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沿着盘山路继续行驶半个多小时,过了天北水库和兴华国家森林公园,再往上走,就是天北水库的上游,一个叫青石寨的原生态小村落。
这就是沈临一行的目的地。
道路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农家乐小饭馆,不过,隆冬季节,因无游客基本都歇了业。
四点钟,他们抵达青石寨。
这个原生态的小山村没有什么科学的规划布局,村民的民居散落在山坡两侧,青砖红瓦炊烟袅袅,一条小河沿着山谷绕村而下,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
这还是冬季,满山干枯。若是夏季到此,漫山遍野的绿色,该是多么的让人心旷神怡!
唐曼秋裹紧了羽绒服,与沈临并肩而立,站在路边眺望着山谷的那条依旧水流潺潺的小河,轻轻道:“沈临,你是怎么发现有这么一个地方的?”
“开车上来找到的,这里就是尽头了,再往上没有公路,只能是翻山路。山的那边,是另外一个地级市了。”沈临笑着挽起唐曼秋的胳膊,唐曼秋犹豫了一下,还是温柔地依偎过来。
身后,马元超和孙秀兰知趣地站得另外一侧,没有来打扰沈临和唐曼秋的二人世界。
“曼秋,刚才我们上来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天北市大多数的矿泉水厂都在这一路。”沈临轻轻道。
唐曼秋讶然:“你要搞水厂?沈临,这个玩意投资虽然不大,但要想做好做大,却也不容易。关键是现在竞争太激烈,大大小小的水厂太多,你可要想好了!”
沈临嗯了一声:“我知道竞争激烈,但正因为如此,我认为还是可以做一个水厂项目。我详细地调查了解过,现在的水厂出来的产品——市场上所有的桶装水、瓶装水,说白了都是纯净水,很多虽然打着矿泉水的名义,但经过层层过滤,根本没有什么矿物质。”
唐曼秋认真倾听。
“这个地方的水源相当优质,矿物质丰富。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身体不好,现在很多人有喝矿泉水的需求,但是买不到真正的矿泉水。所以,我想填补这个市场空白。”
唐曼秋不以为然地摇摇头:“沈临,你太想当然了。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为什么现在市场没有真正的矿泉水呢?这是有原因的。”
“我明白。道理也很简单,真正的矿泉水口感不如纯净水,更不如纯净水可以长期储存,所以水厂百分百将原有的矿泉水层层过滤成纯净水上市。有营养的好水非要给过滤成不利人体的纯净水,这是很令人无奈的事情。”沈临叹息道:“我仔细想过了,我要做一个纯天然的只经简单处理消毒的矿泉水厂,真正意义上的矿泉水厂!不走普通水厂的销售途径,专门做配送!”
“比如说你们阳光集团,我们用水车每天给你们配送50桶水,扣除运费,还是有帐可算的。”
唐曼秋眨了眨眼:“像你说的,真正的矿泉水口感不好,你怎么让消费者接受呢?”
沈临哈哈大笑:“这事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我的想法,现在的人都喜欢纯天然的东西,只要宣传到位、广告促销打响品牌,再有质检部门的准入放行,这事准成!你等着瞧好吧,说不准用不了多久,我就能一炮打响。”
唐曼秋斟酌了一下:“沈临,倒也不是不可行,不过,有两个问题。第一,前期的投入会很大,经营风险也不小;第二,一旦市场认可了,大多数水厂又会跟风一哄而上,导致恶性竞争。”
“曼秋,不怕跟风,越有人跟风,我越高兴。这是一个无比广阔的市场,吃独食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永远走在别人的前头,那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沈临扬手又指了指山谷下沿河两岸的那一大片肥美的荒地,“曼秋,水厂只是我的想法之一。我准备租下这些荒地,建设一个生态蔬菜种植基地,一个生态养殖基地,养猪养羊养鸡,全部走配送销售途径。”
唐曼秋长出了一口气,望着身边的男人,眸光有些古怪:“你的想法很多,但我就怕你投入多、产出少,白白浪费投资。”
沈临凝望着远端,声音轻柔而有力:“我还是那句话,赚钱不赚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点事做。曼秋,很多时候,只要心态放平和,保持一颗平常心,做任何事都会善始善终,从长远来看,其实都是一种成功了。”
唐曼秋依偎在沈临的怀里,静静地品味着他这句颇有哲理的话,心思渐渐随着山风飘逸出去,弥荡在这个空寂无人的小山村里。
第96章土豪
沈临、唐曼秋、马元超和孙秀兰一行四人来青石寨考察项目,惊动了这个位于天北市南部山区兴华县的小山村,这个村落本就不大,只有一百来户,数百口人,因为地处山区的最顶端,虽然青山绿水,但除了少数驴友之外,外来者很少。
与附近山中腰和山下的几个村落相比,青石寨明显落后太多了,除了种地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副业。其他村子早就被旅游业带动起来了,可青石寨这边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下面的村落过得日渐滋润,继续受穷。
沈临之所以选择在此创业,主要原因是因为此地还是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土地租赁费用和运营成本费用低。而山下,因为旅游业过渡商业化开发,游客纷至沓来,环境其实都有点被破坏了。
就像刚才跟唐曼秋谈的那样,沈临准备在此上马一个真正的矿泉水厂,建设一个生态农业基地,种植绿色无公害的蔬菜,养殖不用人工饲料和激素的家禽家畜。
从一开始,他就打谱走高端配送和直送的经营路线,规模和产量不一定要很大,相信配合到位的宣传促销手段,逐步打开市场不是问题。
他拟构建起一条完整的生态农牧业产业链条。
原生态的环境——优质的水源——纯天然的产品——绿色环保的包装加工——直销到户。
为此,沈临不仅要建设水厂和种养殖基地,还要设立充当加工商和配送商,建立起自我运行的完整产业单元,缺一不可。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生态农业构想,其实注定要走高端路线。
成本高,产品的价格当然就高。但换言之,当前这个消费主义过度横行的年月,只要有品质、只要能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食品安全需求,越是价格高的生态农业产品,就越不愁销路。
唐曼秋建议他要充分考虑投资回报和经营风险。对于唐曼秋来说,她作为大公司总裁,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个。如果投资没有回报,投资项目就失去了意义,毕竟逐利是资本的天性。
沈临轻轻一笑:“曼秋,我还是那句话,赚钱不赚钱并不是第一位的,我开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做点事给人看,我的目标并不高,只要能保本微利,就足以持续运营下去了。”
沈临说的“人”是指京城沈家的人,以沈守一为首的随时都在窥伺和关注他存在的所有沈家族人,以及依附在沈家周围的更为庞大的利益人群。
山风呼啸,唐曼秋感觉有些冷意,就紧了紧羽绒服,戴上了一顶帽子,用围巾裹得严严实实地,轻轻跺了跺脚。
沈临向后招了招手。
马元超赶紧走了过来:“董事长。”
“跟村里的负责人联系好了没有?”沈临淡淡道。
马元超恭谨地回答:“都联系好了,这个村的村支书叫董大虎,也算是一个暴发户,在县里开房地产公司,他刚才跟我通了电话,他马上就要到了——喏,董事长,那辆路虎车应该就是他的车!”
一辆白色的路虎越野车风驰电掣而至。
停在路边,一个身材矮胖衣着考究的40出头的中年男子跳下车来,他向沈临这边瞥了一眼,然后就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
这人就是青石寨的村支书董大虎。
别看青石寨是兴华县有名的贫困村,但董大虎这个村官却着实不穷。他属于改革开放初期从山里走出去的第一批打工者中的佼佼者,最早在建筑工地当小工,后来拉起了自己的施工队,再往后就成立了兴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借着前几年房地产市场一路上扬的市场机遇,在短短几年间就赚的盆满钵满。
简而言之,董大虎是当之无愧的土豪。
董大虎此人回村干支书,是村里老百姓主动邀请的结果。
作为青石寨绝无仅有的能人,村民希望他能带领村子发家致富奔小康。
董大虎在兴华县算是一号人物。不过,熟悉他的人也心里有数,此人名义上产业众多,实力雄厚,其实也是一只纸老虎。实际上都是拆东墙补西墙,靠银行贷款来支持,他早几年的资本积累早就因为四处投资失败而败落寥寥无几了。
当然了,在表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