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树知道,********绝不是矛盾的本源所在,小威廉和他的陆军将领们之所以对苏俄非常忌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按照苏俄政府公布的数据,其193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奥匈、意大利等国,相当于美国的92%、德国的64%,而仅仅10年以前,苏俄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三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千辆拖拉机,99%的耕种都靠人畜来完成。
短短十年,苏俄经济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集中制的优势其实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才是这种变化的关键催动力1927年开始的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对西方来说是一场灾难,对苏俄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严重的资本和商品过剩让西方再也顾不得什么********的对立了,经济危机期间,苏俄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技术项目、机器设备、科技人员和资本的吸收国之一。1928…1930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45%卖给了苏俄,英国在1929年—1931年机器出口总量的60%销往苏俄,1932年更是高达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销往苏俄,1932年达到46%。1931年,苏俄接受技术援助的项目达到99个,涉及冶金、工业机械、汽车、轮船、飞机制造等。此外,由于经济危机,西方大量的技术人员失业,他们纷纷接受苏俄的聘请。1929年,在苏俄工作的外国专家达1200人,技术人员近万人。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有6000多人,仅美国就先后有数万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移居苏俄。同时,苏俄也把本国的技术人员派往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这使得苏俄的科技实力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飞跃式的突破,进而以这种突破带动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
既然国家利益是一切战略决策的出发点,夏树在小威廉面前铺开一张世界地图,开诚布公地告诉他,陆地上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可见的未来,石油、煤炭、铁矿都会面临枯竭,届时各国只能转向蕴藏着巨大资源的海洋。从现在的势力版图来看,德国占据的多是陆地资源,全世界最大的海洋资源宝库太平洋,则被置于日本和美国的控制之下。
作为这一推论的佐证,夏树拿出了爱尔兰在北海勘探石油资源的进展报告。拒海底石油的勘探和开采难度大大高于陆上,但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旦在欧洲海域钻出了储量巨大、产量稳定的海底油田,其价值将远远超出工业经济范畴。
从技术角度来看,海底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利用还为时尚早,然而夏树的论述还是成功勾起了小威廉的贪念。另一方面,德国皇储早年曾参与东欧防线的构建,他本人一贯将那段经历视为可炫耀的资历之一,若要主动进攻苏俄,势必放弃这条屹立二十年的坚固防线,驱使数以百万计的同盟国士兵深入俄国腹地,乃至翻越乌拉尔山去彻底摧毁苏俄的工业带……每每想到拿破仑军队的惨痛经历,熟读欧洲历史的小威廉就会感到无比棘手!
当夏树和小威廉结束他们在圣玛利亚行宫的假期时,发生在万里之外的夏威夷战役也基本宣告结束,虽然参战兵力不占优势,美**队仍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回了瓦胡岛,在此期间,重披战袍的欧内斯特…约瑟夫…金率领以7艘战斗航母为核心的美国第6特混舰队赢得了尼浩岛海战的胜利,挫败了日本军队的反击企图。此战之后,太平洋战争的形势迎来了重要转折,美国与德、爱两国签署秘密协定,后者进一步向前者提供各种作战物资,并在《柏林停战和约》的基础上放宽前者支付战争赔偿和裁减军备的限制,而更为重要的是,中美两国政府会商一致,宣布缔结军事同盟,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
………………………………
第812章 澳洲烽烟
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是夏树最信服的一句真理,也是他时常用来警醒下属官员们的一句箴言。在爱尔兰王国,他一贯的执政方略不但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更成功营造出了宽容友善、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而在威尔士王国,新政府在他的领导下通过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推广社会福利等一系列举措,有效降低了普通民众的不满度,各地治安情况有了质的变化。相较之下,不论是跟爱尔兰王国诞生于同一时代的立陶宛王国、拉脱维亚王国,还是跟威尔士王国一同独立出来的英格兰王国、苏格兰共和国,社会稳定度和民众满意度都差强人意。
不管怎么说,大战的远去使得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又重新归于平静,然而在欧洲以外的地方,战乱和动荡还在持续。在亚欧交界地带,奥斯曼土耳其的内战仍在上演,阿拉伯半岛遍地都是桀骜不驯的部落武装和游击队,北非东部的埃及和苏丹亦是战火不断,而在南非,亲德势力正与原先效忠英联邦的政府军展开拉锯战,至于美日军队展开殊死争夺的中太平洋地区以及中日两国激烈交锋远东战场,几乎每天都有数以百计、千计甚至万计的士兵在战斗中死去……
1936年4月14日,西澳大利亚,卡尔古利金矿。
“要食物!要生存!要食物!要生存!”
愤愤的口号声中,浑身脏兮兮、臭烘烘的矿工们走出四面透风的工棚,从各处工区汇集到了岔路口,然后沿着大路缓缓涌向金矿通往外界的唯一哨卡。
哨卡的铁丝网后面,一名头戴白色防暑帽、身穿草黄色军装的日军尉官吹着集合哨,急吼吼地招呼士兵们戒备。只见挽着袖子、打着绑腿的日军士兵,或端着“三八大盖”,或拎着“歪把子”,纷纷从不远处几栋木质构造的营房离跑来。
其中一栋营房门口,两名日军官佐挎着指挥刀,端着望远镜,一边眺望哨卡里面的情形,一边交谈道:
“端木君,这些澳洲人想干什么?”
“他们在抗议,抗议我们给予的食物分量太少,每天分配给他们的工作量太大。”
“那实际情况呢?”
“端木君,您别看这些白人个头高大,其实慵懒散漫、效率低下,而且胃口还很大。他们要求的食量,比我们的士兵每日配额还要多,每天所能提供的矿石却比我们要求的少得多,我们可能答应么?”
“这么看来,澳洲白人跟俄国白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好吃懒做的家伙,养着他们还不如从印度支那运输劳动力来。”
“那是,这个提案我很久以前就向杉田将军汇报过,据说南方军司令部已经初步采纳,只要得到大本营的认同就会实施。到时候我们就不必为这些愚笨的白人困扰了!”
“哟西……”
两人正说着,那支浩浩荡荡的抗议队伍已经来到了哨卡前。卡尔古利金矿发现于半个世纪之前,随着大量淘金者的到来,这里一度成为西澳大利亚人气最旺的地方,随着机械设备的采用,开采效率较当年有了相当大的提升。战争期间,卡尔古利金矿的开采一度中断,而在日军占领整个澳大利亚之后,数千名英联邦军和美军战俘连同一部分平民被驱赶到了这里为日本人挖矿,类似的情况存在于澳大利亚所有的矿场、农场、牧场以及港口。
啪……啪……
两声清脆的枪响似乎震住了游行队伍,这些满脸污渍、面颊削瘦的矿工一个个衣衫褴褛,而因为身高的优势,他们基本是以俯瞰的视角盯着眼前的日军士兵,明晃晃的刺刀确实给人以强烈的威慑,但是恶劣的条件已经将这些人逼到了绝境。
那名模样白净的日军尉官扬着手里的南部手枪,用拗口的英语高声说道:“所有人,立即回到你们的工棚去!否则,严惩不贷!这是最后的警告!”
游行抗议的矿工队伍没有动,片刻过后,从队伍前排走出了一名身材魁梧的白人男子,虽然被俘后被强行除去了军衔标识,但从他的军衣裤靴样式以及气质神态来看,不难看出他曾是英联邦军队的一名指挥官。
“什么时候满足我们的条件,什么时候复工!”这名白人男子一字一顿地说道,言罢,身后的矿工们纷纷振臂呼应。
日军尉官用凶恶的目光打量着这个挑头闹事的家伙,然后用日语对身旁的日军士兵交代了几句。一小队日军士兵端着步枪跑步上前,欲将那白人男子与后面的矿工分隔开来,矿工们不允,用胸膛迎向日军士兵的刺刀,双方相互对峙,剑拔弩张。
隔着十数米的距离,领头的白人男子朝日军尉官隔空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