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皇位。
拿太宗当年的事情和现在的情形相比较,李亨猛然觉得此事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荣王若是领军平叛成功,那将名声更隆,天下人都对他敬仰膜拜,而自己这个太子却在此事上默默无闻。自己是要当那个被羽翼丰满的太宗杀死的可怜的建成太子呢?还是要阻止此事的发生,将一场可能让自己丢了太子之位的危机化于萌芽之中呢?答案当然是后者,李亨可不想成为死在太宗刀下的李建成,所以他要先发制人。
然而,这是陛下的任命,木已成舟,李亨是绝不敢要玄宗收回成命的。但李亨却有他的办法。在毒杀李林甫之后,李亨忽然发现,很多事原来只需要胆子大心狠手辣便可解决,而并不需要辛苦的隐忍。那么在这件事上,既然无法改变李琬成为征讨平叛大元帅的事实,那么李亨便只能用自己的办法了。
平日和李琬来往甚少的李亨,在玄宗的圣旨下达之后便去荣王府见李琬,以太子的身份勉励李琬此去要为国建功之后,又以兄长的身份百般的关心,亲切的和李琬交流。李琬那里知道这位太子皇兄葫芦里打的什么主意,他将李亨的到来视为了善意,同李亨推心置腹的交流了一番。毕竟是亲兄弟,一旦聊开来,关系便迅速的升温。
在等待高仙芝大军抵达京城的这段日子里,李琬和李亨见了很多次面,或一起畅谈,或一起宴饮,或一起游玩,总之在李琬看来,他又找回了小时候兄弟们一起无忧无虑玩耍的感觉。他也为之前对李亨的一些误解而羞愧。荣王就是这么个单纯的人,简直就是帝王之家中的一个异类。或者说他是出污泥而不染的一个人。
然而小白花一般的荣王李琬却没想到的是,他的太子哥哥却早已对他下了手。李亨和李辅国吸取了毒死李林甫时教训,这一次的计划更为周密。李辅国寻异人弄来了慢性的毒药,此毒名为糜心散,毒物的发作方式是慢慢的累积之后通过药引的方式集中发作。在李亨和李琬交往的近二十日的时间里,李琬喝下了被分为八份的糜心散的慢性毒药,这些毒药在他的肚子里累积成致命的一整副毒药,等待药引的激发便将发作。
而在将这些毒药全部喂到了李琬的肚子里之后,为了避嫌,李亨断绝了和李琬的交往。李琬每去寻李亨,李亨都避而不见,这让李琬不知所以,怅然若失。他不知道这位太子哥哥怎么又忽然对自己趋于冷淡,连面也不见了。
腊月初七上午,荣王府的管家在府门前看到了门前有卖鹅的商贩驻足,笸箩里十几只大白鹅又肥又壮,想起荣王爷最爱吃烧鹅,于是便命厨下买了一只。当天中午,荣王李琬喜滋滋的吃了好几块烧鹅,到了下午,肚子便开始隐隐作痛。
这一切都是李辅国的精心安排。因为荣王喜欢吃烧鹅,所以李辅国便连续数日命人挑着肥大的白鹅在荣王府前后转悠,这些鹅的身上都已经被注入了糜心散的药引,吃鹅便等于吃下引发毒药的药引。可怜的荣王那里知道,当他喜滋滋的吃下烧鹅之际,便已经举步迈向了鬼门关。
连续三天,荣王腹痛不已,御医名医游方医请了无数,没有任何人能查出来病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荣王捂着肚子嚎啕,眼睁睁的看着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神采飞扬之人变得形容枯蒿面目全非。
玄宗得知此事后大为诧异,他本能的怀疑这是李亨做的手脚,但派人密查之后他打消了这种想法。因为虽然前段时间太子和荣王交往频繁,但最近四五天时间太子根本就没见荣王,而荣王是在自己府中忽然得病,李亨根本没有接触他,也没有派人来荣王府看望或者是治疗,送什么可疑之物,所以不可能是他。
五天五夜,荣王李琬终于解脱了痛苦,死在了王府之中。消息传来,所有人都惊愕不已。李琬的死因成谜,引发了许多的猜想,但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事李亨所为。李琬死去的那天晚上,李亨前来探望,在李琬僵直的尸体旁哭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几度昏厥过去。玄宗闻之流泪道:“太子对李琬是真情,兄弟手足之情如此,朕甚欣慰。”
高仙芝的大军在长安北校场苦等两日后,从长安传来了李琬暴毙的消息。高仙芝惊愕不已,尚未出征主帅便死了,这难道预示着一个不详的结局么?大军出征前最忌讳的便是各种倒霉事,现在自己遇到了一件最晦气的事情。
而且,高仙芝还不得不等到朝廷下命令,派谁人接替李琬的职位,前来汇合出发。一直等到第三天下午,终于圣旨抵达,一名身材五短面目肥硕的内侍身携圣旨而来,宣读了玄宗的圣旨。
“因荣王不幸,征讨平叛大元帅之职暂时空缺,现朕命高仙芝统帅全军前往平叛。另圣命内侍边令诚为监门将军随军监督。望速速发兵洛阳,以解洛阳之围……”
高仙芝接旨之后,起身来问道:“哪一位是边监门?何时将至?”
那肥胖的宣旨内侍呵呵一笑,缓缓说道:“咱家便是,高大帅有礼。”
第713章 洛阳
就在高仙芝被迫滞留在京城北校场等候圣旨之时,洛阳城外,安禄山的十多万兵马和攻下太原率军赶到洛阳的史思明的六万大军已经顺利的回合,近十八万叛军兵临洛阳城下,攻城之战一触即发。
洛阳城中一片兵荒马乱,城外密密麻麻铺天盖日的叛军兵马让洛阳守军和百姓们都魂飞魄散。之前他们没有真正见到叛军的气势,此刻他们才明白身处于什么样的境地,这么多兵马聚集在城下,光是这股气势便足以让他们惶恐不已了。
封常清紧急召开会议,提出让百姓提前撤离洛阳的建议,因为封常清意识到,洛阳城是守不住了,与其如此还不如放百姓外逃,留兵马殊死一搏是为上策。否则,一旦被叛军四面围城,到时候想逃也逃不掉了。这项提议得到了李澄和卢奕的支持,他们建议让老弱妇孺先撤出长安,留下青壮男子协助守城,这样既可无后顾之忧,又能保证守城时的人力。
河南尹达奚珣强烈的提出反对意见,他说放走百姓便是放弃了洛阳城,此举是未战先怯动摇军心之举。他还慷慨激昂的道:“百姓妇孺留在城中,更能激起士兵们守城的决心。洛阳城百万百姓,即便是妇孺孩童,但有死战之心,一人一口吐沫也让叛军寸步难行。”
封常清果断的无视了此人的胡说八道,将达奚珣当做放屁,妇孺孩童留在城中只会成为叛军屠戮残害的对象。还指望着妇孺孩童参战守城,真当十几万叛军是纸糊的么?一头狼可以驱赶杀害数千头羊,而几千头羊也未必敢杀死一只羊,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偏偏达奚珣会说出这番歪理来。
会议当然不欢而散,达奚珣又一次的拂袖而去。无视他的封常清等三人达成一致,立刻开始积极疏散百姓撤离。命令下达之后,洛阳城中一片骚乱,百姓们拖儿带女大包小包的背着值钱的家当,赶着家养的牲口,拉着太平车从四城聚集在洛阳西城门内。从午后开城门放百姓出城,密集的人群像是开了闸的洪水涌出城外,一直到半夜时分,依旧源源不断。
洛阳城实在太大了,这是大唐少数几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之一。身为陪都市民的洛阳百姓甚至比长安的百姓更有优越感,然而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也落得了逃难的下场。背井离乡抛家舍业的逃难是痛苦的煎熬,百姓们就像是一群群沉默的羔羊一般麻木的往城外涌出。那些从东边失陷的州府之地逃来洛阳的百姓们更是惊慌失措。本以为来到了洛阳便可远离刀兵之祸,可以得到庇护,没想到现在又要开始逃难的旅程。而且他们已经大多数人身无长物,此去又将去往何方?
寒冬腊月,冷风如刀。凄风冷月之下,洛阳城百姓们就像是无家的孩子一般远离家园,投入茫茫未知的黑夜,踏入冥冥难测的命运之中。
一连七八个时辰,封常清都静静的站在洛阳城西门城楼上,一动不动的看着从脚下城门洞中涌出城的士兵。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何尝不知这些百姓出了洛阳城之后的逃难之路是何等的艰辛和悲苦,但他不得不这么做。他所能做的便是站在这城楼之上,目送他们离开洛阳,而他自己,将率兵马留在这里,力争保卫住他们的家园,让他们在战后能回到完好无损的家中。
事实证明,及时的撤退是多么英明的决策。凌晨时分,当所有的百姓撤出西城门之后,黎明的曙光之中,城头的唐军看到了叛军从东北两面朝西南城墙合围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