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大唐-第10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国夫人横了王源一眼笑道:“然而你还是被激将了,你怒气冲天,就差掀桌子骂人了。哦,我明白了,你是舍不得小……小……”
  秦国夫人话说了半截,忽然发现有柳钧在场,不该当着柳钧的面说这些话,于是连忙将话头咽下。那边杨玉环却已红晕满脸,起身道:“你们两个聊,这些事我也不懂,也插不上话。钧儿,陪小姨出去走走,小姨好久没见你,想跟你说说话。”
  柳钧忙沉声应诺,杨玉环站起身来,伸手搭着柳钧的胳膊,脚步轻移,到院子里去了。
  屋子里只有王源和秦国夫人两人时,王源可不再客气。上前一把抱住秦国夫人,对着她的小嘴便狠狠亲了上去。秦国夫人呜呜连声闷得透不过气来。香舌被王源吸得吐出,连舌根都被扯得发麻。感觉到王源完全是在作践自己,动作剧烈而粗暴,弄得嘴巴舌头一起生疼。头晕目眩之际,心一狠咬了王源一口。王源吃痛,哎呦一声松开了秦国夫人的嘴巴。
  “你真粗鲁。”秦国夫人嗔道。掏出手帕擦着被王源弄得乱系八糟的纯红。
  王源抚摸着被差点咬破的下唇嘿嘿笑道:“叫你以后还敢随便的激将我,故意惹我发火是么?”
  秦国夫人啐了一口道:“你个小没良心的,我杨玉蓉什么都给了你,你还来怪我。我浑身上下哪一根毫毛不是向着你的?我不过是想激起你的血性罢了,否则任谁听到我建议举兵造反的话不吓得尿了裤子?我也是多虑了,你早就有了僭越之心了。”
  王源叹道:“莫这么说我,若我有第二条路走,我会走这条路么?”
  秦国夫人轻叹道:“是啊,世事弄人,身不由己。罢了,不说这些了,还是那句话,左右是个死,还不如搏一把大的。赢了通吃,输了也不过是那个结果罢了。”
  王源点头笑道:“还是和夫人说话干脆利落,夫人若是个男子,必是个果敢利落干大事的。”
  秦国夫人一笑道:“莫跟我闲话,你还要不要听豪门士族那些事了?你若不想听,我可要陪钧儿去了,我们娘儿两好容易才见一面。”
  王源忙道:“听听,当然要听。快详细的跟我说说。”
  秦国夫人整理衣服坐下,恢复端庄之象。仰头微微想了想开口道:“我大唐开国之处,士族大户之间林立。其中实力最大的便是七家。这七家中两个姓李,两个姓崔,故而称作五姓七家。他们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其中陇西李氏,便是当今皇族之家。高祖太宗便是陇西世家之人,而陇西李氏之所以能夺得天下,其余几大士族也出力不少。钱粮兵马都支援了不少。”
  王源道:“原来如此。一个士族之家能建立大唐,光是这一点我便明白士族大家的力量了。”
  秦国夫人微微点头道:“那是自然。五姓七族皆为豪族世家,其家族渊源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甚至汉朝之时。以清河崔氏为例,其家族渊源可追溯至春秋之时。崔氏祖先便是齐国公卿之一,至汉代已成山东望族,南北朝时,北魏开国更是一等大姓,位列五大豪族之中。直至我大唐立国,依旧绵延蓬勃,势力不减。大唐以前之事且不谈,光是清河崔氏在我大唐立国之后,便有数百余人为官,官至宰相者二十余人。大唐开国之初,有官员修订《氏族志》,曾将崔氏列为第一。后太宗帝下旨说:李氏贵为皇族,怎可以崔氏为首,难道崔氏比皇族还高贵不成?这才将陇西李氏立为第一,皇后长孙氏立为第二,崔氏等诸豪族在其后排列。由此可见,崔氏豪族实力之强。”
  王源听的津津有味,赞道:“原来这当中竟有这么多的掌故。夫人当真博古通今,无所不知。”
  秦国夫人轻拢发丝,微笑道:“你也莫夸我,我一个妇道人家,能知道什么?这些不过是我听亡夫谈论时得知罢了。亡夫是个书呆子,醉心于这些掌故,闲暇时喜欢和我说这些事情。我其实不爱听这些,但久而久之不想知道倒也耳濡目染知道了些大概。”
  王源笑道:“原来如此。”
  秦国夫人继续道:“其余几家也都是渊源颇深的豪族,家族势力在我大唐也是根深蒂固。家族众人为官入仕者不知多少,倒也不用一一赘述了。”
  王源皱眉问道:“但为何我鲜少听到这些豪族的消息,朝中那些官员出自这些豪族大姓之家呢?为何怎么都好像销声匿迹了一般。”
  秦国夫人点头微笑道:“他们确实销声匿迹了,这里边是有原因的。大唐立国之后,五姓七族除了陇西李氏为皇族之外,其余各家势力庞大,家族子弟遍布朝野。朝政几乎为均为他们所掌控。且豪族之间相互通婚勾连,关系越发的紧密。有此对身为皇族的李氏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世家大族出身的皇族李氏虽得其余各家支持而坐拥江山,但大唐建立之后,这些世家大族便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了。这个道理我不说,你也该明白。”
  王源点头道:“我懂。同为豪族出身,一族夺得天下,自然是担心其他豪族也有争夺的可能。再说,天下已归李氏,其余豪族也尽了力,该到了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时候了。”
  秦国夫人微笑道:“兔死狗烹倒是不至于,但豪族大家越发的掌握朝政,他们的家族成员入朝为高官,很多事情上一起相互呼应,已经威胁到了皇权的威严。所以打压豪族是一定要做的,但还不至于敢对他们赶尽杀绝。因为即便坐拥天下的皇族李氏,也不敢公开的对这些世家大族发动剿灭之事,而且也剿灭不了。这么多年下来,五姓七族之间早已利益与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泥水交融一般,根本就分不开了。但虽然无法灭族,但限制他们的权力,打压其他豪族确实必须要做的,否则皇族岂非要沦为其他豪族操控之下。”
  王源思索道:“确实如此。只能打压而无法斩绝。这也是保持稳定维护皇权的唯一办法。”
  秦国夫人点头道:“是啊,他们这些事情太复杂,我也说不大清楚。总之,随着豪族的势力不断壮大,皇族终于出手。高宗时便开始颁布了旨意,限制其余豪族之间私自姻亲相结姻亲,但凡豪族之间想要通婚,必须经过皇族批准。”
  王源微笑道:“这倒是绝妙的一手。虽然看似不是什么激烈手段,但绝对是很有效的阻止世家豪族之间私相结盟的手段。短时间内恐无效果,但十年二十年时间内,便割裂了世家子弟之间本该建立的姻亲联系。这是温柔的一刀。”
  秦国夫人微笑道:“温柔的一刀,这说法倒也新奇贴切。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共下达过三次针对世家豪族的限制之令。限制姻亲之令后更有限制世家子弟入朝为官的命令,规定了世家大族入朝为中枢官员的数目,平衡各方势力。现在看来,这都是驱逐世家大族把持朝政之举。”
  王源深以为然,高宗治下的永徽之治是贞观之后的另一个和平盛世,高宗这个人虽然是个烂好人,但在这件事上倒是颇有策略,循序渐进。
  “武帝临朝之时,对于世家大族更为苛刻。武帝手段凌厉决绝,对于五姓七族大肆压制。分而治之。各大世家为了自保,曾暗中支持李氏诸王起兵。但因为各自为保,又被武帝分化治之,力量难以集中。故而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等人的起兵均告失败。武帝由此展开大清洗,对世家大族李氏一族展开雷霆手段。然毕竟豪族实力犹在,武帝亦知若逼得豪族世家联手反抗,后果堪舆。据说神功元年,武帝同豪族世家达成妥协之议。从此后,几大豪族迁移东南,不在干涉政务。家族子弟为官不至三品。而朝廷许以怀柔之策,不再对豪族世家进行清洗打压,并许以东南茶粮盐铁经营之权。硬生生将几大豪门世家从朝廷剥离。但豪门世家从此失去进入朝廷中枢之机。以朝廷给予经营财富之利换取了相安无事。”秦国夫人轻声道。
  王源呆呆道:“原来这当中竟有如此隐情。虽然这是传说之言,但却也不无道理。世家大族拱手让出权力,换取避居东南各道经营财富之权,倒也是一种不错的交换。否则便是两败俱伤之局。但总体而言,世家大族吃了大亏,恐怕便就此没落了。难怪我入朝这么多年,没有太多关于世家豪族的声息。”
  秦国夫人点头道:“是啊,虽然是吃了亏,但总比灭族了好。武帝之后,当今太上皇即位为帝,也绝不永许这些豪族之家再次渗透入朝,不过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倒是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