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般的夏侯玄在朝中依然深得人心。

    当夏侯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进入到第五个年头儿。一直在曹氏和司马氏斗争中左右逢源的中书令李丰露出了他的庐山真面目——夏侯玄的铁粉儿!他联系了不得志的国丈张缉和几个宦官首领,得到了魏帝曹芳的授权和夏侯玄的首肯,他们计划在皇帝册封贵人的典礼上发动宫廷政变,以夏侯玄取代司马师担任大将军辅政,指挥禁卫军捉拿司马师。因为唯有夏侯玄的声望可以凝聚人心,也只有夏侯玄的人格可以让皇帝放心不会再遇到一个野心勃勃的权臣。

    这个计划的可行性较高,类似的计划在吴国就能取得成功。可惜起事不密,被司马师听到了一点风声。当时司马师只是有些疑心,还不能确定,找李丰来谈话。李丰架不住司马师的阴阳怪气,自以为计划已经暴露,破口大骂、当场被杀。夏侯玄被捕入狱。

    狱中的夏侯玄严词责备主审官廷尉钟毓:我有何罪?你有什么脸面代表朝廷审问我?要我认什么罪名,你随便写!

    钟毓慑于夏侯玄的威望太高,哭着把自己代写的罪状交给他。夏侯玄看完不发一语,只是点头而已。钟毓之弟钟会一直仰慕夏侯玄,趁着夏侯玄落难,来到监狱嘘寒问暖想和他套套近乎。钟氏一族在司马氏阵营中分量颇重,年少成名的钟会被夏侯霸评价为吴蜀两国的心腹大患,向来深受司马家器重。只要钟会开口,虽然不可能救下夏侯玄的命,但在对其亲属的处置上网开一面还是有可能的。夏侯玄已经身陷囹圄,人家还如此主动热情,放下一些身段半点不丢人。可夏侯玄冷冷拒绝,誓要把节操保全到底。就这样到一直到刑场上始终是神色不改,举动自若,端的是一条好汉!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官,不能公开给司马家族的政敌唱赞歌,不得不在夏侯玄列传的结尾进行了批评式的总结,但他甘冒风险在正文部分通篇都是在明贬实褒,不惜笔墨把夏侯玄的改革方案完整收录!

    由于《三国演义》的淡化,夏侯玄在后世的知名度不高,他的影响力也往往被低估。实则,夏侯玄的死亡引发了曹魏帝国的两次大规模内战(淮南二叛、淮南三叛)、加速了司马师的死亡,延缓了司马家族代魏的步伐。

    夏侯玄是是曹魏帝国少有的正人君子、也是帝国最后的中流砥柱。夏侯玄死,魏亡。只知有家、不知有国的毒芽终于开出了恶之花,崇尚朴素自然的玄学思想自此走样,变得消极避世、士人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愿担当天下兴亡。

    尊敬的夏侯尚先生,尽管夏侯婴一生没有走错一步,夏侯惇得到了绝无仅有的情义,夏侯渊收货了多子多福的幸福,但您父子二人的境界更胜一筹。您没有因世俗压力的无孔不入而随波逐流。您的儿子夏侯玄,从未如很多人那样背弃本心以求趋利避害、遇难呈祥。

    无视极具诱惑力的成功与幸福,你们所追求的,是纯粹的爱和不灭的信仰。

    ————————————————————你忠实的 铁背苍龙刘轩鸿

 曹操世家(上)

    三国故事圆了一部分读者的明君梦、智者梦、侠客梦,也向另一部分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心机、算计、权术、谋略。浪漫且实用。

    然而三国故事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当我们厌倦了好得不像人的好人和坏得不是人的坏人,曹操世家这一经典反派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于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思维牢笼开始崩塌,脸谱化、平面化的人物形象也变得丰满了起来。

    由于曹操的事迹知名度极高,本期将以略写事迹,详细探讨问题的方式为您讲述三国最强世家——曹操世家!

    一、人在囧途

    曹操是个官三代,更准确地说是个阉三代。

    其父曹嵩是老一代宦官领袖曹腾的养子。在东汉王朝众多的宦官子弟中,曹嵩称得上出类拔萃——捞钱送钱的本事不明觉厉、细思极恐,连太尉这样的高官都能买到手。

    这一慷慨大方的优良家风使曹操在19周岁就进入仕途。不久升任首都公安局北城分局局长。

    任职期间,该同志严格执法,敢于拿宦官首领的家属开刀。许多领导同志都指出,像小曹这样的年轻干部在京城当一个分局长太过大材小用,特提拔为顿丘(今河南清丰)县令。

    23岁,在基层锻炼还不到一年的曹操就因为堂妹夫的妹妹宋皇后被废而受到牵连,回到老家谯县(今安徽亳州)做了一名待业青年。

    25岁,宦官势力重新洗牌,曹操又被朝廷征召,出任议郎(皇家顾问)。该同志屡屡上书言事,针砭时弊,可喜可贺的是,其中所有不重要的意见都被领导采纳。

    29岁,黄巾之乱爆发,曹操第一次出任军职——骑都尉,斩敌数万,因功升任济南国相。该同志在任期间搞得官不聊生,其手下五分之四的官吏被撤职。为非作歹之人逃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曹操的领导。

    很快,朝廷的调令下达,要将曹操平级调动到东郡出任太守。曹操愤然辞官,获得了一定的声誉。当时有些地方豪强看曹操对朝廷不满想拉拢他入伙另立中央,曹操断然拒绝,但也没有举报他们。

    33岁,在老家看书打猎了四年的曹操在老爹的四方奔走(花钱如流水)之下出任刚刚成立的皇帝直属部队——西园八校尉的第四号首长。一号首长正是他做分局长时得罪过的宦官蹇硕,还好二号首长袁绍是他的发小儿、铁哥们儿。

    青年时代的曹操告别了少年时代的放荡不羁、任性顽皮。自进入仕途起就决定做一个样板儿式的好官,把什么不畏权贵啦、严格执法啦、直言敢谏啦,保境安民啦这些约定俗成的用来形容好官儿的标签挣了命地往身上贴。可朝廷不赏识他也就罢了还处处捣乱,把他当成球一样踢来踢去。

    曹操不是被嫌弃,而是干得太用力。黑色幽默之处在于,一心报国的他之所以还能混得下去只是因为他有个一辈子同流合污的老爹。老爹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碰壁的机会,既然从政实在不行那就还是从军吧。

    对政界失望的曹操转而寄希望于军界。当时西北有十几万叛军,朝廷与羌族的百年战争也还远远看不到尽头。若是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官拜征西将军,封侯爵赏,亦足以快慰平生!

    谁曾想,曹操的黑色幽默史在34岁这一年才刚刚进入**。由于袁绍处心积虑地安排,外戚宦官两大势力火拼之后同归于尽,但袁绍的胜利果实被窃取。西凉军阀董卓入京,架空朝廷,擅行废立。曹操只身逃出洛阳,投奔另一位发小儿陈留太守张邈,得其相助,曹操于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起兵。

    35岁,关东诸侯组成讨伐董卓的联军,公推袁绍为盟主。曹操带着刚刚招募来的五千人马加入,经袁绍推荐出任代理的奋威将军。杂号将军还是一代理的……没办法,谁让朝廷在董卓手中。此时的曹操不在意做大官,一心想做大事,号召大伙儿共襄盛举、勤王剿贼。

    几位大佬们都觉得既然这次会盟选出了袁盟主,足以称之为一次团结的大会,一次胜利的大会。开了这么久的会,大伙儿都很累了,应该通过一起喝酒喝出风度喝出水平、还需要通过一起看歌舞表演来增进感情。

    然而曹操并没有像演义中所写的那样孤军奋战,老朋友陈留太守张邈派出部分兵力赞助他,更惊喜的是代理济北相鲍信愿意带着两万步兵,七百骑兵、五千辆粮车与曹操合伙痛击国贼。

    呜呼!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理想主义者的部队初战失利,曹操险死,鲍信负伤,但这次失败也使他们得到了敌军的一手资料,为关东联军制定了战略战术。只要大伙儿能够团结一次,哪怕就一次,也一定能消灭董卓。

    然而各路诸侯经过与会期间的交流沟通已经在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上大彻大悟,他们第一时间拉帮结派各自打了起来……关东联军就这样可耻地解散了,曹操率本部人马浪迹天涯。

    二、投名状

    曹操从万里西风瀚海沙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除了他本人及其部下的努力,还需要感谢他的三个朋友——袁绍、张邈和鲍信。

    36岁的曹操有官位却没有地方上班,有部队却没有粮食。这倒也罢了,最麻烦之处在于他还有理想。打董卓他势单力孤,打别人他又师出无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