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米兹对此打抱不平:“恕我直言,将军,如果当初陆军高层有不惜代价的魄力,我们会如期发动圣米格尔战役,那样亚速尔群岛就不会发生后来的变故了。”
身为一个有担当的将领,斯塔克坦言道:“陆军有陆军的顾虑,而我们跟英国海军当时都觉得有九成以上的把握打赢海战,使陆军以尽可能小的损失拿下最后两座岛屿。当时除了少数几个天生的悲观派,没人质疑这一点,包括我在内。客观来说,是敌人的出色发挥和我们的迟疑彷徨共同造成了最终的结果,陆军并不需要为此担负太多的责任。”
尼米兹沉默下来,眼神似有迷茫。
就在这时,美国舰队最左翼的警戒舰艇、装备新型对海探测雷达的轻巡洋舰“圣路易斯”号突然发来战斗警报——舰队左前方40余海里处发现敌方大型舰队,但是仅仅几分钟后,这个让全体官兵精神紧绷的战斗警报便宣告解除,原因是“圣路易斯”号的雷达操作员把海浪的回波信号当成了庞大的同盟国舰队,事实上那里除了翻滚的海浪之外什么也没有。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美国大西洋舰队继续南行,新的情报也接踵而来,先是另一架水上侦察机在极为艰险的情况下捕捉到了同盟国主力舰队的踪迹,但是飞行员没来得及将全部情报传回便失去联络;紧接着,舰队右翼的两艘驱逐舰相继发现敌方舰艇在附近活动,而且很快侦测到了强无线电信号。
到了下午6时,美国大西洋舰队已航行至大巴哈马岛西北50多海里的位置,大巴哈马岛北部岛礁的轮廓开始出现在“圣路易斯”号的雷达屏幕上。
6时11分,“圣路易斯”号第二次发出战斗警报,而这一次雷达操作员的判断是准确的,一支由六十多艘大小舰艇组成、大致分为前队和后队的同盟国战斗舰队编成箭矢战阵,以20节航速从美国舰队左翼方向杀了过来。
乍看起来,美国舰队占据了大半个t字横头,有利于发挥舰队火力,但双方此时处于正常战斗射程之外,同盟国舰队只需要稍作调整,就可以集中炮火猛攻美国舰队的先遣编队或左翼警戒编队,然后抢在美方主力战舰发挥威力之前再次拉开距离。
届时美国舰队追与不追都很被动。
6时14分,美国舰队旗舰“俄亥俄”号向舰队全体发出作战指令,在保持雷达接触的前提下,左翼警戒分队向战列舰本队靠拢,右翼警戒分队与从杰克逊维尔港赶来的雷击分队合兵一处,同步缩小与战列舰本队的距离。
六分钟后,“俄亥俄”号的射控指挥室得到了第一份射击参数:敌舰队距离4万码,方位033,航速21节!
在令人窒息的气氛中,时间悄然流逝,双方的距离渐渐从三万六千米拉近到了三万米,已经越来越接近第一次圣米格尔岛海战中双方主力舰队的交火距离了。
“报告长官,敌舰队正在逆时针改变航向,与我们的现时距离是……三万两千七百码!”
“俄亥俄”号受到厚重装甲保护的战斗舰桥里,参谋官带着紧张的神情向舰队指挥官报告最新敌情,而在场的军官们不分军阶高低,似乎每个人都在侧耳关注着这些敏感的数据。
斯塔克下颚微昂,以孔武有力的语调吩咐道:“传令,各舰务必恪守各自战位,遵从旗舰号令,沉住气,一定要沉住气!”
传令官不敢有丝毫的延迟,迅即通过电话向无线电室转达了命令。
不出预料,同盟国舰队完成第一轮战术机动后主动摆出了攻击态势,前队阵列赫然加速,兵锋直指美国舰队居前的先遣编队,并于6时29分打响了这场海战的第一炮。
冈瑟…吕特晏斯麾下的巡洋舰战队拥有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3艘,擅长疾风骤雨般的中距离饱和式炮击,关键时刻的鱼雷排射也是相当犀利的杀手锏,而且除了意大利重巡洋舰“格里西亚”号以外,其余4艘重巡都装备了德式火控雷达。斯塔克的巡洋战队在翡翠晨战损失不小,此时担负警戒侦查的先遣编队虽有轻重巡洋舰9艘、驱逐舰7艘,但只有2艘战时服役的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装备了火控雷达,另外14艘舰艇只能通过探测雷达和目测观察结合的方式进行夜战。
交战伊始,双方的先锋战队相距两万四千码,约合22000米,这在上一场大战时期是战列舰主炮方能及的战斗射程,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使得舰载火炮的有效射程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在火控雷达的指引下,同盟国的巡洋舰编队很快就让对手感受到了战术和心理层面的巨大压力,而美方一面组织重巡洋舰投入这场远距离炮战,一面将7艘驱逐舰中的6艘编成一队,借助雨幕的掩护对敌人展开试探性的攻击。
发现单独编队并且高速来袭的敌方驱逐舰,以“狮鹫”号和“达格达”号为首的同盟国先遣舰艇迅调整了炮口方向。当美国人的驱逐舰小队抵近至10米距离时,“狮鹫”号的9门240毫米主炮瞬时发出震耳的怒吼,三轮精准的疾速射对领队的美国驱逐舰“罗纳德”号构成了近失伤害。在“狮鹫”号的带领下,爱尔兰重巡“达格达”号、德国重巡“奥格斯堡”号、“普洱法茨”号乃至意大利海军的“格里西亚”号纷纷向美国驱逐舰倾泻炮火,三艘轻巡洋舰也利用火控雷达或领舰发出的目标参数对敌射击,霎时间风高浪急的海面上布满了红色的炮焰。那些排水量介于1400至1吨级的美制驱逐舰如何能够抵挡这样猛烈的炮火,不多会儿就有3艘因战损而致减速,见正面突击的战术无法奏效,美方先遣编队指挥官连忙召回出击的驱逐舰小队。
听着穿过雨幕传来的隆隆炮声,貌似镇定的斯塔克无时不刻不在紧张关注着发生在两支先遣战队之间的交火,闻得己方前哨部队处境不利,他不由得皱起眉头:是抽调战力前去增援,还是让先遣编队且战且退,把敌人引到自己的炮口下?
………………………………
第803章 铁底湾(下)
大雨瓢泊、骇浪翻涌的海面上,只有“俄亥俄”号这般巍峨雄壮的巨舰能够勉强维持航行中的稳定性艘刚刚服役北卡罗来纳改进型战列舰,亦或称为俄亥俄级,采用的是新老结合的舰员模式——老舰员基本上是亚速尔战役期间战损舰艇上的幸存者,包括一些自愿加入美国国籍的前英国皇家海军官兵,新舰员则是战争爆后方历次征召的兵员。纵使“俄亥俄”号比计划提前了三个月服役,舰员与战舰之间的磨合仍显局促,舰上各种设备的调试也还远没有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如此情况下,这艘战舰虽有9门威力强大的18英寸舰炮和近乎极致的防护设计,能否在关键性的战斗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依旧是个很大的未知数……
随着前哨之战的进行,任美国大西洋舰队参谋长的尼米兹向斯塔克提出建议:“将军,要不要让右翼分队或者杰克逊维尔分队抽调舰艇前去增援先遣分队?”
斯塔克很果断地摇了摇头,然后吩咐道:“给凯特少将拍发密语电报,先遣分队要不惜一切代价拖住敌人的侦察舰队,绝不能让它锲入主力舰队侧后。”
尼米兹当然知道斯塔克意欲何为,他没有再说什么,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或者不快,而是一脸决绝地望着舷窗外的海面。先遣分队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斯塔克的命令,表面上看,它们在机动性方面不逊于同盟国舰队的前哨战队,只是火力稍弱、气势略差,只需尽力与敌周旋便可完成任务,实际上火控雷达这个貌似不起眼的技术在一场光学设备难以正常作用的海战中是相当关键的影响因素,在15000至10米的距离上,同盟国的重巡分队俨然一群彪悍而且高效的打手,不出半个小时,就把美国人的半支先遣分队打得遍体鳞伤,更糟糕的是,他们抓住了对手避免交战距离过近的想法,强行进击逼迫美方分遣分队退让,从而锲入了分遣分队与主力舰队之间。重巡洋舰固然无法跟战列舰正面抗衡,但是抢占有利阵位之后,它们可以伺机而动,或以炮火干扰对手,或发动中远程的鱼雷攻势,迫使美国舰队主力在抗衡敌方主力舰队的同时分出一部分战力和精力来应付侧后方的威胁。
几乎就在同盟国海军的前哨战队成功锲入美方作战阵列的同时,从大巴哈马岛方向驶来的同盟国第1分遣舰队主力战队突然改变航向,将箭矢战阵的锋芒指向了美国大西洋舰队主力编队尾部,摆出了与前哨战队前后夹击对手的架势。此时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