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百四十九章 视察组的最后行程
接下来的几天,公司董事局乘坐飞艇陆续的视察了朝鲜的南部和日本本州岛。远东军委会征服这两个地区以后,公司就对这两个地区派出了工作组,负责朝鲜和日本两地的管理工作。
公司在朝鲜和日本的清洗工作进行的很彻底,基本打碎了两国的上层建筑。
远东军攻陷了汉阳城,朝鲜王室就被远东军敢死军部队杀得干干净净。紧接着远东公司又在朝鲜掀起了一场血色变革,在朝鲜八道造成了空前的浩劫。
汉阳城内的士大夫、武将勋贵等两班贵族,以及朝鲜各地的大批士绅官僚阶层,都被愤怒的朝鲜底层民众处决殆尽。
轰轰烈烈的变革仅发动了几个月,朝鲜各地的道、府、郡、县的士族官僚、商人地主,甚至衙门捕校、胥吏、曾经的朝军底层军将和很多手工业者、小商小贩也纷纷被卷入其中,纷纷被失去理智的底层民众纷纷抓起来,拖到刑场处决了。
在这场疯狂的血色变革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去,朝鲜各地遍布着很多的京观和万人坑。**的枷锁一旦崩断,人性丑恶的一面瞬间就会暴露无遗。
大批受尽压迫的底层民众,被有心人裹挟其中,肆无忌惮的宣泄着内心的愤懑,无数无辜的人成了这场血色变革的牺牲品,整个朝鲜弥漫着一股毁天灭地的狂暴气息。
整个朝鲜的统治阶层在几个月浩劫里毁灭殆尽,虽然少数人逃过了一劫,但再也无法掀起什么波澜了。远东公司面对的只是朝鲜的底层民众,根本没有浪费什么力气,就轻易的接管了朝鲜的管理工作。
如今朝鲜的局势极为稳定,一个个新组建的基层支队,被分配到朝鲜各地耕种土地,或是在远东开发的矿场里充当劳工,成为了严冬公司的农奴和矿奴。
随着远东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对外东北、印度和南洋各地陆续的进行开发。还会从朝鲜迁出大批的劳工,送往远东各地的工地。未来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西伯利亚等地区一旦进行开发,将会有更多的朝鲜劳工参与其中。
而且远东公司也会不断的将大明的流民安置在朝鲜的南部地区,预计几十年以后。朝鲜地区汉人的人口比例就会占据大多数,达到彻底控制朝鲜的战略目的。
日本的情况也差不多,公司用几年的时间,大力扶植萨摩岛津家。随着岛津氏不断的强大,岛津忠恒的**也越来越膨胀。建功立业,武布天下,那是这个时代所有日本武家的梦想。
经过远东丧心病狂的武装,萨摩藩岛津氏若是还能坐得住,那特么才出鬼了呢。所以接下来日本的局势一步步都在按照远东公司的剧本在演,直到最后远东组建的九州军团,以岛津氏的名义兵临京都城下,弄出了一场岛津氏血洗京都的大戏。
京都城内的日本天皇一脉被血洗,京都城内也是一片腥风血雨。大批朝廷的官员公卿,被整家整族的屠戮一空。除了城内的妇女和工匠被挑出来送出城外,原本繁华的京都古城被屠戮一空。
远东公司趁机又组成了日本联军,共讨日本国贼,聚兵围困京都,最后歼灭日本各地大名的精锐于京都城下,一次性的打掉了日本各地军阀的绝大多数的精锐主力。
消灭了日本各地的军阀,远东军又大肆武装敢死军部队,横扫了日本各地的大名藩主,就连各地的寺院都没有幸免于难。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整个日本弥漫着一片血色。到处都是尸横遍野,白骨如山。
日本的皇室和各地大名被铲除一空,整个日本也基本稳定了下来。各地的底层平民也被大批如狼似虎的远东敢死军部队,纷纷驱赶到各地组建了一个个基层支队。
大批日本妇女和工匠被运到远东各地进行安置。还有无数的日本外籍劳工,像牲口似的被驱赶到船上,被送到远东各地的工地矿坑,充当远东的劳工。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如今日本的人口少了将近三成,剩下的则是被安置在各地进行耕作。当然。每年远东公司都会从中选拔一些强壮的兵员,组建敢死军部队。
还不断的从日本征用大批的劳工,充实到远东各地的公路铁路工地、农场牧场、基建工地、矿坑石场等工地。每天他们都要进行十几小时大体力的工作,很多人都活活累死在工地上。
据不完全统计,远东公司各处工地上的各国外籍劳工的死亡率始终在百分之十以上,铁路工地最多,最高时甚至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多。
可以这么说,远东的每条铁路、公路、矿坑的附近,都遍布着无数外籍劳工的坟冢。对于死亡的外籍劳工,各个劳工支队也只是在登记簿上轻轻的用笔划去,仅此而已。
许多年过去了,但是却没有任何文献记载过远东公司外籍劳工的事情,即便很多人知道他们的存在,可谁又能想起曾经在远东各个工地挥汗如雨的众多外籍劳工。至于最后死了多少人,谁特么在乎。
如今的日本,到处都是一派宁静的田园景象,除了在各地巡视的敢死军部队,剩下的几乎都是在耕地里忙碌的日本农民。还有很多人被送到日本各地的金矿银矿,每年为远东公司开采金银。
公司董事局的常委和委员组成的视察组,分别在汉阳城、釜山港、京都城、大阪城等地进行视察。对各地的情况都给予了表扬,对坚守在各地的远东军各部队和公司在朝鲜和日本的工作组进行了慰问。
他们的最后一站是济州岛,如今的济州岛早已变了样子。岛上的耕地都已经开发了出来,并建立了大量的流民收拢营地。每年都有大批的流民被送到这里进行暂时安置,然后转运到其他地区。
如今公司已经占据了台湾、琉球等岛,因为这里的条件有限,公司对济州岛并没有投入多少精力,仅仅把这里当作公司的一处中转岛屿,岛上的常住人口也不多,以后公司入主大明以后,这里就将被开发成一处旅游景点。
PS: 感谢黄瓜夜光杯的月票支持。
第九百五十章 坚实的基础
公司董事局的常委和委员组成的视察组,结束了对海参崴、朝鲜和日本的视察,回到了沈阳公司总部。大家来不及休息,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王和与民委会的一帮人,每年入冬前的工作很重,各地的各地基层的秋粮、贷款的收缴和入库、各个工地设备的封存、接收安置流民、冬训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等等,每项工作的工作量都非常大。
今年远东各地共收拢了三百余万流民,其中辽东一百余万、印度六十余万、南洋三十万、吕宋三十万、台湾岛五万、朝鲜十万、河套根据地四十万、大明各地的几个根据地三十万。
公司接收这么多的流民,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从流民刚一下船,登记、净化、分发物资、分配安置等等工作千头万绪,哪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引起大面积的混乱。
把这些流民安置完毕以后,就已经是年底了,紧接着就迎来了公司每年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流民冬训。远东公司对流民冬训极为重视,始终把这个工作,当成一个政治任务来抓。
在这个时代,中原北方每到冬天,很多工作基本停滞,可是对于远东来说,整个冬天的这几个月,却依然非常紧张,大批新接收的流民要进行紧张的冬训,这期间流民的训练、扫盲和政治思想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民委会的员工要一直忙到春节,就连董事局的几个民委会常委也要亲临第一线,王和与韩尚林等董事局的常委和委员,经常要深入到各个新接收的流民营地,参与流民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扫盲工作,人手紧张的时候,甚至还要客串扫盲文化教员和普通的基层政工人员。
其他各个部门的员工也闲不下来,基本都要下到基层的各个新接收流民营地,参与到流民冬训中来。流民冬训工作,可以说是劳民伤财。就像一个吞金巨兽,每年都要消耗远东大批的资源,仅粮食一项就是个天文数字,耗费的人力物力那就更不用说了。
即便耗费巨大。可远东却依然坚持搞了十年,而且规模一年比一年大。
自从崇祯大旱以来,这三年远东接收的流民已经近千万,如此浩大的工程,其中所耗费的资源可想而知。光是所需的基层管理人员和基层政工人员。就得以十万计。
不仅如此,数量如此巨大的流民在冬训结束后,还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