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至1941年,哈拉尔河西岸的外蒙古名义上仍是中国的领土,苏俄军队在此驻扎的历史始于1921年,当时中国深陷军阀内战,溃逃至远东地区的白俄军队勾结外蒙古上层王公攻入外蒙,意图建立独立政权,苏俄军队遂应外蒙人民党之邀派兵前来,他们很快击败了白俄军队,并扶持外蒙建立了亲苏的“君主立宪政府”,在此期间,疲于应付内战的中国政府只发表了措辞严厉但无实效的政府声明,对外**立不予承认。三年后,外蒙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不久,中俄两国签署《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苏俄宣布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沙俄在中国的一切租界、租地,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取消沙俄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承认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中国在外蒙古有完全的永久的主权,然而此后十余年间,苏俄依然在外蒙古驻扎军队,并视外蒙古为实质上的保护国。
苏俄对外蒙的重视,并不是垂涎它的某些资源,而是处于保护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战略考虑这条始建于19世纪末期、全场接近一万公里的大铁路在日俄战争期间体现出了巨大的价值。靠着这条铁路,俄国在短时间内从欧洲调动大量军队到远东前线,最终在兵力上超过了日军,从而在局部挽回了败局,所以才有了妥协性的《朴次茅斯条约》。正因为深深体会到了西伯利亚大铁路重要性,苏俄政府又进一步对其进行了改造和完善。靠着铁路带来的劳动力与资金技术,西伯利亚一跃成为俄国的主要农牧业基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也陆续被勘探出来并加以开采。由于西伯利亚铁路中段离外蒙较近,最近的站点离外蒙边境只有200多公里,若外蒙掌握在他国手中,西伯利亚铁路在战争时期就极易受到袭击。
日军占领内蒙东部并在********乃至海拉尔驻兵初期,由于太平洋战事的牵制,面对苏蒙军队的种种试探,日军和伪满边防部队都表现得十分克制,但这种情况随着苏俄与西方同盟国签订互不侵犯协定、日本与美国签署停战协议而发生了变化。及至1941年初,派驻远东地区的苏俄军队已占其现役部队总兵力的一半左右,仅驻扎在外蒙的部队就达到了15万,并配属了大量飞机、战车、火炮等技术兵器,并在边界线一侧的纵深地带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与之相应,日军和伪满军队也在边界地区修建工事,一旦事态有变,日军大本营还能够迅速从部署在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华北的日军部队抽调作战兵力前来支援。双方数年来一直积极做着军事整备,但因为外部还有西方同盟国这样超级强大的军事集团存在,谁也不想轻易挑起战端。
32岁的军曹赤松三郎和27岁的兵长竹中信一意外成为了点燃导火索的火星。例行巡逻飞行途中,他们驾驶的飞机突发故障失去动力,仓促间迫降在了哈拉哈河西岸的一片沙地上,赤松三郎当即受了重伤,竹中信一试图背着同伴返回日军控制地区,但外蒙的边防骑兵队迅速赶到事发现场,轻而易举地俘获了这两名日军飞行员。
巡逻战机失联后不久,日军派出两架军用飞机前来搜索,结果在诺门坎地区遭苏军多架战斗机拦截,空中搜索遇阻。当天晚些时候,驻海拉尔的第师团所属第72联队派出骑兵中队抵达哈拉哈河河畔,未能找到失去联系的己方侦察机,而且视线受到河西岸高、东岸低的制约,无法观察到对岸的情况。是夜,第72联队指挥官调派部分士兵渡河侦察,其中一个小组在距离河岸大约两公里的位置发现了己方的飞机残骸,并将这个消息带回到了东岸。
次日,日军第师团派人前往外蒙军队的边境哨卡,要求对方交还被扣留的飞行员,外蒙方面则指责日军派飞机越境侦察,要求日本政府公开道歉并保证今后绝不发生类似事件。
第师团指挥官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即向关东军司令部作了汇报,连同外蒙方面的要求添油加醋地一并上报。此时当何去何从,关东军司令部的将领们分为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应该尽速上报大本营,由政府通过外交渠道解决此事,一派认为外蒙方面仗着苏俄撑腰横蛮无理,不如趁此机会狠狠教训他们一顿,赶在对方将飞行员和坠机残骸转运走之前来一场越界突击,救回飞行员并炸毁飞机残骸。争论的结果是一面向大本营报告情况和救援方案,一面调动部队做好越界突击的准备。
当天黄昏,从第师团抽调的500多名士兵作为突击队员,先行乘卡车抵达哈拉哈河西岸,第71和72联队各自抽调半数兵力作为支援部队赶来,飞行侦察第10战队和第24战队也做好了提供空中掩护的准备。
晚上7时许,关东军司令部收到了大本营“相机行事”的回复,主张教训外蒙军队一顿的将领们顿时大喜,毫不迟疑地向第师团下达了攻击命令。
得到指令,突击队员们立即从坠机地点附近分两路渡河,尽管天气尚寒,这些日军士兵依然个个脱得精光,将武器弹药和军装头盔顶在头上涉水过河。这一段的河水深度通常为1…2米,由于缺乏专门的渡河工具,日军特意选了河面相对较宽的地段,结果甲队顺利过河,乙队碰到了麻烦,迟了二十度分钟才抵达西岸。
月光照耀下的沙地,泛着霜一般的银白色,那架迫降不太成功的九一改型侦察机还静静瘫在那里,周围并没有外蒙士兵看守。甲队的突击队员迅速抵近,然后在飞机残骸里装上炸药,只等救出己方飞行员,就把它炸成碎片,到时候任外蒙和苏俄如何指责也没有了直接证据。
营救两名日军飞行员的任务由乙队负责,他们很快在不远处的一个边境哨卡里俘获一个班的外蒙士兵,从他们口中得知两人此前被关押在20多公里外的一处兵营,而且其中一人伤势很重。若全员徒步前往,天亮以前就能抵达,但攻击作战加上撤回,必然要在昼间暴露行踪,很可能遭到敌方战机的空袭,乙队指挥官小田少佐遂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派5名会骑马的士兵骑乘缴获的战马先行探路,同时要求滞留对岸的支援部队调派一个骑兵中队过河,由这个骑兵中队实施救援行动,力争在天亮前结束战斗。乙队余下的士兵分为三组,一组留在原地,一组以强行军赶路,一组以普通速度前进,有层次地进行掩护接应。
跟制定这个营救方案的上级指挥官一样,小田少佐也是个脑袋里充满奇思异想而且自以为聪明的人,他的探哨离开后不久,一队外蒙骑兵沿着边界线巡逻而至,他们发现河面有异,旋即打出了几发照明弹,当惨白的光芒映亮哈拉哈河的河面时,那个被临时召来的日军骑兵中队无处藏身,外蒙骑兵以为日军大举越界进攻,头也不回地报信去了。
………………………………
第837章 血火哈拉哈河(中)
面对训练有素、斗志高昂的日军步骑兵,外蒙边防骑兵部队的第一波反击不出意外的失败了,但日方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他们前去救援两名日军飞行员的行动因外蒙骑兵的反击而受迟滞,事实上,即便他们成功抵达敌方营地,也无法找到那两个倒霉的飞行员,因为敌情一到,外蒙军队就火速将他们转移走了。
越过哈拉哈河的日军部队由此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听到远处传来的枪声爆炸声,甲队日军果断引爆了战机残骸,而后撤退至河岸边等待下一步指令。
乙队日军与渡河增援的骑兵中队会合一处,经过商议,由前者吸引外蒙骑兵的注意,后者绕过当面之敌向关押飞行员的兵营突进。20多公里的路程,轻装骑兵只消一个多小时就能往返。然而这支日军骑兵中队没能走出多远就被外蒙军队发现,双方旋即激烈交火,因对方部署有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日军骑兵被迫撤回到岸边。
意识到通过突袭作战救援己方飞行员的计划必定失败,日军第师团指挥官小松原中将果断命令渡河人员携所俘外蒙官兵撤回东岸,以备双方协商交换俘虏。是夜,日军阵亡9人,受伤20人,俘获外蒙军官1人、士兵6人,外蒙边防部队的伤亡估计在40人以上。
从这一晚开始,事态的发展完全超出了小松原以及关东军司令部的预判。苏俄方面对日军的越境袭击行为大为震怒,在西线扩张无望而且得到互不侵犯条约保障稳定的情况下,他们早已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了幅员辽阔且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地区,无论在这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