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云散。可是今天的点号不一样,点着点着他却老泪纵横。
周克文知道这既是一次聚会,又是一次饯行,吃完这顿饭,老大就要出门了。他是从军,是钻枪林弹雨,这次一别,不知道全家人啥时再能相聚!
周梁氏把饭菜都端来了,碟碟碗碗的把方桌摆满了。都是自产的蔬菜瓜果,青白红绿,琳琅满目,最显眼的是放在中间的一大盆清炖鸡汤。那个惹祸的公鸡被宰了,也算是将功折罪。周克文对老大说,立德,你看这一桌子,咱们家啥都不缺,爹最后再劝你一句,你不要当兵去了。周立德说,爹,这兵荒马乱的,咱今天有的说不定明天就没有了,你还是让我去吧,人常说好狗护三家呢,我混好了总比狗强吧,要是混不好我再回来也不迟,家里总还有两个弟弟呢。
周克文对老三说,立言,给你大哥把酒倒上。酒是周立言带回来的,周家烧坊酿造的名酒凤翔大曲。周立言给所有人都倒上了,还招呼着要给他妈倒,周克文说,女人不上席这是规矩,就让你妈在灶房里自己喝吧。
周克文端起酒杯说,立德,你有志气,爹不挡你了。爹借这酒吟诗一首给你壮行。周克文高声吟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英雄归!
他神情肃然,仰头一饮而尽。
老二老三对周立德说,大哥保重!老大对两个弟弟说,家里就托付二位兄弟了!他们相对一碰,当啷一声也满饮一杯。
周梁氏出来给他们添饭,看见这父子几人神情凝重的样子,说,你看你看,你们这是干啥呢,高高兴兴的事硬弄得跟吊丧一样。
周克文说,我没有么,我就是眼睛不好,见风流泪嘛。
周梁氏说,就算是你老了眼睛不好,你三个儿子年纪轻轻的也眼睛不好?要不要我给你们拿眼药去?
他们扑哧一声都笑了。
接下来他们开始讨论种植计划。老大首先说,种啥都行,反正是不能种大烟了,我一走土匪更没忌惮了。
老二附和说,大哥说得对,坚决不能种大烟了,祸国殃民嘛!乡村建设运动就是要破除旧规陋俗,提倡新生活。种大烟抽大烟是根深蒂固的丑恶习俗,要改变它就先从咱们家开始。
周克文望着老三,可老三没有立即表态。周克文知道这娃心思缜密,凡事都要反复掂量的,那就再让他想想吧。
周克文自己开口了。他说,不种大烟容易,我也不想种了,大不了咱们赔一点儿白地款。可咱们种啥呢?种粮食吗?周克文给他们算了账,每亩地平均产麦不过一担多,玉米二担多,能卖得五块多钱,可一亩地田赋得交一块,这是雷打不动的,各种杂捐摊派合计三块,而且随时可能增加。
都有什么捐税啊,这么多?周立功问。他这些年虽然在大学念书,可也经常跑乡村搞调查,好像没有这么多的苛捐杂税嘛。
周立言笑着说,二哥,你跑的是啥地方?北京周边,那是天子脚下,咱们这里是天高皇帝远啊。他给周立功掰着指头算,有城工捐、河防捐、银行股捐、等级捐、省政捐、西北水利奖捐、富户捐、杂支捐、鞋袜捐、村捐、汽车捐、草捐、庙捐、房捐、门牌捐、路灯捐、牲口税、印花税、剿匪公债费、登记费、保卫团费、开拔费、善后费、粮秣费、维护费、差费……他掰得指头不够用了也没有数完。
莫名其妙!周立功问,咱们村里有路灯吗?有汽车吗?
除了这些,还要交白地款呢,你明明地里种了庄稼了,只要不是大烟就算是白地!周克文气愤地说,这不是逼良为娼吗?每亩还得再摊上两块。这样算起来种一年的粮食刚刚够填这些窟窿,基本上是白干!
老大老二都哦了一声。周克文说,你们是不当家不知道油盐贵啊。
那爹的意思是咱还种大烟?周立言问。
不种!周克文说,缺德的钱咱不赚。我刚才的账是帮你算的,你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周立言说,种粮食。爹算的账都对,可算的是卖原粮。咱不卖原粮,搞加工,我算了,把烧坊再扩大一下,增加酿酒的产量,另外再开一座油坊榨油,还可以再盘下一座饭店。这样下来,能把原粮的价格翻两番。
摊子是不是铺得太大了?周克文问。
是有点儿吃力,周立言说,不过我算了,咱拿得下来,做生意嘛,总有风险的。
我有一个没风险的主意,周立功说,种棉花!
周立功为什么忽然想起种棉花呢?原来前几天他收到了一封同学来信,这同学叫赵丹娜,是他的准女朋友,其父是上海有名的资本家赵子昂。她在信中说,她父亲即将把上海的纺织厂搬迁到西安,上海的原料和人力成本高,加上共产党闹工潮,很难继续做实业。她父亲已经考察过了,西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种植棉花的好地方,更难能可贵的是人工成本低,在这里开工厂利润高过上海数倍。她希望周立功在老家率先推广棉花种植,为他父亲的工厂打前站,并暗示说这是他赢得她父亲信任的关键一招。信中还提及了一个重要信息,据赵子昂在南方革命党高层中的朋友透露,国民革命军已经开始北伐了,并必将在一年内完全取得胜利,打倒北洋军阀政府之后肯定立即在全国禁烟。这是内应民众呼声、外应国际舆论的必然结果。
周立功把这个信息给大家说了,当然隐瞒了他跟赵丹娜的关系这一层,因为赵子昂有点儿瞧不上他这个乡下土财东的儿子,他正在积极争取他的好感呢。周立功强调只要上海的棉纺厂搬迁到西安,棉花的价格必然上涨。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周立言笑着对周立功说,二哥,你没有做过生意,不知道其中的窍道,开工厂必须有大量的原料,就像咱家开烧坊,周围到处都是麦子啊,只是咱一家种棉花,人家棉纺厂是不来的。
周立功说,你说得对,可我保证他们明年肯定来,因为明年一禁烟,棉花就是最值钱的作物了,大家都抢着种。
周立言说,这就更没准了,你凭啥保证明年就能禁烟呢?你又不是南方革命党,况且打仗这个事谁都不好说,输赢就像掷色子。再说了,就算是南方革命党赢了就一定能禁了大烟?从大清朝到现在的北洋衙门,哪个不禁烟?可眼下这大烟不是照种不误?
周立功说,老三,你只是一个生意人,不懂政治!他本来要说你就是一个山沟里的土包子,鼠目寸光,可他怕伤了弟弟的心。周立功于是拉开架势,长篇大论,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讲到国民党的联俄联共,从苏俄革命讲到英美日德全球争霸,把他在北京大学听来的演讲差不多都复述了一遍,最终的结论是革命必胜,大烟必禁。
大家都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
周克文说,那就种棉花吧。他在种庄稼的事情上信任老三,但在对时局的把握上不得不信服老二,既然现在种庄稼跟时局绑在一起了,那就只能听老二的。
周立言说,我总是觉得有点儿不踏实。
周克文说,不管咋说,棉花总是比粮食值钱一些,就是难侍弄,要费神,咱精心一点儿就是了。
不难弄!见他爹答应种棉花,周立功大喜过望,他说,现在有新品种了,叫脱籽棉,我有同学在西安农林局,我去搞一些。
周立德说,那就试试吧,咱们种了一辈子粮食了,也换换花样吧。
确定了种庄稼的事,最后就是给周立德送行了。周梁氏说,你们几个眼睛不好,都不要出去送了,我送老大,你们都说了一河滩话了,我们娘儿俩还没有说几句体己话哩。
出了门,周梁氏问儿子,昨晚上你跟媳妇……好着呢没有?
妈,春娥身子……还有些弱。周立德说。
妈知道,周梁氏说,妈是问……你看你这一走……
妈,好着呢。周立德红着脸说。
好着呢就好!周梁氏悬着的心放下了。虽然周家有三个儿子,可眼下只有老大娶了媳妇,周家的香火就靠他呢。周梁氏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把媳妇挡在家里不让她送行,小夫妻分别哪有不伤心的?她要是一伤心动了胎气就麻烦了。
出了周家寨大门,过了城壕的石拱桥,看到四下无人,周梁氏从怀里掏出一个物件塞给儿子,悄声对他说,收好了,打仗的时候戴在心口,刀枪不入的。
周立德拿过来一看,是一个银项圈,缀着一个巴掌大的十字架,十字架上还撑着一个人。他不知道这是从哪儿来的。
周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