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强的优点是什么呢?”
“你以前不是说小强是“捡漏王”吗?呵呵,他最大的优点,其实就是捡漏。”
“这。。。这,哈哈,你这是表扬他厉害,还是在批评他功力不够,赢棋靠捡漏,这怎么听都不像是好话呀。”
马小飞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他认真的对张志东说道:
“我这当然是表扬。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其实和大家一样,认为他有些棋赢得很侥幸。后来他这样的棋赢多了,我们才觉得这是一种必然结果。我们发现,如果具体分析的话。小强的棋有一种特质,一种超乎寻常的特质。他对“棋型”的认识有异于常人。我甚至认为,他对“棋型”的敏感程度,超过了大家的想象。他对“棋型”好坏的认识。甚至超过了我们大多数人。那真是一种卓绝的围棋天赋。”
“呵呵,你说得不会是太夸张了吧,日本的“美学棋士”大竹先生就曾经批评过小强的棋。你现在反过来说小强对棋型的认识很深刻?这。。这是什么情况?国家队的成员都是这样认为的吗?”
“呵呵,我先问你,在你心目中,什么是好的“棋型”,什么又是坏的“棋型”呢?判断“棋型”好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这,这。。。”
张大记者其实有一肚子的话,可是他说不出来。在这个年代,“棋型”是围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被日本围棋理论拔高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步。日本围棋也总结出了各种各样“好的棋型”,每一个学围棋的人,对“棋型”都有自己的认识。张大记者当然也有自己的认识。不过在一帮大高手面前,他总不好意思说“立二拆三”算是“好棋型”吧。
马小飞见张志东没有说话,他继续给张大记者“上课”:
“在围棋中,和好棋型相对应的是“愚型”,好的棋型代表了高效率。因此判断棋型好坏的标准很简单,效率高的棋,我们就称之为好棋型。反之就是愚型。在下棋的时候,我们常常为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限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定式,在下棋的时候,仅仅是在追求好的棋型,而往往忽略了效率。这显然是主次不分。怎么说呢,这其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叶公好龙。在这方面,小强就做得特别好,这是他最强的地方。我认为,他可怕也就可怕在这个地方。”
“对对对,我好像听小强说过,他说日本围棋理论对“子效”的理解有偏差。他说的偏差,是不是就在这个地方呢?”
这个时候,一直在旁边的钱于平接口道:
“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小强对棋型的好坏非常敏感。他所谓的奇思妙想,出发点大多数都是从这种地方开始的。例如他在擂台赛赢淡路先生那盘,淡路先生下出那步“小尖”以后,我们都认为是很正常的下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那步棋都是一个好型。只有小强,他可以从效率的角度出发,进而找到那步棋的破绽。最后来个石破天惊的大弃子。。。一直到现在,小强的那步“二间跳”还深深的留在我的脑海里。他寻找破绽的能力真是超一流啊。善于在棋盘上寻找对手的破绽,其实是一种很高的围棋才能。面对这样的对手,无论是谁都会小心翼翼的。”
“你对那步二间跳有感觉,我其实对小强赢依田第1步“碰”更有感觉。他的那步“碰”,不仅找出了依田棋型上的破绽。更重要的是,他那步棋的时机恰到好处。好的手段,在最恰当的时候运用出来,往往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
马小飞继续对张志东说道:
“围棋中的中盘战斗,除了计算能力以外,无非就是对棋型的理解,对厚薄的判断。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轻,重,缓,急,四个字。小强在虚实的判断上面还是弱项,在其他方面,那就是他的强项。你说说,碰到他这样的对手,那头蛮牛需不需要小心翼翼?”
观战室内出现了有趣的一幕,马小飞和钱于平,这两位被誉为中国围棋的青年“双壁”。在那肉麻的吹捧李小强。
“哈哈哈,听你们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小强这盘棋的想法我大概已经了解了。他这盘棋采用这样的下法,并不是说他避战,而是说他一直在寻找作战的机会。等对手露出破绽以后,他好发动雷霆一击。大锤显然知道他的想法,所以一直在小心翼翼的应付。我这样理解正确吗?这盘棋又会像什么方向发展呢?”
“虽然说小强这盘棋很有想法,不过我还是不看好他。这头蛮牛今年的状态非常好,这种格局走下去的话,黑棋实空上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厚势的运用不是那么好掌握的,”
“呵呵,真的是这样吗?恐怕不一定吧。”
“哦?钱大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你说说看,让大家听听你的高见。”
“我一直认为,小强不仅对棋型很敏感,其实他对目数同样很敏感。一直以来,他这个优点都被大家忽视了。他的这个优点,掩盖在他那些眼花缭乱的手段当中。这盘棋如果一直这样进行下去的话,就让我们好好看看他这方面的才能吧。”
“哈哈哈哈。。。”
这个时候,张志东突然莫名其妙的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
“听你们的话,好像人人都怕李小强,好吧,我承认小强是个天才。不过你们夸他也要靠谱一点。他现在不可能有这么厉害吧。”
“哈哈哈哈。。。”
对局室内,整个棋局还在看似平淡的继续。下午4点,棋局进行了100手左右。由于刘大锤有意“避战”,这盘棋的焦点变成了对目数的争夺。
李小强耐心的等待着自己的机会。(未完待续。。)
第二一九章 超越时代的技术
李小强和刘大锤的比赛已经进行到下午4点。由于形势的胶着,整个对局室显得有点沉闷。这个时候,李小强稍微调整了一下姿势,让自己坐的更舒服一点。然后开始了本局最长的一次长考。
“职业棋手到底在长考什么呢?”
说实话,棋手的“长考”并不复杂。除了武宫正树那种5个小时莫名其妙类似于“坐禅”的长考外。职业棋手的长考,无非是两种情况。第1种,是“不知道下在什么地方”,因为没有找到好的选点,希望通过自己的“长考”,找出最好的“下一手”。第2种,就是“可以选择的地方太多了”,因此希望通过自己的“长考”,在里面选择一种“最优方案”。
实话实说,职业棋手“不知道怎么下”的情况并不是很多。大家的长考,更多是第2种情况。李小强今天的“长考”有点复杂,也比较有趣。他的“长考”,是由于第一种情况引起的,可是他想着想着,却好像又出现了第2种情况。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考虑的时间有点长。
说实话,李小强选择前面那种“厚实”的下法。本意当然不是“避战”,和刘大锤对局,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能够完全避开战斗。他之所以这样选择,首先是不想“为战而战”,赛前李小强就提醒自己,不要盲目的主动出击。其中,选择“厚实”的下法,也想让自己在可能出现的战斗中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
李小强就像一位没有经验的猎手,在那装模作样的等待对手的出击。等着等着,等到下午4点,等到棋盘上100多手棋,预想之中的战斗场面根本没有出现。。。
这个时候,李小强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再不挑起战斗就晚了,自己毕竟有目数上的“赤字”。可是当李小强准备“主动出击”的时候。第1种情况出现了,他根本就找不到好的选点,因此他要长考。
李小强的目光不停的在棋盘上巡视,每一个角落都不肯放过,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力点。这是当然的,想要“发力”的话,首先必须就要有目标,李小强现在连目标都没有,他怎么发力?
说一千道一万,围棋中的战斗。都是由死活问题引起的。无论双方战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能让棋盘上出现战争,一定是死活问题!大到一条大龙的死活,小到一个棋子的死活。自己棋子的死活问题,对手棋子的死活问题,大大小小的死活问题,各种各样的死活问题。这一切,就是围棋中所有战斗的本源。
所以吴清源先生会说,死活是围棋的本质之一。
棋盘上没有了死活问题。可是棋局还要继续。李小强想要争胜负的话,好像就只剩下一条路:
“围!”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