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大唐-第6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震,大动乱也未可知。
  另一方面,王源看似置身事外,但其实也受此事波及颇深。且不说在绝境之中的太子李亨会不会要求自己亮明身份支持他,帮他正面对抗李林甫。光是唐军大败给吐蕃人这件事,便会大大威胁野牛城的安全,威胁正大把大把流向王源口袋的巨额金钱的来源。
  若王忠嗣在北境获胜,不但可牵制吐蕃国的注意力,吸引大量的吐蕃兵马驻扎在北境防止王忠嗣乘胜南下。在那种情形之下,野牛城是绝对安全的。只要野牛城的唐军不惹是生非,吐蕃国会宁愿忍下失去野牛城的苦果而选择隐忍,因为他们无暇顾及。但现在,北境大破唐军,短时间内唐军将无力侵犯吐蕃北境,吐蕃人便会将注意力集中到野牛城上来,他们不会忘记在北境告急的时候剑南军在屁股后面捅了他们一刀,他们一定会调兵夺回野牛城。
  王源有些焦躁不安,野牛城是绝对不能失去的,失去了野牛城便失去了资金的来源,自己规划的蓝图便成了一张废纸。他不能责怪王忠嗣居然败了这场战役,引发了自己的危机,要怪只能怪朝廷中的争斗之残酷和无底线。朝中的争斗会波及各方,甚至无辜的老百姓。一个强盛的王朝之所以衰落的原因之一便是内耗产生的巨大损害,眼前的事情便证明了这一点。
  王源当然不能无动于衷,他立刻派人去野牛城通知刘德海加强警戒敌情,同时命雅州驻守的魏光中率雅州守军五千进驻野牛城。并下令调运重型器械拨付野牛城中。剑南军中金贵之际的伏远弩,军中数量有限的臂张弩也被拨付野牛城守军,做好迎战的准备。
  与此同时,王源不得不将本来预定年后开始建设的火药作坊提前,开始进行火药榴弹的研制成型。如果能在吐蕃兵马进攻前制造出一批榴弹来,对于守住野牛城又将多了重重的一份保障。
  新年将至,所有人都忙着买年货准备过新年的时候,王源却带着张正一等人在城西北的火药大作坊中忙碌。开始王源的设想是制造铁制装配火药的榴弹,但现在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用烧制的球形陶罐作为榴弹的外壳。因为这样能大大的降低成本而且简单快速,缺点便是陶罐的重量不够,会影响投掷的距离,并且在搬运运输的途中会很麻烦。
  但王源也顾不得这些了,在城外征集了两座民窑用来烧制球形的陶罐。张正一带人分解宝石硝配备火药,制作了几十只样品榴弹。开始试射。
  城西的荒山下,一架神威炮矗立于此,榴弹的测试在此进行。榴弹按照重量的不同分为四种型号,在此逐一测试。隆隆的爆炸声响了一天,荒山的小山包几乎被夷为平地,周围的枯草都被引燃烧起,幸而大雪覆盖火势无法蔓延。所有目击此次榴弹试射的人都终身难忘这些榴弹的威力。榴弹落地之后引发的大爆炸惊天动地,方圆数丈之内像是下了一场火雨,岩石和泥土四下飞溅,升腾起的黑色烟柱像是一只只参天的大蘑菇。
  参与测试目睹其威力的宋建功回家后在自己的笔记里写下了一段描述场景的话:“火弹爆炸之威堪比雷霆,数丈方圆草木泥沙皆被夷平,飞沙走石,暗无天日,令人两股战战。此物若投入敌军阵中,孰能抵挡?大帅王源天纵奇才得此神物,自此剑南军恐无敌手。此物大帅名之为霹雳弹,余以为毫不为过,雷霆霹雳之威不过如此……”。
  经过一天的测试,最后定型的陶罐榴弹和后世的篮球差不多大小,重量在三十五斤上下,这还是加了大量的瓷片和铁片之后的结果。不能无限的增加这些内容物,因为榴弹的威力还是在于火药的数量,过多增加内容物会压缩火药的量会减小威力。但按照神威炮的投掷数据,三十五斤重的榴弹可投掷的距离只有四百步左右。
  王源并非不想让霹雳弹的重量增加到五十斤上下,因为那是神威炮的最佳投射重量,可及远至七百步。但在投掷的实验中发现,球形的陶罐若烧制过大的话,投掷时在空中的剧烈旋转会造成罐体的破裂,效果适得其反。越是体积越大,便越是缺少结构的稳定,所以王源不得不放弃大型陶罐的方案。选择了最为稳定,最为可靠的三十五斤的霹雳榴弹。
  制造作坊内立刻开始加班加点的制造霹雳榴弹,原料和资金有限的情形下其实也无法制造太多,第一批只造出了五百枚,所有库存的宝石硝便全部告罄,继续制造只能仰仗于盐湖之中采集的宝石硝源源运达。但有了这五百枚王源心中已经很满意了,这已经比王源预期的要多了不少。
  大年三十的夜里,家家户户吃年饭欢聚一堂的时候,这五百枚霹雳炮却装在铺满稻草的箱子里在夜色中驶向雅州,从那里和五十架神威炮一起运往野牛城。
  天宝七年的新年对很多人而言是平静祥和的,虽然朝廷讨伐吐蕃兵败,但这一年风调雨顺,又是一个丰收年。百姓们丰衣足食,过着安逸富足的生活。
  朝廷上的风雨以及大唐和外邦的讨伐失利并不能让普通百姓们感到恐慌。这些事他们已经司空见惯。身处大唐王朝这条超级巨轮的庇护之中,没有人会觉得这些小小的挫折会让这条巨轮会有沉没的危险。他们相信,无论会有什么样的风雨和坎坷,这条巨轮还是会稳稳的行驶下去,他们安逸的日子也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
  但黑夜之中有睁开的眼睛,有的人知道,大唐这艘巨轮已经驶向了冰山,危险已经迫在眉睫。


第五卷 烽火连城


第580章 惊鸟
  陇右军河西军大败于石堡城,十五万大军损失过半,王忠嗣在李光弼和五百亲卫的保护下逃得性命。断后的哥舒翰受伤多处,但凭借着他的宝马坐骑得以幸运逃回碎石山大营。战败的消息传到长安,玄宗拍案大惊,久久无语。
  十天后,关于战事的败因调查有了初步的结果,董延光上奏朝廷详述了战事的过程,称王忠嗣怠慢战机,不与胁从,孤军冒进不按照事前约定好的计划行事。从而导致被吐蕃人抓到机会各个击破。也导致了自己的攻城方略无法实施,不得不避免损失立刻撤军。
  李林甫和杨国忠拿着这封奏折进言玄宗,玄宗正处于盛怒之下,下旨革王忠嗣一切职务,停职待查。其所领三节度使的职务分别由他人兼代。命哥舒翰为陇右代节度使,命李光弼为河西代节度使,命张齐丘为朔方节度使。一夜之间,王忠嗣从云端摔落地狱,往昔的荣耀一扫而空,成为大唐的罪人。
  不久后,哥舒翰李光弼联名上奏为王忠嗣开脱,太子李亨也求见玄宗,请玄宗念及王忠嗣往日之功,给予从轻发落。玄宗的火气也正慢慢的消退,对王忠嗣的态度慢慢的发生了转变,而且还召见了王忠嗣一次。很多人都以为陛下将会重新启用王忠嗣,宽恕他的罪责,毕竟王忠嗣是朝廷中不可或缺的重臣,边镇少不了他坐镇。只有他的威望能够震慑突厥契丹之敌。
  然而不久后一份来自济阳别驾魏林的奏折却让此事风云突变。魏林几年前在朔方节度所辖的朔州任朔州刺使之职,当时和任朔方节度使的王忠嗣交往甚多。魏林得知王忠嗣这次蹊跷的兵败后联想起当年王忠嗣和他说过的话来,并将这些话密奏政事堂。
  “当年我和忠王在宫中一起长大,忠王为人敦厚仁义,将来必是个明君。若说我王忠嗣这一生只会对一人效忠的话,这个人便是忠王。”
  这是魏林奏折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可谓大逆不道,而且里边包涵的含义颇深。当李林甫将这封密奏呈递给玄宗之后,玄宗立刻便联想到此次战败的蹊跷之处,以及之前王忠嗣一直迟迟不肯进攻石堡城并且写奏折讽刺自己好大喜功的事情来。
  越是这么想,便越是疑窦重重。越是怀疑王忠嗣有问题便越觉得他一定有问题。王忠嗣如此公开的表示他只效忠太子,难道说这次战败是他故意为之?故意不愿意让自己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吐蕃臣服之景?
  对这些事玄宗丝毫不手软,当即下令将王忠嗣交于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严查王忠嗣背后的图谋。可怜王忠嗣刚刚看到了冒头的希望,被这一闷棍又打入深渊之中。
  这一次涉及的事情更为严重,一些为王忠嗣鸣不平并且在玄宗面前求情的人再也不敢说话了。这件事很容易便有谋逆之嫌,谁也不敢惹火上身。唯一还特地赶到京城为王忠嗣求情,以性命担保王忠嗣对陛下忠心不二的人便是哥舒翰了。这个胡人出身的大唐将领的表现反倒比正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