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潜取
黄龙士最大的悲哀,就是在属于他的那个年代,他根本连旗鼓相当的对手都找不到。世人称谓“黄龙周虎”,大家称赞周东侯的是什么呢?大家只是称赞周东侯的勇气。
“。。。瞧瞧,月天那么厉害,现在也只有周东侯敢上去和他碰一碰了。。。”
徐星友和黄龙士下“血泪篇”,绝大多数评论都认为黄龙士让不动3子,他是非要撑着才那么下。这样的观点,甚至后世都是这样认为。
但真实情况又是怎么样呢?很多人都知道,在黄龙士和徐星友这10盘棋中,好像是徐星友多赢了几盘。但真实情况很可能并不是这样。
和很多中国古籍一样,“血泪篇”也是残缺不全。有很多棋谱的手数并不完整。当然,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棋谱,其实后面也没有标明最后胜负。好了,假如我们现在用最精确的收官次序将这些棋谱脑补。然后用当时的规则判断胜负。(中古棋让子棋的规则和现代不一样,现代是“让多少还一半”,中古棋是“让几子还几子”,这一点差异,会影响到判断胜负。)“血泪篇”最合理的结果,应该是黄龙士4胜5负1无胜负。
很意外吧?很吃惊吧?由于有一张棋谱实在是残缺太多,所以只能判断为胜负不明。但即便是这样,能说黄龙士让不动3子吗?
因此我们现在可以这样想象:黄龙士当年说让徐星友3子,绝对不是别人说的那样,他是让不动在那硬撑。很可能在黄龙士的内心,他是真的认为自己能行。
独孤求败的黄龙士,深不可测的黄月天!
当然,没有对手也有没有对手的坏处。表现在棋谱上,就是随手棋和不够严谨之处增多。实事求是的说,从黄龙士的棋谱来看,他这方面的问题,确实要比范,施两人多很多。
李小强甚至开玩笑似的想:周小松很可能就是看到这些随手棋,看到了黄龙士的不严谨之处,所以他才会觉得自己能和黄龙士抗衡。
后人有人评价中古棋3圣:黄龙士天赋第1,范西屏灵动第1,而施襄夏是慎密第1。这下大家知道李小强为什么会说自己更喜欢施襄夏了吧?因为用后世的话来说,前两位都可以归类为“感觉派”,只有施襄夏才是“计算派”。
在李小强的内心,别看别人经常称赞他的什么奇思妙想。其实他对自己的天赋一直没有自信,也知道自己的反应没有罗神猪这类棋手敏捷。因此他很自然就把自己归类为“计算派”,讲究的就是算路精深,行棋严谨。
在这一点上,李小强认为自己的棋风和施襄夏是相通的。既然相通,在感情上亲近一点也是很正常的事。
在房间内,李小强就在那胡思乱想,可是想来想去也理不出个头绪。李小强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别人并非不知道。要不然的话吴先生也不会出现在这里。因为看他那个样子,他明显就像是来提点自己的。
可问题的关键是:大家都发现了问题没错,可又有谁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呢?吴先生能吗?
仿佛知道李小强在想什么,等李小强沉默好一会后,吴清源先生终于开口了:
“小强,你刚才能够说出厚积薄发,水到渠成这句话。我相信你是个明白人,其他的话也就不用多说了。对于你自己的问题,我发现你自己看得很透,看得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因此在这点上,我认为你根本不需要别人帮忙。。。”
“哦?”
就在李小强大失所望得时候,吴先生继续说道:
“我这次过来,其实不是来帮你忙了,反而是请你帮我的忙。。。海峰,进来。”
林海峰先生进来了,和他一起进来的,还有王立诚和芮廼伟,在他们手中,还分别拿着一摞手稿。吴先生接过那些手稿,他继续对李小强说道:
“小强,这些东西,是我老头子这些年来的一些新想法。有日本围棋杂志准备连载这些东西。而廼伟他们现在就在帮我整理手稿。我知道,正好你也有关于中古棋的专栏文章在杂志连载,因此我想我们可以经常交流交流,这些书稿请你过目一下。随带请你来帮我把把关,看看这里面有什么不当之处,你看这样好不好?”
听到吴先生的话,再看到那一摞厚厚的手稿,李小强心里大震。
这是什么?这就是吴清源先生著名的“二十一世纪围棋理论”,这就是吴先生的“六合之棋”啊!什么帮我把把关,什么看看里面有没有不当之处。这分明是吴先生向自己授书,他想把自己对围棋几十年的理解传授给自己啊。
李小强静静看着那摞书稿。说实话,到了后世以后,这部书稿的名气极大。哪怕是一名普通的围棋爱好者,可能都对吴先生的“二十一世纪围棋”耳熟能详。但是话说回来,这部书稿,可能就从来没有引起过职业围棋界真正的重视。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吴清源先生晚年的围棋思想,是从来没有经历实战检阅的!
没错,职业围棋其实是很功利的。谁的套路好使,谁的招法能赢棋,大家就学谁的下法。因此大家会拼命研究小林光二,会拼命想办法破解李石佛的围棋。。。
至于吴清源的棋嘛………嗯,他以前确实很厉害,他现在研究的这些东西,在实战中真的靠谱吗,更何况,吴大师的招法是公认的难学。。。
房间内,李小强静静站在那里,他双手恭恭敬敬的接过书稿。
“谢谢您,吴先生。。。”(未完待续)
第四三零章 世界冠军聂旋风
第6届“富士通杯”前两轮比赛结束,中国代表团一行启程回国。
在前两轮比赛中,中国队遭到重创,只有邵伟刚一人孤身进入8强,因此大家的情绪普遍不高。
“伟刚,现在就靠你了,你这次是首次参赛,第4届时候小强也是首次参赛。希望你也能复制小强前年的奇迹。”
登机以后,大家虽然都用这样的话来鼓励邵伟刚。但其实大家都清楚。邵伟刚毕竟不是李小强。李小强第一次参赛的时候,虽然赛前没人想到他能获得冠军。但李小强当年具备的冲击力,这个大家还是承认的。而现在的邵伟刚呢?大家对他的实力也有一个基本判断:现在的邵伟刚,应该还不具备2年前李小强的冲击力。这样想来,本届“富士通杯”的冠军,基本上就已经和中国棋手无缘。
1993年5月,世界棋坛的重头戏变成了“应氏杯”的决赛。聂旋风和曹燕子再次在决赛中重逢,这自然引起大家极大的关注,是曹燕子延续辉煌?还是聂旋风复仇成功?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大家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参加完“富士通杯”回国后,聂旋风明显像是换了个人,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备战中。在这期间,“应氏杯”决赛五番棋的赛程已经确定。几乎和第1届一模一样,5月初,前两局比赛将在宁波,也就是应老先生的故乡举行。到了5月底,后3局比赛移师新加坡,将在那里决出最后的冠军。
当应老先生将这个安排征询聂旋风本人的意见时,聂旋风毫不犹豫的答应。显示出“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的强大决心。
“小强,你把曹燕子放进决赛,从而让老聂的压力倍增。现在老聂正在备战,你总要想办法做点什么吧?”
决赛打响之前。管理层私下找到李小强,想让李小强为聂旋风的备战想想办法。其实管理层并非不懂棋的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要备战这么重大的决赛,关键还是要靠参赛棋手自己。这一系列调整,包括精力调整,体力调整,对赛制的熟悉,对对手的揣摩,以及保持熟练的棋感等等诸多因素。对于这些东西。外人一般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对于这些东西,管理层并非不清楚。但中国围棋队一直有集体研究的传统,明知道外部帮助未必有用,但什么都不做的话,好像又说不过去。
“这样吧,如果聂老师愿意的话,我可以模拟曹燕子的棋风,陪他操练几盘,就看聂老师有没有兴趣了……”
最后李小强还是想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办法。考虑到聂旋风的布局功夫本来就是他的强项。因此模拟对局不从头下起。专门挑别人的对局来接着下。这个棋局的选择范围就可以很大,可以是刘大锤,俞彬他们的对局,像常韧圣。罗神猪他们的训练对局也没问题。
“聂老师以前不是说过一句话吗?像这样的局面,他执黑就黑赢,他执白就白胜。我们就专门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