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育才学校的在校学生的个人物品,品质都是质量优良的产品,包括服装鞋帽和各类物品,档次非常高。
学校的伙食就更是没说的了,为了保证学生们的营养,公司专门在学校配备了专业的厨师和营养师为学生们提供服务。
学校食堂的饭菜不但味道可口,而且营养也逢场丰富。早餐牛奶、豆浆和鸡蛋,中午晚上顿顿是肉类、海产品和青菜,而且餐餐有水果和甜点。
为了鼓励在校学生刻苦学习,育才学校还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他们发放一定的奖学金,成绩越好奖学金就越高。
育才学校的文娱活动也非常丰富,校内有各类合唱团、舞蹈团、棋牌社、交响乐团、书画社等各类文艺团体,还有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兵乓球队等的各类体育校队,每年远东各地的育才学校,都会举办高中联赛,每次比赛都非常火爆。
虽然育才学校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是学校的管理也极为严格。育才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年都有一个月的正规军训。
平时学生们在各种场合都严格的按照军营的边准要求自己,队列纪律、内务卫生等等非常正规,而且违反纪律还要被扣分,一旦被扣满分数,将会被勒令退学处理。
学生们在校期间,还要通过政治宣讲、电影报刊和文艺演出等各种形式,接受全方位的政治思想教育。
育才学校是远东公司培养未来高级人才的地方,所以公司对这些学生极为重视。
春节期间,育才学校将会为学生们放十五天的假期,所有学生都可以回家探亲,与家人一起度过春节。
学校为每名学生分发了一些年货,都是各类糖果蜜饯、瓜子干果、蜂蜜果汁、各类罐头等小食品和副食品,虽然东西不多,但是都比较精致,在各地农村绝对算是了不得的东西了。
周小雅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以每年都能拿到一笔不菲的奖学金。学校在春节前的一个月就将奖学金全额发放完毕。
但是周小雅只收了一半的奖学金,剩下的都在学校兑换成了各种东西。学校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出台了一个可以利用奖学金兑换各种物品的政策,因为兑换物品和发放奖学金相比划算的多,所以绝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兑换一些东西回家。
而且兑换的各种物品都非常实惠,比如袜子内%衣、布匹毛毡、帽子手套、布鞋棉鞋等纺织品,都是比较实惠的生活用品。这些农户家的孩子都很懂事,他们兑换的东西,都是家里平日里不舍得买的。
周小雅的父亲腿不好,最怕受风寒,所以为他兑换了一条原皮原毛的皮裤,母亲平日里连件像样的衣服都不舍得买,所以为她兑换了一件红色的毛衣,弟弟每年冬天都四处疯跑,小脸冻的通红,手上也尽是冻疮,所以为他换了一套崭新的皮帽子和皮手套。
除了这些,周小雅还对换了十几双袜子、几双崭新的棉鞋和几套内%衣,以及一些布匹,希望在春节前,为家里每个人做一身新衣服。
兑换完了所有的东西,周小雅的行军包已经装不下了,她只好又兑换了两个行李包,这才堪堪装下了所有东西。
只是省城离家路途并不近,这一路也把周小雅累得够呛,好在春节前官道尽是拉货的马车,她接连搭了几次车,才算是回到了家。
虽然身上背的行军包和手里拎的东西非常沉重,但是离家越近,她就越激动。原本沉重的行李,也变得轻松了不少。
一路歇息了十几次,才艰难的走到了村口。此时周小雅已经累得满头大汗,此时她已经精疲力竭,实在已经走不动了。好在几个同村的村民看到了周小雅,全都跑了过来,扛着行李把她送回了家。
刚刚走到家门口,正在院子里和几个熊孩子满地打滚的弟弟,突然看到了姐姐,欢呼一声就从地上爬起来,撒欢似的扑了上来。
“姐姐回来了……姐姐回来了……”然后和姐姐紧紧的抱在了一起。
周通两口子也跑了出来,他们看着站在院子里的二丫,全都非常激动。女人走过去拉着女儿的手,抹起了眼泪。
看到女人哭了起来,周通的眼睛也热了,他笑着说道:“女儿回来了,你还哭个什么,二丫,走……进屋去,外面冷……”
他说完扛起了女儿的行军包和两个包裹,哈哈大笑道:“二丫,你娘这几天尽念叨你了,天天都到村口去望你,就今天没去……哈哈……”
女人听了周通的话,狠狠的打了丈夫一下,笑骂道:“你还有脸说我,是谁成晚的不睡,天天念叨着二丫什么时候回来。”
二丫领着弟弟,跟着爹娘的身后,笑呵呵的听着他们相互挤兑,为了背回这些东西,她这一路走得极为艰难,可是只要到了家,所有的疲累彷佛都一扫而空。
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纠结的李老根
随着一场大雪,辽东大地顿时被厚厚的大雪覆盖。?虽然远东公司从沈阳搬到了北京,但是对辽东的老百姓来说,其实没什么分别。
辽东、外东北依然是远东公司最达的地区,没有之一。也许只有吕宋岛还能堪堪的与之相比,但也仅限于马尼拉周围的地区。
如今辽东的铁路网已经全部建成,以沈阳到海参崴的东北铁路大动脉为基干,沈阳到釜山、沈阳到旅大、沈阳到北京、沈阳到库伦、哈尔滨到伯力、哈尔滨到齐齐哈尔等等十几条支线铁路也都已经建设完毕。
这还没算各个矿上、林场的一条条窄轨铁路线,遍布在辽东、外东北各地,尤其是外东北,几乎各大矿山都有一列列窄轨小火车,在深山老林里呼啸来去。
辽东的公路网和水路网也已经大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正在逐步完善县乡一级的公路系统,最后达成村村通公路的构想。
自从松辽运河等极大运河开通后,辽东、外东北的水路交通已经全部贯通,使得整个辽东、外东北构成了一个密集完善的水路网络。
辽东、外东北地区沃野千里,有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资源,经过农林部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远东公司最大的粮仓之一。
这里也是公司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如今整个辽东、外东北地区已经全面普及了农业机械化生产,不但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让更多的劳动力得到了解放。
春节前夕,辽东、外东北地区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但是这几天,李老根却陷入到了极度的纠结。
原来上个月支队干部专门过来找他进行了谈话,具体的内容,是公司农林部准备就实行家庭农场工作的试点,想从外东北地区抽调一些积极分子,迁往各个海外控制区开荒生产,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庭农场。
农林部对这次家庭农场试点非常重视,也非常的谨慎,所以这几年农林部的内部,一直在不断的研究讨论,内部员工的各种观点都有。
虽然争议很大,但是在大方向上,大家的想法还是比较一致的。只是具体的实施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农林部内部的各方的意见统一不了,就有人提出了抽调一些基层农户中的积极分子,在几个海外控制区施行试点,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取得经验。
因为是试点工作,也就意味着面临失败的可能,所以农林部这次对参与试点的农户,优惠的力度极大,而且所有被约谈的农户,都要尊重农户的意愿,是否参加全凭自愿。
李老根被约谈以后,就一直在不断的纠结,原因是家里的朝鲜女人又怀孕了。虽说试点的准备工作才刚刚展开,最快也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可那时候孩子刚刚生下来不久,带着个婴儿到异域开荒创业,实在不是个好主意。
还有就是两个孩子的正在上学,如果去了海外,两个儿子的学业就会耽误下来。这可是大事儿,丝毫马虎不得。
还有就是李老根的传统观念,也一直在影响着他。离家万里去海外开荒,在西方叫开拓进取,可在华夏社会却叫背井离乡。
他从老家逃荒成为流民,最后被远东公司所解救,来到了荒僻偏远的辽东,好容易安稳下来过了几年的好日子,如今又要离家去海外创业,这也让李老根一下子有些接受不了。
这都是李老根一直纠结的原因,当初逃荒是因为家乡受灾,人们饿得没办法才被迫离家逃荒,如今的日子这么好,再去抛家舍业四处奔波,确实有些拿不定主意。