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说大家最熟悉的现代围棋。在世纪之交,现代围棋曾经出现了一个高峰,那就是韩国的李石佛。不管承不承认,有那么一段时间里,他确实达到了独步天下的地步。在“后李石佛时代”,整个世界棋坛的格局,曾经出现过古大力和李石头的双雄并立。这几位围棋巨星。一前一后出现在世界棋坛上。
在中古棋中,也曾经出现过这种现象。先是黄龙士独领,在几十年后,又出现范西屏和施襄夏这对绝代双骄。虽然时间的跨度更大一点,但整个棋坛由“单雄时代”到“双雄时代”过度。这样一个特征是非常相似的。
当然,如果仅仅只有这么一点类似,那也说明不了说明问题。仔细再看看之前的格局,大家可能就会发现,历史的发展。依然是惊人的相似。
世界棋坛在进入“李石佛时代”是什么格局呢?那当然是一个群雄并立的时代。以日本的“六超”为代表,再加上中国聂旋风以及韩国的曹燕子。这样一群人代表着一个年代的最高水平。
在中古棋中,其实也有这样一个年代。在黄龙士横空出世以前,中国棋坛也是群星璀璨。代表人物是过百龄。盛大有,周懒予,汪汉年,汪幼清。周东侯等人。他们之间互不相让,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创造了当时中国棋坛的繁荣局面。
在这些国手当中,有一位棋手的地位极其特殊。李小强甚至认为。这位棋手起着非常关键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位大国手,就是一代宗师过百龄大前辈。
过百龄的一生,基本可以分为2个部分。年轻时候的过百龄,是他争霸天下的时代。正是因为他击败了“京师派”的前辈国手林符卿。成为新一代的武林盟主。更重要的是,当过百龄名声大噪后,被公认为一品棋士。此后数十年间,南北棋手慕名不断接踵而至,向其挑战。过百龄欣然应战,且逢战必胜,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无锡县志》载文称:
“天下之奕者以无锡过百龄为宗。”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个国手林符卿。由于他输给了过百龄,很多人对他评价不高。李小强倒是认为,这对林符卿有点不公平。他的围棋水平可能比过百龄低一点。但他作为一位前辈棋手,他当时没有避战,没有选择爱惜自己的羽毛。在注重名声的古代,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不仅如此,林符卿其实还很有个性。到了后世,关于“围棋上帝让几子”的说法在围棋界非常流行。而林符卿可能是1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的棋手。他就曾经很明确的说过,假设真有“棋神”存在的话,估计也让不动他3个子。他的这个说法,先不管他算不算是狂妄,但至少说明他很有个性,不是一个虚伪的人。
过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一生经历了2个朝代。而他的围棋生涯,好像也可以明显分为2个阶段。他的前半生,是在争霸天下,他的后半生呢?其实就在提携后进。著名的“过周十局”,也可能是围棋历史上第1个非常有名的十番棋。在这个十番棋中,过百龄输给了后辈棋手周懒予。下这个比赛的时候,过百龄的年龄其实很大了。根据他的江湖地位,他其实完全可以不用出战这个比赛。
李小强认为,过百龄在中国古棋中的地位,有点像日本的“不败之名人”秀哉。不过他的气度和胸襟,就不是秀哉能够与之相比的了。
现代围棋发展到了秀哉这里,其实是一个分水岭,以前的围棋,可以称为“近代围棋”。而秀哉之后的围棋,才可以称为“现代围棋”。其实在中国古棋中,也可以把过百龄作为标志。从他这里开始,不仅朝代更迭了。中古棋的风格,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发生转变的。对于这个风格的转变,范西屏在他的《桃花泉弈谱》序中有过非常传神的描述:
“有明作者,皆浑而不尽,言先后,言虚实,言背向而已。 国初弈乐园诸公,冥心孤诣,直造单微。于先后之中生先后,虚实之中生虚实。向背之中生向背,各就英分,所极自成一家。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突过前人,可谓盛矣。。。”
范西屏说的,其实就是围棋中的几重境界。说实话,关于围棋的“境界论”,无论是围棋圈内还是围棋圈外。都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有很多人天天把“境界”一词挂在嘴边。但说得如此精准,如此传神的,李小强还真的没有见过。
范棋圣说,明代的棋手。他们下棋很“正”,很注重基本功,所谓 “言先后,言虚实。言背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围棋发展到明代,围棋基本功的累积已经有了。大家下棋的时候。围棋中的“轻重缓急”已经能够分得很清楚。当然,范棋圣认为这还是一个初级阶段,境界还比较低。“皆浑而不尽”。
到了第2个层次,所谓“国初弈乐园诸公”,就是指过百龄到黄龙士这一辈的棋手。围棋发展到这个阶段,棋手的“境界”就已经提高了。已经能够“先后之中生先后,虚实之中生虚实,向背之中生向背”了。下的是一种“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的围棋。
用现代的围棋来比较,一个人如果能够把围棋中的“轻重缓急”分得很清楚。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基本功很扎实。想要赢他一盘,那已经很不容易了。比如一位棋童从学棋开始,一直到职业初段。他最重要的工作,当然就是要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先不能来那些虚的,必须把围棋中实实在在的技术掌握好,他才能够继续进步。在这样一个阶段,可能没有多少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没有自己的特点。但这个基本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否则后面很难进步。
如果能达到第2个层次呢?那可能就已经相当难对付了。李小强扪心自问,自己目前的水平,可能也只是处在这个层次上面。现在的自己,偶尔能够下出一些“怪怪奇奇”的招法。但这样一个层次,也仅仅是处在一个中级阶段。想成为一位顶尖高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那么什么是围棋的更高层次呢?范棋圣是这样描述的:
“较大小于毫厘,决存亡于渺冥,交易变易,时时存一片灵机;隔二隔三,处处用通盘打算。”
啧啧,这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啊!李小强认为,古往今来,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棋手其实不多。屈指数来,绝对不会超过两位数。而这个境界,就是李小强努力的方向,是他渴望达到的目标。
从很多角度来看,过百龄和日本的秀哉是很相像的。他们在棋坛的地位很相像,都是“旧式围棋”的代表人物。他们面临的局面也很相像,好像都在迎接“新浪潮”的到来。不过在面对这种变化的时候,他们选择的做法,就截然不同了。
在面对一波又一波围棋新浪潮的时候,秀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选择利用自己的权威,来压制这股新浪潮。而过百龄呢?他选择了主动投入这股新浪潮,并积极参与其中。
都是围棋界的前辈,李小强也无意说三道四。但是有几个小细节,其实很能够说明问题的。日本的秀哉虽然留下了一个“不败之名人”的虚名。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日本棋院刚成立不久,在棋院内部,其实是竖立了一座秀哉铜像的。而现在呢?这座铜像可能还是在日本棋院里,不过已经躺在某个杂物间蒙灰尘吧。
而过百龄呢,他虽然没有留下什么虚名。不过很多人可能同样不知道的是,绝大部分学过围棋的人。不管是职业棋手还是业余棋手,只要你的水平达到业余初段以上,只要你看过围棋手筋方面的书,那么你看到的,很可能就是过百龄留下的围棋教材。
没错,这就是有“手筋之源”称号的“官子谱”,这就是过百龄他们留给大家的财富。过百龄在对局之余。潜心撰写围棋著作,先后写出了《官子谱》、《三子谱》和《四子谱》等名谱。在这其中,又以官子谱的名气最大,流传最广。
当然,过百龄编纂的官子谱已经看不到原貌了。现在大家能够看到的,是清代陶式玉版编纂的,但两者之间是有相通之处的。例如在日本围棋界,官子谱同样很受重视,吴清源和桥本宇太郎都曾经系统解说过官子谱。在“原著”这一栏,都会加上过百龄的名字。
必须指出的是。说到“官子谱”,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讲述“官子”方面的书籍。在我国古代,所谓官子,可以简单理解为“官着”。在很多情况下,更可以把官子谱当成一部“手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