得怨你们两句,果丫头好端端一个姑娘,偏被你们拘在家里,像她一般大的女子,哪一个不早已嫁为人妇,琴瑟和睦!”
黄月英维持着僵持的笑:“太后有所不知,早年在荆州时,曾有道士夤缘,说道果儿要想一生平顺,便不可随意许配人家,不然恐会折寿!”
吴太后展颜笑了:“丞相以儒者之风理政治国,竟不知道怪力乱神,子所不语吗?道士胡诌也自相信,倒让人笑话了!”她瞧见黄月英微窘的神色,宽慰地笑道,“别怪老妇人多事,我是心疼果丫头,不想眼见她韶华逝去,仍空守闺阁,于是才想问一问!”
黄月英垂了头说:“谢太后体恤!”
吴太后微笑:“莫先说谢语,我是郑重问你,果丫头的事你有什么打算?”
黄月英黯然着:“先护养身体吧,再说,她现在一心求道,以后再说……”
“以后?眼见一年过了又一年,果丫头可拖不得了!”吴太后急了声音,“丞相的意思我约莫也能猜到一二分,他是怕果丫头成了人家的负担!”
“其实果儿她……”黄月英冲口而出,那隐瞒的心事差一步就要合盘道出,却终究还是咽下了。
“其实什么?”吴太后疑问道。
黄月英摇摇头:“没什么,果儿毕竟身子太弱,既嫁人妇,倘不能相夫教子,却得精心护养起来,想想总是不好!”
吴太后一摆手:“那也无妨的,嫁一户好人家,养尊处优,病自然可以慢慢调养!”
“哪有这样的人家肯要我们的病女儿?”黄月英嘲讽地苦笑。
“丞相府的千金还怕嫁不出去么,只你们不肯给人家一个上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