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舅舅,你的行装都打点好了吗?我可马上就要去申城了。舅舅,我知道你能行的!您去外面,记得常给家里写信就是,外公外婆的年龄都大了。。。”
一种亲人间特有的默契让李小强没有说太多的话。李小强甚至没有利于自己重生的优势去提醒自己舅舅需要注意什么,或者说给他出一个具体的主意。这里面没有其他原因,李小强相信自己的亲人。仅此而已!
正如李小强作为一名重生者,他这辈子依然选择了一条未知的道路。舅舅这次的选择,其实不就和李小强的选择一样吗?这样的道路,只有一个人踏踏实实的走过,才能知道其中的乐趣。一如目前的李小强沉浸在围棋世界中,他自得其乐,他甘之如饴。
舅舅走了,李小强也再次离开家乡。他这次是为中国围棋的首个“名人”头衔而努力。在旅途中,李小强无聊时突然想起。其实在这个年代,中国的职业围棋。其实也算是一种比较有“钱途”的职业啊。先别说“应氏杯”冠军高达40万美金的冠军奖金。平心而论,在这个年代,这个奖金数量还是能够惊爆一部分人眼球的。
例如李小强,他在13岁的时候,就可以攒下5万元的“巨款”。这绝对是让很多人羡慕的。要知道,像妈妈那样的中学一级教师,这时候的月薪可能也就100块左右。
当然李小强能够有这么高的收入。国内比赛的奖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基本就是依靠在两届擂台赛上近乎神奇的表现。才能挣到那么多钱的。
擂台赛是日本企业赞助的,因此也有一定的奖金。当然,和日本国内新闻棋战比起来。擂台赛的奖金算是少得可怜。再加上擂台赛算是团体赛。假设奖金平摊的话,那更是不够看。
例如在日本,有一部分成绩特别好的职业棋手,还真的不怎么愿意参加擂台赛。最著名的就是小林光二九段。他自从参加了第1届擂台赛后。后面死活不肯出场。擂台赛的总预算,也就不到1千万日元。胜利方的奖金,也就几百万日元。再加上参赛者一平分的话,可能也就几十万日元。要知道。日本的“名人战”和“本因坊战”都是有循环圈的。这两个循环圈,在日本棋界被称为“黄金交椅”。随便在循环圈内下一盘,对局费可能就是几十万日元。更别说头衔战的决赛了。
因此擂台赛对很多日本棋手来说。确实存在一个“钱少责任重”的问题。难怪小林光二不怎么愿意参加这个比赛。
但同样的钱,放在中国就不同了。特别是80年代的中国,那绝对不算少。
第1届擂台赛中方获胜后,参赛成员总共分了2万人民币的奖金。其中立下殊勋的聂旋风独得1万,5连胜的江祝久独得7千,其他3千被其他棋手平分了。
用现在的眼光看,这点奖金好像不值一提。但大家要知道的是,那个时候是85年。在那个时候,“万元户”这个名词,还在国内非常流行。只要想到这点,应该就想得通了吧?
更何况,在这个年代,中国棋手也不是依靠比赛奖金生活的。例如现在的李小强,他虽然还没有进入国家队,但是在省围棋队,他还是可以领一份工资的。另外,在国家队训练时,他算是运动员的身份,还可以领取运动员补贴。这些钱虽然不多,可在这个年代,有钱也没有多少地方花不是。
现在已经是80年代末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重要的是,日元好像一直在升值。因此李小强能够依靠两届擂台赛的出色表现,攒下5万元的“巨款”。
“嗯,要说名人战应该也算是比较有“钱途”的。国内冠军的奖金虽然不多。但是不能忘了,很快就会有一个中日名人对抗赛啊。这个比赛的奖金,小林光二他们可能看不上,但是放在中国的话,好像也不少啊。。。”
在胡思乱想中。李小强到达了申城。他即将开始本年度的最后一场重要比赛。(未完待续。。)
第二六零章 “名人”的份量
在省围棋队江承华的陪同下,李小强来到了申城。在这个地方,将决定中国围棋界首位“名人”头衔的归属。
平心而论,作为一个新创办的围棋比赛,中国“名人战”受到的关注度并不算特别大。就拿李小强来说,当他参加擂台赛的时候,更是当他一路狂飙的时候,别说一位真正的围棋迷了,就算是一位不懂围棋的普通人,也对他在擂台赛上的表现非常关注。但是回到了国内赛场,显然就没有那样的待遇了。
在比赛主办方的宣传用语中,这个比赛自然会被冠上中国“最高等级”,“最高水平”等等用语。不过当比赛进行到最后关头的时候。大家赫然发现:“最高等级”也许称得上。但“最高水平”肯定就无从说起。
这也是很自然的事。在这个年代。聂旋风被认为是中国围棋毫无争议的第1人。而进入“名人战”决赛的两位棋手,居然是李小强和刘大锤,别说聂旋风了,就是马小飞也被早早淘汰。尽管中国棋坛的“聂马双雄”,都是被进入决赛的两位棋手淘汰的,但是由李小强和刘大锤来争夺中国的“名人”头衔,那么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肯定无法代表目前中国围棋最高水平。
“我知道大多数人心中的想法,的确,由我这样一个人坐在棋盘边上,来争夺中国围棋界的至高荣誉。就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伦不类。我深深知道,按照我目前的水平,是根本配不上“名人”这个称号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我必须在这最后一场比赛中竭尽全力。力争下出好棋。我的想法很简单,我的想法也无关胜负,我唯一希望的是:我和刘老师留下的这张“中国围棋名人诞生谱”,不会玷污围棋“名人”这个神圣称号,如果能做到这个。那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在赛前感言中,李小强的“场面话”讲得很漂亮。他的话也引来了阵阵掌声。当比赛的主办方和赞助商们听了李小强的一番话后,同样也是喜笑颜开。
的确,当中国围棋名人战刚刚创办的时候。大家的心思其实很简单,大家都是真心想帮助中国围棋,帮中国棋手增加一些比赛机会。也正是因为这样,借着擂台赛的东风,中国的“天元赛”,“名人赛”等等头衔战相续诞生。
在创办这些“新闻棋战”的时候,中国方面是没有多少经验的。因此在很多比赛形式,甚至是比赛名称上,都照搬了日本头衔战的一些东西。
当李小强说道,“名人”这个称号,代表着围棋界“至高荣誉”的时候。大家才突然想起:“名人”一词,在围棋界的确有着极其特殊的含义。
“名人”这个称号,来源于中国古代。但是这个称号,是日本围棋赋予它极其深刻的内涵。日本的围棋发展史,说他们都是围绕“名人”这个称号来展开的都不过分。无论是过去的“名人棋所”。还是现代的“名人战”。日本棋界围绕“名人”这个称号,诞生过无数次的惨烈争夺。留下了太多有趣的故事。当然,也留下了很多足以载入世界围棋历史的传世棋谱。
必须实事求是的说,日本围棋的这些底蕴。是目前的中国围棋界暂时做不到的。但是不管怎样,中国围棋现在也开始做了!这个诞生于中国的名词,现在被中国围棋人请回了它的故乡。
李小强的“场面话”交代完以后,话筒被递到了刘大锤的面前。他先是看了李小强一眼。然后嘴角含笑:
“我以前只知道小强的围棋下得好,是一位非常难对付的对手。真是没有想到,原来我们小强的口才也这么好。呵呵,小强真不亏是天才。看来还真是“能者无所不能”啊。不过话要说回来,小强刚才的话,我内心是非常同意的。我现在也决定按照小强说的那样去做。在比赛中尽我所能,希望和小强共同努力,争取能够留下一张对得起“名人”称号的棋谱。”
“哈哈,不行不行。小强那就是个小滑头我们早知道了。大锤你怎么能和他一样呢?说话尽来些虚的,你的话听是很好听,可没点实质性的内容。好吧,我也不绕弯了,我就直接问吧。大锤,你回答我,你对这最后一场比赛的胜负。你是怎么看的?记住,不许说谎,要说你的真心话。”
比赛是在申城举行,那么这样的场合,当然少不了张志东张大记者。张志东算是“围棋”杂志的人,而“围棋”杂志算是中国“天元战”的主办方之一。但中国围棋媒体和日本围棋媒体的规矩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