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老,您不能这样,您这明显是拉偏架“镇神头”是定式,这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这点您总不会否认吧。。。”

    张志东当然没有那么容易被轻易说服的,他巴巴的看着方老。意思很明显,他在等待方老出示“证据”。李小强也在旁边听着,想看看方老是怎么说的。

    “呵呵,我说小张,“无毒不丈夫”这个词你应该很熟悉吧?”

    张志东没有接这个茬,这是当然的,只要是中国人,应该没有人不知道“无毒不丈夫”这个词吧。张志东静静等待方老的下文。

    “是的,这个词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我们在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时候,往往都会用上这个词。不过你和前面一句连起来的话,你会不会觉得这句话有不对的地方呢?你仔细想想看。”

    张志东在琢磨,李小强也在琢磨。想了一会以后,李小强隐隐知道了方老的意思。同时对方老非常佩服,他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给出了自己的“证据”。

    “无毒不丈夫”前面一句,当然就是“量小非君子”。虽然我们经常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如果大家仔细想一下的话,这句话是非常别扭的,这两个词表示的是两个意思,好像不应该联系在一块。这是当然的。因为这句话最初的本意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样才是说“度量”问题,这样才说得通。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度”变成了“毒”。

    这两个字的读音一样,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镇神头”其实也是一样的。在唐代的时候,它代表的是最后那步“一子解双征”的妙手,而到了明代呢,它就变成了一个定式的名称。

    方老当然不可能只有这么一点东西。他从古汉语的演变上,进一步论证了“镇神头”和“一子解双征”是一个意思。用我们现在的理解,“镇”就是“镇头”,属于一种围棋术语。在唐代,“镇”同样是围棋术语,不过和现代的意思是不同的。

    “征之型,镇阻之”。“征”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征子”,用什么可以阻挡“征子”呢?毫无疑问,只能是“引征”。这样一来问题就很清楚了,在唐代的时候,“镇”不是现在的“镇头”,而是“引征”的意思。因为“一子解双征”属于一个妙手,我国古人用“镇神头”代表“一子解双征”,在中间加一个“神”字,不仅形象,而且传神。

    “无“度”不丈夫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无“毒”不丈夫。这是个约定俗成的产物。虽然让这个成语产生了歧义,不过没有什么人会去纠正这个歧义。大家知道新的意思就行。“镇神头”同样是这个意思,在明代,当大家把一个定式叫成“镇神头”以后,没有人想过要去纠正它。因为它们之间本身就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呢,我们在做学问的时候要谨慎一点。最起码,仅仅知道“无毒不丈夫”的人,是没有资格嘲笑“无度不丈夫”的。小张,你说是吧。”

    张志东涨红着脸,低头认错。李小强得意的看着张志东:

    “咳咳,度量,度量,刚才方老用度量来做比方。我是无度不丈夫,而你是无毒不丈夫。我李大天才当然是有度量的人。算了,我今天就原谅你的挑衅行为。。。”

    把这个问题解决以后,方老对李小强的到访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他兴致勃勃的向李小强展示了自己一年多来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得出来,当方老这样的严谨学者在学会了“八卦考据法”以后,他的研究成果极其丰硕。他的研究已经推进到我国宋代以前的围棋。

    “哈哈,我说小强,据说日本人称你为棋盘上的巫师。还听说你特别擅长在棋盘上抓别人的破绽。我现在正在研究一位古代棋手,你还别说,他的棋风特点应该跟你很像。”

    听了这句话以后,李小强有点患得患失:

    “和我棋风很像?那会是哪位前辈高人呢。我其实最渴望别人拿我和黄施范三位棋圣比较。不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距离他们的水平和境界,至少还相差十万八千里。您最好报一个来头大一点的名字,不要让我太难堪了。。。”

    李小强的愿望很快被方老击碎。方老谈到他的研究话题后,显得异常兴奋,在那自言自语:

    “哈哈,这个人的名气不大,围棋水平好像也不怎么高,不过他的特点和小强真的很像,像极了!”

    看到李小强一张脸垮了下来,张志东好像再次看到了反击的机会,他得意洋洋的看了李小强一眼,连忙催促方老:

    “呵呵,方老您就别卖关子了。您快说,小强和我国哪位古代三流棋手棋手很像呢。。”

    李小强可怜巴巴的看着方老。(未完待续。。)

 第二二二章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难道您发现了他的棋谱吗?”

    当方老说出一个名字后,李小强的声音凭空升高了八度。这个时候,李小强根本不敢去想人家有没有资格跟自己“相提并论”的问题。相反,方老说自己的棋风可能和人家有点相像,那完全是抬举自己。自己哪怕就有一点和人家相像,那绝对是自己的荣幸。

    没错,这个人曾经是一个棋手,李小强也相信,自己的围棋水平应该比这个人高一些。不过他的成就,他的功绩,在他自己的那个领域内,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人并不多。这个人几乎是一个奇迹,在后世,这个人差不多成了一个传说。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陈庆之。“白袍战神”陈庆之。“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陈庆之。

    看到李小强这么激动,方老显得有点惊讶:

    “呵呵,看不出来啊,小强好像对陈庆之很熟悉啊。不错,不错,在你这个年龄,能够知道陈庆之的名字就不错了,看来小强平时很喜欢历史啊。”

    要怎样评价陈庆之这个人呢?那只能说,咱们中国人欠他一部“三国演义”。

    陈庆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武将,当时“南朝”梁国的一位将领。如果按照一位“将军”的标准评价他,那毫无疑问,这是一位名将,是一位奇迹般的绝世名将。

    如果在我们中国人中举行一个投票活动,挑选一位“最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将领”,估计“常山赵子龙”能够获得绝对的优势。的确,罗贯中老先生通过他的精心刻画,差不多给我们定下了一个标准,一个“偶像”的标准。赵子龙就是这个完美的偶像,他绝对是老少皆宜,男女通杀。

    按照我国“兵家”思想对将领的要求。一位好的将领,必须是“智,信,仁,勇,严”。用这5个字来比较赵子龙和陈庆之的话,陈庆之可能在自身的“武力值”上不如赵子龙。在其他方面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实话实说,这只是用“偶像”的标准来比较这两个人。如果真正按照个人成就来比较的话。“赵大偶像”应该是没有资格和陈庆之相比的。

    在我国的正史中,其实对陈庆之的评价很高:

    “陈庆之有将略。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

    简单客气一点说,能够和陈庆之相提并论的,是战果四大名将“起,剪,颇,牧”中的廉颇和李牧。是远扬大汉雄威,封狼居胥的卫青霍去病。就是这样的名将和陈庆之相比,也是“之亚欤”。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样一位名将并不为很多国人熟悉。当然熟悉他的人也有,例如本朝太祖,对陈庆之就非常推崇。到了后世,陈庆之的事迹才被很多人熟知。特别是在互联网上。有那么一段时间,陈庆之突然大火特火。不谈论一下陈庆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军迷”。

    陈庆之能够出名的原因很简单,和赵子龙能够成为偶像的原因一样。是因为一部小说。日本的田中芳树先生写了一本叫做“奔流”的小说。陈庆之的大名才广为人之。一位中国名将。居然靠一位外国人写的小说出名。这一点常常让李小强感到遗憾。因此说,国人欠他一部“三国演义”。

    在后世,大家对陈庆之的争议极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根据历史记载,陈庆之的战绩,他的成就。那绝对是耸人听闻,简直就像神话一样。陈庆之带领七千白衣白袍的将士转战千里,攻32城,所在皆克,历47战,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完成了孤军千里杀进洛阳城的壮举,在他北伐的路上,击败的敌军超过五十万,创造了军事史上堪称奇迹的战例。

    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